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基本上都可以看作语文教材价值体系之‘具体而微者’。”(胡立根《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一文)语文教材所负载的教学价值是全面、综合、整体地体现在其中。一篇课文,情意、知识、智能三种教学价值兼备;字词句篇、语修逻问无所不有;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综合;可培养逻辑思维,可培养形象思维,还可培养直觉;可有理性分析,可有直接感悟;可作积累性阅读材料,可作理解性阅读材料,还可作批判性阅读。语文教材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此。
苏轼提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很有意思,意思是每一次读书只带着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去研究,不必涉及其他问题。但是语文教学的实际不可能允许教者着眼于不同方面对一篇文章进行重复多次的教学,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价值的选择与确定自然显得尤为重要,以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梳理。
一、课标是“魂”,解决“可以教些什么”的问题
课标里面所提的各学段目标与内容,应是我们读教材时捕捉有价值信息的依据。我们依此来找准教学的“价值点”,才能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中的所有内容,尤其要注意不能单独熟悉某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必须做到对所有的目标体系与内容熟记于心,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标这个关乎语文教学主方向的“魂”。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扣住教材,服从学生需要,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寻找科学的教学手段,才有利于我们在课堂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此,那么季老的《夹竹桃》这一课我们可教什么呢?只要老师认真读读课文,就可以罗列下面几个可以学习的知识点:1.读悟结合,深入了解季老对夹竹桃的喜爱。2.体会季老作品语言的魅力。3.文章表达时运用的比喻、排比、双重否定的手法。4.联系背景,抓住文眼,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5.写状物类的散文如何锤炼语言。6.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7.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8.如何写作详略得当。9.发挥想象,练笔写一写“月光下的夹竹桃”“迎着风雨怒放的夹竹桃”。10.以文为例,拓展阅读季老其他作品。1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这么多教学价值如果全部在课堂上一一呈现、体现,显然是不能全部包揽解决,当然也不能想到什么教什么,什么好教教什么,那如何确定呢?
二、文本是“线”,解决“选择教些什么”的问题
我通常进行第二步梳理: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单篇文章的特质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选择适当的“价值点”进行价值定位。至于非定位的“价值点”,可以作为辅助价值略作提示留给学生自学。
(一)从课后练习发掘有价值的教学信息
课后练习是编者独具匠心、将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练习: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二是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及表达方式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三是注重课内外结合及读写结合,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思考练习题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全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思考练习题融入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去解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就一定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因此,课后练习给了我们发掘教学价值的一些启示,教师的关注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方式。
《夹竹桃》这一课的思考练习提示我们可教什么呢?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爱上夹竹桃,才会写出生动的夹竹桃。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是高段此类文章的教学重点。)(上述知识点1、4)
2.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这两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韧性和引起幻想的语句,描写很有特点,品味大师遣词造句能力的精妙就在于此。积累、感悟、仿写都可进行。)(上述知识点2、3、5)
3.读一读,用加点词语造句。(无不、无……不)(关注双重否定句,能学会结合具体语境加以使用。)(上述知识点3)
4.作家卡片——季羡林(了解作家,了解语言风格,进行拓展性阅读,获得丰富语文收获。)(上述知识点2、10)
(二)从单元整体发掘有价值的教学信息
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为其单元教学内容及单元教学取向作了提示。这个单元还有《广玉兰》《石灰吟》《墨梅》等文章,分析这个单元的课文会发现,均是状物类文章,主旨是托物言志,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某种情怀。
作为教者一定要在单元教学前要有一个整体把握,确定单元整体性教学框架,然后结合具体文章选择最有效教学价值点,这些价值点之间或者着眼于状物类文章的不同训练点,或者着眼于同一训练点进行有序训练,力争一课抓一得。
三、学生是“本”,解决“适合教学什么”的问题
关于教学价值的确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应该至少有三点要关注:
(1)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确定教学价值。
同样一个教学价值点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所选择的深度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状物类文章:低段应该初步引导关注每一种事物的不同之处,用生动地语言表述出来;中段进行适当的句式训练,强调用恰当的语言关注事物的特点;高段就应该从整篇文章入手进行理解,谋篇布局,关注事物的独特之处,关注在事物描写中寄托某种情感。这里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问题,学习规律问题,教者必须准确把握,有效确定。
(2)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价值。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材解读不代表教师要把所有解读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任何的教学设计绝对不能随着教师的解读去复杂化、程序化,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让学生时时陷入“语文真难学啊!”“原来要理解到这么深啊!”“怎么就没读出来呢?”往往是教学之前设计得很是巧妙、全面,但是教学时却效果平平,有时甚至是进行不下去,究其原因只有一条:眼中没有学生,心中不够有学生啊。所有教学价值点的确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否则只是空谈。
