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种子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的品种对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當前在国家和军队倡导建立高端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良种繁育,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创建“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军队;农副业;良种繁育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的品种对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农副业基地拥有66667hm2土地,是全军区最大的农副业基地之一,所属土地是黄河近百年来冲积形成的新生陆地,农业开发时间短、无机污染少、农业用地成方连片、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适宜,是发展种子产业的理想区域。当前在国家和军队倡导建立高端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良种繁育,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创建“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制约良种繁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1 研发经费严重不足
作为军队农副业基地,发展种子产业,缺少国家政策扶持,不能很好地与地方科研单位接轨,没有正常的科研经费,对一些外来良种的引进繁育缺乏雄厚的资金。由于研发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良种繁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的质量和速度,造成种质基础薄弱,资源引进储备不足,育种检验设备陈旧,仪器的配备率、使用率和完整率都极低。就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的现状看,现有的种子质量检测仪器仅能测试种子发芽率和水分,不能很好地测定种子的纯度和净度,质量检测手段落后,跟不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管理模式比较滞后
良种繁育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行业特点鲜明,任务重,社会责任大。《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良种繁育基地“小、散、乱”的现象愈发突出,良种繁育单位和人员数量多而杂,整体素质低,运行机制僵化。特别是相对部队良种繁育基地,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缺乏科研人员和良好的良种繁育条件。技术人员能力素质弱、专业水平低,造成基础性、前瞻性繁种理论和方法研究薄弱,使得繁育基地规模小、资质低、缺乏竞争力,只能生产、经营常规农作物大田生产用种,种子品种较少,质量较差,销售较难,形不成规模,也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1.3 信息与销售渠道不够顺畅
我国良种繁育体制尚不完善,科研与经营分离导致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地服务于市场需求,加之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日趋多样、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威胁日益严重、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往单一的高产品种选育为主被彻底改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更加注重稳产、抗逆、优质、专用等综合性状好、种植效益高、适合于现代农业种收的品种。因此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目标与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只重视良种繁育而不注重研究和把握种子市场,对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市场信息不够清楚,开拓市场无招数。由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够稳定,没有构建关系紧密的良种营销网络,没有形成良好的种子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对种子的管理和调控不能及时奏效,使得种子价格波动频繁、品种杂乱、鱼龙混珠。特别是假冒伪劣种子对销售市场的冲击,也给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可以说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工作仍处于一种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初级阶段。
2 推进良种繁育工作需要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良种繁育管理水平
种子是农产品的生命,品种是效益的源泉。早在去年4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发展意见》,良种繁育首次被明确提升至战略地位。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农副业基地,十分重视优质良种的繁育工作,1999年,农副业基地一团就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优质抗虫棉繁育基地,并随后举行了优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挂牌仪式。经过十多年的合作研发,深深体会到,要想提升种子科技含量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1 要选好良种繁育单位
要选择那些领导能力强、农工思想解放、经济实力雄厚的分场作为良种繁育的专业分场,防止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同时要配备与种子管理职能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充实到良种繁育管理机构,增强良种繁育的管理水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长远规划,不能频繁更换,否则不利于繁种技术的提高,不利于种子产业化的实施,甚至会出现种子生产数量不稳、质量降低的不良后果。所以,在实施种子产业过程中,良种繁育基地一经确定,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2.1.2 选好良种繁育地块
要选择生产条件便利、灌排水利设施配套、土壤区域良好、土地成方连片、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地块,实施繁种。
2.1.3 要搞好人员培训
要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搞好技术信息交流与创新,坚持每年有计划地对良种繁育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大家都懂得良种繁育技术规则。着力点要放在掌握技能、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的小农思想。强化品种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良种繁育科技培训、科技攻关协作网络,健全种子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点加大对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力度,搞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开发和推广。
2.2 注重新品种研发,提升良种繁育质量
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农副业基地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的以抗虫棉为主的繁育基地,经过长期的合作与研发,良种繁育工作在科研、生产、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良种繁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化机制不够健全,整体实力与同行业相比仍有差距等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提升农副业基地的良种繁育层次必做到: 2.2.1 要提升科技含量
