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在人生信仰方面呈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南京大学生的信教比例和类型、获得宗教知识的途径、对宗教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进而探讨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宗教信仰;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02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的不成熟期,加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西方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渗透,大学生在人生信仰方面呈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本研究拟通过调查南京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而探讨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2010年9月至12月,本课题组从南京市五所大学随机选取722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问卷》调查,均为自愿参加,参加前签署自愿协议书,回收问卷697份,回收率为96.54%,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共计678份,有效率为97.27%,受试者年龄18~24岁,男生346人,占51.03%,女生332人,占48.97%;理工类327人,占48.23%,文史类315人,占46.46%,艺术类36人,占5.31%;专科生104人,占15.34%,本科生574人,占84.66%;来自城镇的大学生453人,占66.81%,来自农村的大学生225人,占33.19%;汉族624人,占92.04%,少数民族54人,占7.96%;党员59人,占8.70%,团员598人,占88.20%,群众21人,占3.10%。
  二、结果
  (一)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比例和类型
  678例大学生中,信教者88人,占12.98%,其中信仰佛教者51人,占信教大学生的57.95%;信仰基督教者21人,占信教大学生的23.86%;信仰天主教者11人,占信教大学生的12.50%;信仰伊斯兰教者5人,占信教大学生的5.68%。
  (二)大学生获得宗教知识的途径
  “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浏览宗教网站和收听宗教广播”和“阅读宗教书籍”是大学生获得宗教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分别占大学生群体的32.15%、27.73%、27.14%。
  (三)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如表1所示,在对宗教的价值判断方面,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认为宗教“利大于弊”、“无利无弊”、“弊大于利”和“不清楚”。在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方面,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认为宗教是“社会现象”、“对神圣物的崇拜”、“高尚的精神活动”、“不清楚”、“麻醉人民的鸦片”、“唯心主义产物”。在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方面,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任其自然”、“保护”、“限制”、“提倡”、“坚决打击”。
  (四)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
  如表3所示,在“参加宗教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方面,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了解宗教文化”、“祈福”、“表达信仰”、“陪伴他人参加”、“其他”、“忏悔”。在“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方面,“偶尔参加宗教活动”者占60.92%,“从未参加宗教活动”者占35.25%,“有规律地参加宗教活动”者占3.83%。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學生群体的规模日趋扩大,从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其处于成年初期,生理、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的不成熟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低,易受外界环境所左右,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1、信教大学生比例不高,但绝对人数不容忽视
  综合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大学生中信教比例最高可达44%[1],最低为3.5%[2],差异如此悬殊,可能与样本所在的不同地域及不同的民族构成有关。本研究在678例大学生中,信教者88人,占总数的12.98%,按照这个比例,南京市现有的30余万在校大学生中,信教者近4万,绝对人数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受试者中党、团员的比例为96.90%,而信教者比例达到12.98%,说明一部分党、团员存在宗教信仰,提示现今高校党团组织的工作模式中存在薄弱环节。
  2、大学生的信教类型以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为主
  本研究信教大学生中,信仰佛教者占57.95%;信仰基督教者占23.86%;信仰天主教者占12.50%;信仰伊斯兰教者占5.68%。可见当代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其中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较大。佛教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大学生对很多寺庙古刹已是耳熟能详,因而选择信仰佛教者较多。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圣经》等宗教历史典籍和“圣诞节”、“平安夜”等西方宗教节日对国人的影响日益增加,导致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比例有所提高。
  3、大学生获得宗教知识的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我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大学生心理、生理尚未发展健全,仍未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在物质和心理层面还较多地依赖于家人,父母对宗教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选择。本研究表明,“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是大学生获得宗教知识最主要途径,占大学生群体的32.15%,而通过“浏览宗教网站和收听宗教广播”获得宗教知识者占大学生群体的27.73%,其比例甚至超过“阅读宗教书籍”这一传统途径,提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宗教网站不但是信徒交流信息的中心,而且已成为宗教渗透的重要渠道。
  4、大学生对宗教的宽容度高,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失之偏颇
  本研究亦显示,认为宗教“利大于弊”、“无利无弊”者占大学生群体的66.97%,对宗教信仰采取“任其自然”、“保护”、“提倡”态度者的比例更高达85.84%,可见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大学生对宗教的价值评判倾向于肯定,对宗教信仰抱有宽容支持的态度。同时,在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方面,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认为宗教是“社会现象”、“对神圣物的崇拜”、“高尚的精神活动”、“不清楚”、“麻醉人民的鸦片”、“唯心主义产物”,提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深入分析宗教的内涵。
  5、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不高,目的多样化
  本研究中,60.92%的大学生“偶尔参加宗教活动”,35.25%“从未参加宗教活动”,考虑到信教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12.98%,而仅有3.83%“有规律地参加宗教活动”,表明信教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程度与真正的虔诚信徒差异较大。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突出的现世功利意识特征[3]。本研究在“参加宗教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方面,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了解宗教文化”、“祈福”、“表达信仰”、“陪伴他人参加”、“其他”、“忏悔”。其中“祈福”和“忏悔”两种“功利性目的”共占35.54%,提示参加宗教活动是部分大学生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