语文教学需要对教学价值的确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是重点,什么最有效,什么最需要,什么对学生最有益,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价值的完美呈现。
苏轼提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很有意思,意思是每一次读书只带着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去研究,不必涉及其他问题。但是语文教学的实际不可能允许教者着眼于不同方面对一篇文章进行重复多次的教学,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价值的选择与确定自然显得尤为重要,以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梳理。
一、课标是“魂”,解决“可以教些什么”的问题
课标里面所提的各学段目标与内容,应是我们读教材时捕捉有价值信息的依据。我们依此来找准教学的“价值点”,才能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中的所有内容,尤其要注意不能单独熟悉某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必须做到对所有的目标体系与内容熟记于心,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标这个关乎语文教学主方向的“魂”。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扣住教材,服从学生需要,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寻找科学的教学手段,才有利于我们在课堂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此,那么季老的《夹竹桃》这一课我们可教什么呢?只要老师认真读读课文,就可以罗列下面几个可以学习的知识点:1.读悟结合,深入了解季老对夹竹桃的喜爱。2.体会季老作品语言的魅力。3.文章表达时运用的比喻、排比、双重否定的手法。4.联系背景,抓住文眼,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5.写状物类的散文如何锤炼语言。6.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7.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8.如何写作详略得当。9.发挥想象,练笔写一写“月光下的夹竹桃”“迎着风雨怒放的夹竹桃”。10.以文为例,拓展阅读季老其他作品。1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这么多教学价值如果全部在课堂上一一呈现、体现,显然是不能全部包揽解决,当然也不能想到什么教什么,什么好教教什么,那如何确定呢?
二、文本是“线”,解决“选择教些什么”的问题
我通常进行第二步梳理: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单篇文章的特质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选择适当的“价值点”进行价值定位。至于非定位的“价值点”,可以作为辅助价值略作提示留给学生自学。
(一)从课后练习发掘有价值的教学信息
课后练习是编者独具匠心、将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练习: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二是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及表达方式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三是注重课内外结合及读写结合,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思考练习题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全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思考练习题融入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去解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就一定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因此,课后练习给了我们发掘教学价值的一些启示,教师的关注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方式。
《夹竹桃》这一课的思考练习提示我们可教什么呢?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爱上夹竹桃,才会写出生动的夹竹桃。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是高段此类文章的教学重点。)(上述知识点1、4)
2.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这两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韧性和引起幻想的语句,描写很有特点,品味大师遣词造句能力的精妙就在于此。积累、感悟、仿写都可进行。)(上述知识点2、3、5)
3.读一读,用加点词语造句。(无不、无……不)(关注双重否定句,能学会结合具体语境加以使用。)(上述知识点3)
4.作家卡片——季羡林(了解作家,了解语言风格,进行拓展性阅读,获得丰富语文收获。)(上述知识点2、10)
(二)从单元整体发掘有价值的教学信息
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为其单元教学内容及单元教学取向作了提示。这个单元还有《广玉兰》《石灰吟》《墨梅》等文章,分析这个单元的课文会发现,均是状物类文章,主旨是托物言志,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某种情怀。
作为教者一定要在单元教学前要有一个整体把握,确定单元整体性教学框架,然后结合具体文章选择最有效教学价值点,这些价值点之间或者着眼于状物类文章的不同训练点,或者着眼于同一训练点进行有序训练,力争一课抓一得。
三、学生是“本”,解决“适合教学什么”的问题
关于教学价值的确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应该至少有三点要关注:
(1)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确定教学价值。
同样一个教学价值点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所选择的深度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状物类文章:低段应该初步引导关注每一种事物的不同之处,用生动地语言表述出来;中段进行适当的句式训练,强调用恰当的语言关注事物的特点;高段就应该从整篇文章入手进行理解,谋篇布局,关注事物的独特之处,关注在事物描写中寄托某种情感。这里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问题,学习规律问题,教者必须准确把握,有效确定。
(2)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价值。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材解读不代表教师要把所有解读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任何的教学设计绝对不能随着教师的解读去复杂化、程序化,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让学生时时陷入“语文真难学啊!”“原来要理解到这么深啊!”“怎么就没读出来呢?”往往是教学之前设计得很是巧妙、全面,但是教学时却效果平平,有时甚至是进行不下去,究其原因只有一条:眼中没有学生,心中不够有学生啊。所有教学价值点的确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否则只是空谈。
语文教学需要对教学价值的确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是重点,什么最有效,什么最需要,什么对学生最有益,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价值的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