加大做好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引进优良品种,粮食、棉花、蔬菜等农作物品种要实行引进与改良相结合,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则,以培育抗病虫、抗逆、稳产、优质等新品种为中心,适时调整良种繁育的方向和目标,培育优质品种、超级品种、专用品种和特色品种。提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品种的更新换代,更好的提高农业成果的转化率、市场竞争力,以高产、优质、高效促进种子良种繁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2.2.2 要搞好科技创新
实施种子工程,抓好新品种的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加强对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特别要加强生物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有效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确保生产安全。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综合试验基地,建立病虫害测定、品质测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分别建立品种展示田,充分发挥试验导向作用,结合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农作物良种繁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不断向市场提供新的种源。
2.2.3要抓好种子质量
树立品牌意识,搞好种子加工、包装、包衣,加强良种繁育研发、生产和推广紧密结合,实现种子产业的社会化、商品化、规模化和服务化及建设质量效益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种子育、繁、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机制。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
促进种子的产业化进程,关键是提高种子商品化水平。现代化的设备是实现种子产业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农业逐渐融入国际市场,国家农业部拟定的《2011年~2021年现代农作物种植发展规划》,是专门针对种业发展的十年规划,是良种繁育快速发展的整套政策策略。该规划特别强调了加大良种繁育投入和良种补贴力度问题,对“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因此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
2.3.1 要加大投入
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扶持力度,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建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加强良种繁育的质量检验和种子的贮藏条件。按照重点投入、分级建设、规模经营,逐步加强对良种繁育基地的投入力度。
2.3.2 要严格程序
严格品种的审定标准和程序,提高品种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规范品种名称,加强引种管理和实行品种退出机制、建立缺陷种子召回制度。执行有关种子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对基地新品种的示范、繁殖、推广做出规划,实现种业可持续发展。
2.3.3 要研究種子市场需求
针对不同需求繁育不同品种,做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促进种子商品化进程。按照种子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建立面向市场和质量效益农业需求的专业化基地,完善推介体系建设,组建种子市场,设立种子信息网络,做到信息畅通,加大产品宣传,开创品牌,实施名牌战略,保证种子推广力度和市场占有率。以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推动种子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军队;农副业;良种繁育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的品种对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农副业基地拥有66667hm2土地,是全军区最大的农副业基地之一,所属土地是黄河近百年来冲积形成的新生陆地,农业开发时间短、无机污染少、农业用地成方连片、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适宜,是发展种子产业的理想区域。当前在国家和军队倡导建立高端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良种繁育,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创建“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制约良种繁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1 研发经费严重不足
作为军队农副业基地,发展种子产业,缺少国家政策扶持,不能很好地与地方科研单位接轨,没有正常的科研经费,对一些外来良种的引进繁育缺乏雄厚的资金。由于研发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良种繁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的质量和速度,造成种质基础薄弱,资源引进储备不足,育种检验设备陈旧,仪器的配备率、使用率和完整率都极低。就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的现状看,现有的种子质量检测仪器仅能测试种子发芽率和水分,不能很好地测定种子的纯度和净度,质量检测手段落后,跟不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管理模式比较滞后
良种繁育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行业特点鲜明,任务重,社会责任大。《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良种繁育基地“小、散、乱”的现象愈发突出,良种繁育单位和人员数量多而杂,整体素质低,运行机制僵化。特别是相对部队良种繁育基地,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缺乏科研人员和良好的良种繁育条件。技术人员能力素质弱、专业水平低,造成基础性、前瞻性繁种理论和方法研究薄弱,使得繁育基地规模小、资质低、缺乏竞争力,只能生产、经营常规农作物大田生产用种,种子品种较少,质量较差,销售较难,形不成规模,也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1.3 信息与销售渠道不够顺畅
我国良种繁育体制尚不完善,科研与经营分离导致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地服务于市场需求,加之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日趋多样、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威胁日益严重、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往单一的高产品种选育为主被彻底改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更加注重稳产、抗逆、优质、专用等综合性状好、种植效益高、适合于现代农业种收的品种。因此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目标与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只重视良种繁育而不注重研究和把握种子市场,对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市场信息不够清楚,开拓市场无招数。由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够稳定,没有构建关系紧密的良种营销网络,没有形成良好的种子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对种子的管理和调控不能及时奏效,使得种子价格波动频繁、品种杂乱、鱼龙混珠。特别是假冒伪劣种子对销售市场的冲击,也给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可以说农副业基地良种繁育工作仍处于一种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初级阶段。