  1、加强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本质
  高校作为党和政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教育,使之学会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分析宗教问题,同时开设宗教文化类选修课程,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特征[3]。
  2、净化校园社会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人的成长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鉴于宗教已渗透到校园和社会的多个层面,高校应严格控制非法宣传册、宣传资料等进入大学校园,同时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4]。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生,避免空谈和空想,实践真知和远离宗教。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现实困惑引发心理问题转而寻求宗教抚慰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高校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多级辅导体系,开设心理咨询场所,使广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不向虚幻的神灵寻求庇护[4]。
  4、团结尊重信教大学生,依法对大学生宗教事物进行管理和引导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对于信教大学生,高校应在尊重其信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依法引导其到正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明确要求其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并对信教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宗教所致特殊饮食等生活习惯提供便利[3]。
  
  参考文献:
  [1]许丽平,朱贵芳.大学生宗教观念的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5,(9):25-28.
  [2]税国洪,唐孝云,池家玉.大学生宗教价值观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3):90-92.
  [3]赵良,温成涛.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38-140.
  [4]王康.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1):59-6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是高校青年学生的骨干,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高校党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巩固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成果,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探索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新途径,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效发挥党支部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员;创先争优;途径  中
期刊
摘要:现代大学管理需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但现代大学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更需要文化的浸润。文化管理是当今世界大学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从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制度体系的构建,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大学文化润物无声。  关键词:大学管理;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管理理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
期刊
摘要:专业选修课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对专业选修课的认识偏差、课程内容设置、学生面临的压力、教师的专业基础与教学水平以及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都影响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提高认识并坚定态度、必要的干预和强制、防止自主过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以及实行教考分离和严格考试制度等是解决方法。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自动控制原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验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努力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自动控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类课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问题,主张案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组织,学生通过参与过程讨论建构知识体系。  关键词:案例;教学;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3    一、引言  所谓案例(Case)就是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
期刊
摘要:生物工程专业是生物学、工程学、设备制造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研究型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提高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是适应时代要求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培养;生物工程专业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检索课堂逃课行为及其关联性因素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能够选择自己行为并根据其需要来利用时间,不应完全对大学生信息检索课堂逃课行为贴上不良现象的标签。文章提出了改变大学生信息检索课堂逃课行为的错误认知,促进当代大学生更加有效合理利用时间,获取更大收获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检索课堂逃课行为;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并致力于提高学生就业、从业、职业迁徙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应侧重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其教学应全面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提升职业道德、增强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
期刊
摘要:作为辽宁省唯一的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直把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学院和毕业生也不可避免的承受着来自于就业的竞争与压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在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的努力下,总体上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2011届本科生进行就业意愿调查,真实地反映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及时准确地把握毕业生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所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编程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C语言;应用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