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一方面,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泉水》、《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春》、《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
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这类课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学生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周围的环境。
二、利用作文教学契机,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成一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作文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学的一个成功作法。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量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视听活动,在培养学生听和阅读能力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环保视听材料,组织学生课外看和听,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是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学生说写能力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生根据自己从书本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应用,而且有助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
三是开展“我让环境更美好”为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在学生收集信息和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作文前组织学生参加种树种花活动,或者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清理河边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等。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从而增强环保的自觉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化课改,勇于创新,探求环境教育渗透的更多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一方面,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泉水》、《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春》、《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
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这类课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学生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周围的环境。
二、利用作文教学契机,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成一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作文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学的一个成功作法。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量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视听活动,在培养学生听和阅读能力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环保视听材料,组织学生课外看和听,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是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学生说写能力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生根据自己从书本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应用,而且有助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
三是开展“我让环境更美好”为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在学生收集信息和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作文前组织学生参加种树种花活动,或者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清理河边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等。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从而增强环保的自觉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化课改,勇于创新,探求环境教育渗透的更多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