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被影像描述的次数并不少,但是真正留下一个难以磨灭印象的却不多,因为在影视作品中,网球如同小雨滋润着故事本身,它让人揣摩和感触而不是被用来教化。
电影勾勒的虚拟世界让人沉醉,把你带入完全不同的时空,而体育则以惊人的真实感动我们,与运动员们一起哭一同笑,当体育遇上电影,常常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在电影史上,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体育电影。
乔丹和兔八哥的《太空大灌篮》近乎疯狂的搞笑有着不菲的票房。《女篮五号》和《女帅男兵》则宣扬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对于足球,则有太多主题影片,国产影片多集中在少儿体裁,励志和警世作用表现了导演对运动内涵的探索,国际足联力推的《一球成名》则将励志的功效尽可能地放大。而拳击则有《洛奇》系列的辉煌,用一个下层人的奋斗去诠释美国精神,还有《拳王阿里》、《铁拳男人》、《百万宝贝》等让人为之振奋。赛车,田径这些项目更不用枚举,相关影片经常是颁奖典礼上的赢家。
和其它运动相比, 很难找到一部完全以网球本身为主题叫座又叫好的影片。网球被影像描述的次数并不少,但是真正留下一个难以磨灭印象的却不多,因为在影视作品中,网球如同小雨滋润着故事本身,它让人揣摩和感触而不是被用来教化。网球元素的存在可以让很多内容精彩,而网球概念则不会参与其中。
近几年,涌现过几部以网球为最大卖点的大片,以《温布尔登》和《赛末点》为首。只是前者过于轻松与商业,拿来消遣可以,但不值得再看一遍。而后者则过于艺术,只是利用网球中“赛点”的运气成分来隐喻人生,片子虽好精彩却在网球之外。在影视作品中,网球元素常以两种类型存在:点睛型和配合型。
点睛型
网球运动本身有着太多的色彩,而它的每一个特点被拿出来都会给故事以及角色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记得《雷雨》吗?那部中国近现代文坛上最成功的话剧被搬上银幕时,周冲的形象格外特别。他的第一次出场,站在客厅中的周冲双手拿着一把木质网球拍,刚刚和同学打完网球回家的他一身洁白的球衣,和自己的母亲说着太多天真的话题,他说他爱上了丫鬟四凤,还说要送四凤念书。一个心地纯净,没有被现实沾染的热血少年形象就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
在那部完整地勾勒了雷雨前中国社会的话剧中,有的人自私有的人压抑,有的人偏执有的人扭曲,周冲的形象代表的是五四之后改造社会的新青年。而这个新青年的大部分戏份是穿着球鞋与球衣完成的。网球运动中的健康阳光与积极,和周冲这个角色本身的正面相互辉映。也许看过《雷雨》的人记得那是封建家庭里的一个悲剧,也不会忘记周冲那么一个洁白健康的网球少年形象。
由黄磊与刘若英主演的《夜奔》是一部对人类自身情感发问的电影。在片中,黄磊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有着双重性向的青年,有知识有地位的他,有正义感,更有知识分子的一些自我怀疑与对深刻矛盾的逃避。片中用了一个较长的剪辑,展现了黄磊用一把木质球拍打球并有些笨拙的样子。
初看时总觉得有些突兀与故事之外,有些败笔之感。细细思索之后,导演没有安排黄磊健步如飞地击球,正是借网球运动隔网相对的距离感,对自我保护的敏感,更用一点点的笨拙透露出一个隐藏着的双性恋者的脆弱。在影片中,黄磊的角色不敢大胆地站出来接受爱,而结果是一个悠长的静素,对自我的询问,对未来的假设。一切都是一道网,看得见,却摸不着,被隔住了,只能守在原地。
在电影中用细节设置去丰富人物是最惯用,有效的方式。比如曾有影片描写一群底层劫匪时,只是安排他们集体去买果味冰激凌,他们源自什么阶级具有怎样品味已经不言而喻。
