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沪府发〔2015〕27号) 本实施意见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7月31日。
政策措施分工:
1.加快发展研发设计领域(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2.加快发展信息技术领域(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发改委等)
3.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市质监局等)
4.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领域(市知识产权局等)
5.加快发展科技金融领域(市科委、市金融办等)
6.加快发展总集成总承包领域(市经信委等)
7.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农委等)
8.加快发展融资租赁领域(市商务委等)
9.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领域(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10.加快发展服务外包领域(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
11.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领域(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
12.加快发展商务咨询领域(市科委、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13.加快发展售后服务领域(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
14.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领域(市人保局、市经信委、市质监局等)
15.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新兴技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16.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实现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推进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协调融合(市经信委、市农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17.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载体开发机制(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等)
18.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升企业服务能级,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商务委等)
19.进一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市发改委、市商务委等)
20.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作用,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放合作,对已经明确的扩大开放要求要抓紧落实配套措施.深化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着力扩大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规模(市发改委、市商务委、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
21.借鉴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导外资企业来华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总部等.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22.深化推进闸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眼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积极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实施组合政策措施,不断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难题;加快复制、推广闸北的发展经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闸北区政府、市发改委等)
23.健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拓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积极利用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增信、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四新”企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战略新兴产业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科技创新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经营性租赁业务的企业,研究提高融资方面的授信额度及周期.探索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研究改进资信评级、征信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对接渠道.创新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运用方式,发展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运用科技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融资增信工具,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商务委等)
24.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鼓励改造提升低效用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市、区县联动合作机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拓宽存量工业用地转型途径,推进研发总部类用地开发.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用地规划和土地政策.创新供地模式,保障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土地供应向有品牌、有实力的开发主体倾斜,鼓励品牌园区开发主体统筹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对在创新发展示范区内工业标准厂房类和研发总部通用类可以整体或分割转让的部分,在园区管理机构收购后,可优先用于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容积率(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方式,吸引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和综合性人才.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为服务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高技能人才(市人保局、市发改委等)
26.进一步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支持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落实服务贸易出口各项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税收支持政策研究,争取国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税收支持力度,促进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创新 (市地税局、市财政局等) 27.引导企业尊重、管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进一步保护创新创业积极性.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借鉴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经验,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市知识产权局等)
28.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研究制定地方标准,并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实施力度,为规范行业、发展产业提供技术基础.广泛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引导企业开展系统的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市质监局等)
29.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化、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培育扶持力度,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促进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服务、协调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30.进一步发挥市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本市服务业各领域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小组或联席会议)、行业主管部门、区县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协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市发改委等)
31.推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进一步精简、规范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审批事项,推动政府职能从注重事前准入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消除不必要的资质壁垒和审批条件.推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先照后证”登记制,进一步减少服务业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投资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等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行政审批权由市级下放至区县级.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一门式受理和一门式发证,建立窗口服务评价机制和首问负责制.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全力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扩大政府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市编办、市工商局、市经信委等)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四新”产业加快发展,创新财政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首次应用和研发设计成果应用.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注重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完善政府采购办法,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推动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向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放(市财政局、市质监局等)
33.探索调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分类目录,提高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完善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重点行业发展态势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对第二产业服务活动的统计跟踪,推动服务活动从第二产业中剥离;对具备生产性服务活动特征的工业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时进行行业调整和统计归类(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市环保局印发《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经信生〔2015〕394号)自2015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 8月31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设立分为创建和认定两种类型。市经信委每年上、下半年各受理一次申报。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姜怡供稿
政策措施分工:
1.加快发展研发设计领域(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2.加快发展信息技术领域(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发改委等)
3.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市质监局等)
4.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领域(市知识产权局等)
5.加快发展科技金融领域(市科委、市金融办等)
6.加快发展总集成总承包领域(市经信委等)
7.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农委等)
8.加快发展融资租赁领域(市商务委等)
9.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领域(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10.加快发展服务外包领域(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
11.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领域(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
12.加快发展商务咨询领域(市科委、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13.加快发展售后服务领域(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
14.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领域(市人保局、市经信委、市质监局等)
15.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新兴技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16.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实现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推进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协调融合(市经信委、市农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17.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载体开发机制(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等)
18.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升企业服务能级,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商务委等)
19.进一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市发改委、市商务委等)
20.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作用,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放合作,对已经明确的扩大开放要求要抓紧落实配套措施.深化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着力扩大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规模(市发改委、市商务委、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
21.借鉴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导外资企业来华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总部等.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22.深化推进闸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眼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积极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实施组合政策措施,不断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难题;加快复制、推广闸北的发展经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闸北区政府、市发改委等)
23.健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拓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积极利用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增信、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四新”企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战略新兴产业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科技创新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经营性租赁业务的企业,研究提高融资方面的授信额度及周期.探索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研究改进资信评级、征信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对接渠道.创新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运用方式,发展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运用科技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融资增信工具,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商务委等)
24.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鼓励改造提升低效用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市、区县联动合作机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拓宽存量工业用地转型途径,推进研发总部类用地开发.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用地规划和土地政策.创新供地模式,保障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土地供应向有品牌、有实力的开发主体倾斜,鼓励品牌园区开发主体统筹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对在创新发展示范区内工业标准厂房类和研发总部通用类可以整体或分割转让的部分,在园区管理机构收购后,可优先用于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容积率(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
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方式,吸引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和综合性人才.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为服务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高技能人才(市人保局、市发改委等)
26.进一步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支持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落实服务贸易出口各项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税收支持政策研究,争取国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税收支持力度,促进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创新 (市地税局、市财政局等) 27.引导企业尊重、管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进一步保护创新创业积极性.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借鉴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经验,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市知识产权局等)
28.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研究制定地方标准,并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实施力度,为规范行业、发展产业提供技术基础.广泛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引导企业开展系统的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市质监局等)
29.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化、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培育扶持力度,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促进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服务、协调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
30.进一步发挥市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本市服务业各领域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小组或联席会议)、行业主管部门、区县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协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市发改委等)
31.推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进一步精简、规范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审批事项,推动政府职能从注重事前准入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消除不必要的资质壁垒和审批条件.推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先照后证”登记制,进一步减少服务业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投资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等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行政审批权由市级下放至区县级.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一门式受理和一门式发证,建立窗口服务评价机制和首问负责制.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全力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扩大政府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市编办、市工商局、市经信委等)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四新”产业加快发展,创新财政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首次应用和研发设计成果应用.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注重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完善政府采购办法,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推动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向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放(市财政局、市质监局等)
33.探索调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分类目录,提高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完善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重点行业发展态势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对第二产业服务活动的统计跟踪,推动服务活动从第二产业中剥离;对具备生产性服务活动特征的工业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时进行行业调整和统计归类(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市环保局印发《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经信生〔2015〕394号)自2015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 8月31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设立分为创建和认定两种类型。市经信委每年上、下半年各受理一次申报。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姜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