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学习观,笔者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对素质教育影响基础上,从网络、师资、教学和学生四方面论述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系统中全面运用信息通讯技术(简称ICT)来实现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教育信息环境(远程教育、CAI、网络课堂)塑造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三方面,华东师大的祝智庭教授曾将其概括为“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素质的内容
素质教育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素质教育有了深层次的内涵,1.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强调通过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实现教育终身化、民主化和多样化;2.多元评价标准和多重素质构成的人才观。现代社会多元化特点要求对人才要用多元标准进行评价;3.社会互动理论的协作学习观,强调学习的群体性、互动性,知识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以及对特定社会情境的理解而获得。
三、教育信息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第一,实现角色转变。信息化教育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课堂的主角;第二,丰富素质教育灵魂。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扩大知识面,培育人文精神,了解最先进科技,将人文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第三,发展和完善个性。一方面,网络构筑的宽松的平台使交往更加畅通,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如智能导师、视频点播、课件点播等。
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网络学习平台包含的硬件和软件,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基础工程,要能满足信息化教育课堂个性化、教材多媒体化、学习自主化、管理系统化和虚拟化等要求。硬件指认知工具与资源、信息技术人员等,软件指学习任务和情景等。在操作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交流网络化和课堂多媒体化,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依法建设和管理校园网,通过校园网积极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的教育信息化氛围。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教育水平
很多发达国家都把“信息教育技术水平”作为教师任职的重要标准,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引导和组织者,它和硬件设施、信息资源共同构成教育信息化下素质教育的中流砥柱。一要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二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术培训,配备先进的教学软件,提高其使用信息教育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实现育人手段现代化;三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开发教育实习基地,提升创新意识,促进信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如意志力、观察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兴趣和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大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吸收已有文化成果。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还可利用网络技术构筑实验教学平台,创造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实现不同时间和地点联网实验,在展示研究分析问题过程中体会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具体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四)转变观念,注重信息知识能力培养
信息知识能力是教育信息化下素质教育的重点,指搜集、整理、分析、评价和运用各类信息的技能。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蓄电池理论”强调人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吸收新知识并把握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第二,转变学习方式。从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发现学习、合作讨论式学习。第三,提高适应力、应变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流动量大,边缘和交叉学科多的特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的内容会不断更新,这也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结合信息技术寻找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出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只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能代替教育的全部,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儆.信息化教育与素质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56).
[2]陈迥.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3]黄成,郑志群.高校教育信息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2).
[4]董雨,袁晓斌.教育信息化视野下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10(4).
[5]孙珠婷,杨伟杰.浅谈高校教育信息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0).
【作者简介】
胡宇飞,男,汉族,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社会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系统中全面运用信息通讯技术(简称ICT)来实现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教育信息环境(远程教育、CAI、网络课堂)塑造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三方面,华东师大的祝智庭教授曾将其概括为“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素质的内容
素质教育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素质教育有了深层次的内涵,1.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强调通过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实现教育终身化、民主化和多样化;2.多元评价标准和多重素质构成的人才观。现代社会多元化特点要求对人才要用多元标准进行评价;3.社会互动理论的协作学习观,强调学习的群体性、互动性,知识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以及对特定社会情境的理解而获得。
三、教育信息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第一,实现角色转变。信息化教育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课堂的主角;第二,丰富素质教育灵魂。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扩大知识面,培育人文精神,了解最先进科技,将人文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第三,发展和完善个性。一方面,网络构筑的宽松的平台使交往更加畅通,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如智能导师、视频点播、课件点播等。
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网络学习平台包含的硬件和软件,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基础工程,要能满足信息化教育课堂个性化、教材多媒体化、学习自主化、管理系统化和虚拟化等要求。硬件指认知工具与资源、信息技术人员等,软件指学习任务和情景等。在操作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交流网络化和课堂多媒体化,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依法建设和管理校园网,通过校园网积极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的教育信息化氛围。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教育水平
很多发达国家都把“信息教育技术水平”作为教师任职的重要标准,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引导和组织者,它和硬件设施、信息资源共同构成教育信息化下素质教育的中流砥柱。一要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二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术培训,配备先进的教学软件,提高其使用信息教育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实现育人手段现代化;三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开发教育实习基地,提升创新意识,促进信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如意志力、观察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兴趣和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大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吸收已有文化成果。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还可利用网络技术构筑实验教学平台,创造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实现不同时间和地点联网实验,在展示研究分析问题过程中体会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具体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四)转变观念,注重信息知识能力培养
信息知识能力是教育信息化下素质教育的重点,指搜集、整理、分析、评价和运用各类信息的技能。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蓄电池理论”强调人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吸收新知识并把握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第二,转变学习方式。从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发现学习、合作讨论式学习。第三,提高适应力、应变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流动量大,边缘和交叉学科多的特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的内容会不断更新,这也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结合信息技术寻找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出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只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能代替教育的全部,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儆.信息化教育与素质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56).
[2]陈迥.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3]黄成,郑志群.高校教育信息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2).
[4]董雨,袁晓斌.教育信息化视野下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10(4).
[5]孙珠婷,杨伟杰.浅谈高校教育信息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0).
【作者简介】
胡宇飞,男,汉族,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