格温妮斯・帕尔特洛与本・阿弗莱克联袂主演的《机票情缘》讲述的是一个夹杂了悲剧的浪漫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小有所成却玩世不恭的潇洒青年,除了汽车服装等细节的安排透露出一个年轻人应有的品味与格调,通过陈列摆设则可以凸现人物的其它特质。在片中有一个长镜头格外另人留意,阿弗莱克在即将搬迁的办公室内,撑着脚坐在桌前,背后的墙上,是网球明星莫尼卡・塞莱斯的一张著名海报。这个特写伴随着一大段对白足有一分钟。这样的对于局部的特写比较少见,也许一个浪荡的青年在闯祸之后蜕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的故事因此顺理成章了起来。
细节处理好了可以决定全局,处理不好就会损害故事效果,前几年热播的《京华烟云》整部影片,尽力展现了上世纪30 年代的老北京的风貌,整部作品被一种优雅的,从容的气氛贯穿,不露痕迹地散发出林语堂先生原著的气质,在牛家二公子追求姚家二小姐的故事中设置了一段打网球的戏份。也许是置景师太缺乏网球知识,以为把各种广告标牌去掉就可以回到30 年代,结果,运动装束现代,拿着金属感觉的球拍,球场不是草地,护栏居然是铁丝,那样一组长镜头好像在朝阳公园的网球场随意拍摄完成。这样的穿帮让懂得网球的观众笑到抽筋也是不足为奇了。
网球自身拥有的特性,魅力和电影剧情的结合,在画龙点睛的同时完成了作品本身,也让它的元素留在了观众记忆里。
配合型
说到配合,网球第一配合的是浪漫味道。贺岁片《大富之家》里梁家辉扮演的那个自闭又口吃的儿子,冒充父亲给弟弟挡架,结果回来的路上看到了网球场上的袁咏仪在和人打球,他第一时间被对方的气质吸引,脑海中浮现出两个人像玩偶一样隔网对打的有趣画面,直到自己被一个飞来的网球击中才停止了幻想。这样的情节设置让观者感到一些甜蜜。
而在另外一部张学友与张曼玉主演的港片《真的爱你》中,张学友经常穿着球服出现在网球场上。他和女主人公邂逅,第一次的约会就选择了网球场,为此张曼玉和吴君如特别买了全套的网球装备,结果基本没有基础的吴君如在两个发球下网后把第三个发球重重地砸在张曼玉的背上。镜头近景是张学友拉着张曼玉在一边休息,远景中吴孟达与吴君如两个谐星在无球状态下作击球动作并演变成对打,浪漫和搞笑同时为观众呈现。故事发展到后段两人因为误会短暂分手,张学友一个人苦闷地练习着发球,配乐是《一路上有你》,球场显得格外空荡,用发球尽情发泄满腔失落和痛苦。
在史蒂夫・马丁的浪漫喜剧片《爱上罗珊》中,大鼻子的马丁在路上被人嘲笑,要和两个小混混动手,他手中的武器就是一把网球拍。他将一把球拍耍得如李小龙的双截棍一样潇洒,让观众感叹原来网球拍防身的功能还蛮强大的。而在阿加沙・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下的罪恶》中,谋杀案选择在了中午,凶手夫妻中的妻子,在洗掉伪装后飞速跑到网球场。因为在西方上流社会中,一起度假却并不熟悉的成年人可以随时组织一个网球沙龙。这也恰好说明网球在社会中的位置,网球环节的设置也构成了整个推理中的一环。
再说说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中,李小潞和任泉有一场激烈的网球赛,里面乌龙小护士在球场上的飞扬状态恰当地展示了角色本身的个性。80年代生人大多都看过《追妻三人行》,蓝心媚出演一个台湾南部乡下女孩林美好,后来在网球场被某个教练挖掘,被称赞能成为东方的纳芙拉蒂诺娃。
网球与故事配合得透彻的范例也许是卡通片。《名侦探柯南》中,为了给无辜受害的朋友报仇,有人要去刺杀受到重重保护的县长,凶手设定为一个英俊的网球选手。也恰好是这样的安排,让那集故事的结尾与众不同,网球冠军在领奖台上放下了匕首,而贪官也受到了惩罚。
日本漫画的六大金桥中,励志桥是永远受欢迎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在热播之时,讲述着日本的大国梦想。而《网球王子》的火爆则已经上升为西方化的荣耀了,依旧励志的体裁,依旧精致画面和夸张的动作设计,只不过少了之前足球篮球浓烈的民族色彩,但网球之美还是会让观众对运动本身心驰神往。
在搬上银幕的问题上,网球和足球面临着一样窘境。总有一些定位和表现上的难度,商业了,就容易娱乐,严肃了就开始脱离主题,叫好又叫座并给人留下回味实在是难以兼得。而且,相比于太多运动,网球还有一点小众化,但绝对不缺乏精彩的故事。吉布森与阿瑟・阿什在网球场上代表着黑皮肤去奋斗,比尔・蒂尔登辉煌但悲惨的一生,塞莱斯的天才、磨难与重生,还有阿加西、卡普里亚蒂的个性。也许,今天精彩的网球电影屈指可数,只是时间不对,也缺少一个大师级导演的眷顾。
