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央纪委新设的7家派驻纪检组组长“新鲜赴任”。这是党的历史上,中央纪委首次向党的工作部门和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机关派驻纪检组,是加速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重大改革利好。
改革是攻坚克难的探索和过程,需要正视问题的定力和担当。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强党兴国的新高度。从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一些部门和系统的党委主体责任“落而不实,华而不实”,干部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频现系统性、群体化、塌方式腐败。一些案件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瞠目,从一案一犯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波及整个行业系统。如国家发改委系列案件中有10多名局级干部被查处,其中价格司领导班子几近“全军覆没”。这既暴露出党内监督失效的深层问题,也对党的形象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由头和内生动力。众所周知,向党政机关派驻纪检组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一段时期以来,从派驻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机构看,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派驻机构作用有限,由于“看得见的管不了、屁股决定脑袋”等积弊,有的纪检组多年“零办案”,与正风反腐的严峻形势形成强反差。其二,派驻机构未实现全覆盖,存在监督盲点。如在140多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中,中央纪委监察部此前仅设有52家派驻机构。
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权力集中、地位重要。但近年来,其中所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尤其是腐败窝案,观感殊差、影响尤恶,亦印证了党中央对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因此,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强调实现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对强化派驻监督的操作性问题作出精细化部署。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实践载体,更是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招。
按照派驻机构改革和派驻监督升级的新方略,我们期待“新纪检组”行稳致远,成为党内监督体系健全完善的先遣队和生力军。首先,中央纪委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直接领导,对中央纪委负责并请示报告工作,权威性、自主性和有效性不言自明。其次,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管住“关键少数”,把监督重点放在驻在部门领导班子、中管干部和司局级干部。最后,派驻机构从大量日常工作中解脱,防止“主业变副业”,避免“派”的无力和“驻”的制约,在“真问责,问真责”上有能有为,如对各级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提出问责建议等。
总之,派驻监督作为中央纪委纪律检查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党内监督。捋顺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是优化配置党内监督资源力量的指挥棒,也是倒逼责任主体履职尽责的撒手锏。我们期待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的热潮,将从严管党治党的压力有效传导至驻在部门,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形成实质性监督,释放出做大做强党内监督体系的改革红利,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执纪提供战略支撑。
改革是攻坚克难的探索和过程,需要正视问题的定力和担当。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强党兴国的新高度。从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一些部门和系统的党委主体责任“落而不实,华而不实”,干部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频现系统性、群体化、塌方式腐败。一些案件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瞠目,从一案一犯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波及整个行业系统。如国家发改委系列案件中有10多名局级干部被查处,其中价格司领导班子几近“全军覆没”。这既暴露出党内监督失效的深层问题,也对党的形象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由头和内生动力。众所周知,向党政机关派驻纪检组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一段时期以来,从派驻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机构看,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派驻机构作用有限,由于“看得见的管不了、屁股决定脑袋”等积弊,有的纪检组多年“零办案”,与正风反腐的严峻形势形成强反差。其二,派驻机构未实现全覆盖,存在监督盲点。如在140多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中,中央纪委监察部此前仅设有52家派驻机构。
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权力集中、地位重要。但近年来,其中所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尤其是腐败窝案,观感殊差、影响尤恶,亦印证了党中央对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因此,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强调实现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对强化派驻监督的操作性问题作出精细化部署。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实践载体,更是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招。
按照派驻机构改革和派驻监督升级的新方略,我们期待“新纪检组”行稳致远,成为党内监督体系健全完善的先遣队和生力军。首先,中央纪委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直接领导,对中央纪委负责并请示报告工作,权威性、自主性和有效性不言自明。其次,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管住“关键少数”,把监督重点放在驻在部门领导班子、中管干部和司局级干部。最后,派驻机构从大量日常工作中解脱,防止“主业变副业”,避免“派”的无力和“驻”的制约,在“真问责,问真责”上有能有为,如对各级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提出问责建议等。
总之,派驻监督作为中央纪委纪律检查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党内监督。捋顺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是优化配置党内监督资源力量的指挥棒,也是倒逼责任主体履职尽责的撒手锏。我们期待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的热潮,将从严管党治党的压力有效传导至驻在部门,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形成实质性监督,释放出做大做强党内监督体系的改革红利,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执纪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