2 推进良种繁育工作需要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良种繁育管理水平
种子是农产品的生命,品种是效益的源泉。早在去年4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发展意见》,良种繁育首次被明确提升至战略地位。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农副业基地,十分重视优质良种的繁育工作,1999年,农副业基地一团就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优质抗虫棉繁育基地,并随后举行了优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挂牌仪式。经过十多年的合作研发,深深体会到,要想提升种子科技含量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1 要选好良种繁育单位
要选择那些领导能力强、农工思想解放、经济实力雄厚的分场作为良种繁育的专业分场,防止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同时要配备与种子管理职能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充实到良种繁育管理机构,增强良种繁育的管理水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长远规划,不能频繁更换,否则不利于繁种技术的提高,不利于种子产业化的实施,甚至会出现种子生产数量不稳、质量降低的不良后果。所以,在实施种子产业过程中,良种繁育基地一经确定,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2.1.2 选好良种繁育地块
要选择生产条件便利、灌排水利设施配套、土壤区域良好、土地成方连片、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地块,实施繁种。
2.1.3 要搞好人员培训
要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搞好技术信息交流与创新,坚持每年有计划地对良种繁育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大家都懂得良种繁育技术规则。着力点要放在掌握技能、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的小农思想。强化品种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良种繁育科技培训、科技攻关协作网络,健全种子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点加大对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力度,搞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开发和推广。
2.2 注重新品种研发,提升良种繁育质量
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农副业基地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的以抗虫棉为主的繁育基地,经过长期的合作与研发,良种繁育工作在科研、生产、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良种繁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化机制不够健全,整体实力与同行业相比仍有差距等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提升农副业基地的良种繁育层次必做到: 2.2.1 要提升科技含量
加大做好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引进优良品种,粮食、棉花、蔬菜等农作物品种要实行引进与改良相结合,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则,以培育抗病虫、抗逆、稳产、优质等新品种为中心,适时调整良种繁育的方向和目标,培育优质品种、超级品种、专用品种和特色品种。提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品种的更新换代,更好的提高农业成果的转化率、市场竞争力,以高产、优质、高效促进种子良种繁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2.2.2 要搞好科技创新
实施种子工程,抓好新品种的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加强对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特别要加强生物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有效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确保生产安全。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综合试验基地,建立病虫害测定、品质测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分别建立品种展示田,充分发挥试验导向作用,结合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农作物良种繁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不断向市场提供新的种源。
2.2.3要抓好种子质量
树立品牌意识,搞好种子加工、包装、包衣,加强良种繁育研发、生产和推广紧密结合,实现种子产业的社会化、商品化、规模化和服务化及建设质量效益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种子育、繁、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机制。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
促进种子的产业化进程,关键是提高种子商品化水平。现代化的设备是实现种子产业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农业逐渐融入国际市场,国家农业部拟定的《2011年~2021年现代农作物种植发展规划》,是专门针对种业发展的十年规划,是良种繁育快速发展的整套政策策略。该规划特别强调了加大良种繁育投入和良种补贴力度问题,对“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因此促进种子产业化进程:
2.3.1 要加大投入
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扶持力度,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建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加强良种繁育的质量检验和种子的贮藏条件。按照重点投入、分级建设、规模经营,逐步加强对良种繁育基地的投入力度。
2.3.2 要严格程序
严格品种的审定标准和程序,提高品种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规范品种名称,加强引种管理和实行品种退出机制、建立缺陷种子召回制度。执行有关种子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对基地新品种的示范、繁殖、推广做出规划,实现种业可持续发展。
2.3.3 要研究種子市场需求
针对不同需求繁育不同品种,做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促进种子商品化进程。按照种子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建立面向市场和质量效益农业需求的专业化基地,完善推介体系建设,组建种子市场,设立种子信息网络,做到信息畅通,加大产品宣传,开创品牌,实施名牌战略,保证种子推广力度和市场占有率。以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推动种子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