让网球成为一部优秀影片的主题,也许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电影勾勒的虚拟世界让人沉醉,把你带入完全不同的时空,而体育则以惊人的真实感动我们,与运动员们一起哭一同笑,当体育遇上电影,常常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在电影史上,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体育电影。
乔丹和兔八哥的《太空大灌篮》近乎疯狂的搞笑有着不菲的票房。《女篮五号》和《女帅男兵》则宣扬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对于足球,则有太多主题影片,国产影片多集中在少儿体裁,励志和警世作用表现了导演对运动内涵的探索,国际足联力推的《一球成名》则将励志的功效尽可能地放大。而拳击则有《洛奇》系列的辉煌,用一个下层人的奋斗去诠释美国精神,还有《拳王阿里》、《铁拳男人》、《百万宝贝》等让人为之振奋。赛车,田径这些项目更不用枚举,相关影片经常是颁奖典礼上的赢家。
和其它运动相比, 很难找到一部完全以网球本身为主题叫座又叫好的影片。网球被影像描述的次数并不少,但是真正留下一个难以磨灭印象的却不多,因为在影视作品中,网球如同小雨滋润着故事本身,它让人揣摩和感触而不是被用来教化。网球元素的存在可以让很多内容精彩,而网球概念则不会参与其中。
近几年,涌现过几部以网球为最大卖点的大片,以《温布尔登》和《赛末点》为首。只是前者过于轻松与商业,拿来消遣可以,但不值得再看一遍。而后者则过于艺术,只是利用网球中“赛点”的运气成分来隐喻人生,片子虽好精彩却在网球之外。在影视作品中,网球元素常以两种类型存在:点睛型和配合型。
点睛型
网球运动本身有着太多的色彩,而它的每一个特点被拿出来都会给故事以及角色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记得《雷雨》吗?那部中国近现代文坛上最成功的话剧被搬上银幕时,周冲的形象格外特别。他的第一次出场,站在客厅中的周冲双手拿着一把木质网球拍,刚刚和同学打完网球回家的他一身洁白的球衣,和自己的母亲说着太多天真的话题,他说他爱上了丫鬟四凤,还说要送四凤念书。一个心地纯净,没有被现实沾染的热血少年形象就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
在那部完整地勾勒了雷雨前中国社会的话剧中,有的人自私有的人压抑,有的人偏执有的人扭曲,周冲的形象代表的是五四之后改造社会的新青年。而这个新青年的大部分戏份是穿着球鞋与球衣完成的。网球运动中的健康阳光与积极,和周冲这个角色本身的正面相互辉映。也许看过《雷雨》的人记得那是封建家庭里的一个悲剧,也不会忘记周冲那么一个洁白健康的网球少年形象。
由黄磊与刘若英主演的《夜奔》是一部对人类自身情感发问的电影。在片中,黄磊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有着双重性向的青年,有知识有地位的他,有正义感,更有知识分子的一些自我怀疑与对深刻矛盾的逃避。片中用了一个较长的剪辑,展现了黄磊用一把木质球拍打球并有些笨拙的样子。
初看时总觉得有些突兀与故事之外,有些败笔之感。细细思索之后,导演没有安排黄磊健步如飞地击球,正是借网球运动隔网相对的距离感,对自我保护的敏感,更用一点点的笨拙透露出一个隐藏着的双性恋者的脆弱。在影片中,黄磊的角色不敢大胆地站出来接受爱,而结果是一个悠长的静素,对自我的询问,对未来的假设。一切都是一道网,看得见,却摸不着,被隔住了,只能守在原地。
在电影中用细节设置去丰富人物是最惯用,有效的方式。比如曾有影片描写一群底层劫匪时,只是安排他们集体去买果味冰激凌,他们源自什么阶级具有怎样品味已经不言而喻。
格温妮斯・帕尔特洛与本・阿弗莱克联袂主演的《机票情缘》讲述的是一个夹杂了悲剧的浪漫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小有所成却玩世不恭的潇洒青年,除了汽车服装等细节的安排透露出一个年轻人应有的品味与格调,通过陈列摆设则可以凸现人物的其它特质。在片中有一个长镜头格外另人留意,阿弗莱克在即将搬迁的办公室内,撑着脚坐在桌前,背后的墙上,是网球明星莫尼卡・塞莱斯的一张著名海报。这个特写伴随着一大段对白足有一分钟。这样的对于局部的特写比较少见,也许一个浪荡的青年在闯祸之后蜕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的故事因此顺理成章了起来。
细节处理好了可以决定全局,处理不好就会损害故事效果,前几年热播的《京华烟云》整部影片,尽力展现了上世纪30 年代的老北京的风貌,整部作品被一种优雅的,从容的气氛贯穿,不露痕迹地散发出林语堂先生原著的气质,在牛家二公子追求姚家二小姐的故事中设置了一段打网球的戏份。也许是置景师太缺乏网球知识,以为把各种广告标牌去掉就可以回到30 年代,结果,运动装束现代,拿着金属感觉的球拍,球场不是草地,护栏居然是铁丝,那样一组长镜头好像在朝阳公园的网球场随意拍摄完成。这样的穿帮让懂得网球的观众笑到抽筋也是不足为奇了。
网球自身拥有的特性,魅力和电影剧情的结合,在画龙点睛的同时完成了作品本身,也让它的元素留在了观众记忆里。
配合型
说到配合,网球第一配合的是浪漫味道。贺岁片《大富之家》里梁家辉扮演的那个自闭又口吃的儿子,冒充父亲给弟弟挡架,结果回来的路上看到了网球场上的袁咏仪在和人打球,他第一时间被对方的气质吸引,脑海中浮现出两个人像玩偶一样隔网对打的有趣画面,直到自己被一个飞来的网球击中才停止了幻想。这样的情节设置让观者感到一些甜蜜。
而在另外一部张学友与张曼玉主演的港片《真的爱你》中,张学友经常穿着球服出现在网球场上。他和女主人公邂逅,第一次的约会就选择了网球场,为此张曼玉和吴君如特别买了全套的网球装备,结果基本没有基础的吴君如在两个发球下网后把第三个发球重重地砸在张曼玉的背上。镜头近景是张学友拉着张曼玉在一边休息,远景中吴孟达与吴君如两个谐星在无球状态下作击球动作并演变成对打,浪漫和搞笑同时为观众呈现。故事发展到后段两人因为误会短暂分手,张学友一个人苦闷地练习着发球,配乐是《一路上有你》,球场显得格外空荡,用发球尽情发泄满腔失落和痛苦。
在史蒂夫・马丁的浪漫喜剧片《爱上罗珊》中,大鼻子的马丁在路上被人嘲笑,要和两个小混混动手,他手中的武器就是一把网球拍。他将一把球拍耍得如李小龙的双截棍一样潇洒,让观众感叹原来网球拍防身的功能还蛮强大的。而在阿加沙・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下的罪恶》中,谋杀案选择在了中午,凶手夫妻中的妻子,在洗掉伪装后飞速跑到网球场。因为在西方上流社会中,一起度假却并不熟悉的成年人可以随时组织一个网球沙龙。这也恰好说明网球在社会中的位置,网球环节的设置也构成了整个推理中的一环。
再说说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中,李小潞和任泉有一场激烈的网球赛,里面乌龙小护士在球场上的飞扬状态恰当地展示了角色本身的个性。80年代生人大多都看过《追妻三人行》,蓝心媚出演一个台湾南部乡下女孩林美好,后来在网球场被某个教练挖掘,被称赞能成为东方的纳芙拉蒂诺娃。
网球与故事配合得透彻的范例也许是卡通片。《名侦探柯南》中,为了给无辜受害的朋友报仇,有人要去刺杀受到重重保护的县长,凶手设定为一个英俊的网球选手。也恰好是这样的安排,让那集故事的结尾与众不同,网球冠军在领奖台上放下了匕首,而贪官也受到了惩罚。
日本漫画的六大金桥中,励志桥是永远受欢迎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在热播之时,讲述着日本的大国梦想。而《网球王子》的火爆则已经上升为西方化的荣耀了,依旧励志的体裁,依旧精致画面和夸张的动作设计,只不过少了之前足球篮球浓烈的民族色彩,但网球之美还是会让观众对运动本身心驰神往。
在搬上银幕的问题上,网球和足球面临着一样窘境。总有一些定位和表现上的难度,商业了,就容易娱乐,严肃了就开始脱离主题,叫好又叫座并给人留下回味实在是难以兼得。而且,相比于太多运动,网球还有一点小众化,但绝对不缺乏精彩的故事。吉布森与阿瑟・阿什在网球场上代表着黑皮肤去奋斗,比尔・蒂尔登辉煌但悲惨的一生,塞莱斯的天才、磨难与重生,还有阿加西、卡普里亚蒂的个性。也许,今天精彩的网球电影屈指可数,只是时间不对,也缺少一个大师级导演的眷顾。
让网球成为一部优秀影片的主题,也许不是太遥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