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事迹”把握“精神风貌”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阐释】
  传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统一。其中,真实性是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胡乱虚构。但传记又不同于一般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情感;它需要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命题剖析】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取消现代文选考模式,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并在原有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B”,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等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方面: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怀,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语文试卷上,这一条表现为“探究题”。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來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选自《顾炎武评传》,有删改)
其他文献
我们可以从课文、阅读和生活的角度,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围绕题意,取材于课文,体现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多角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课外阅读积累,体现立意取材的广度;从热点时事的角度取材,把作文写活。  一、课内:写透  1.【立意】变的是负心汉“二三其德”导致的爱的逝去,不变的是永远的淇水。  【构思】“淇水还是那个淇水”,三次出现的淇水,见证了爱情之花由含苞而盛开再枯萎的变化。视角可以是女主人公的,可以是淇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身处不同环境,人往往会有忍不住的冲动:面对生活的孤寂海子忍不住向往“面朝大海”,身在异国的曹文轩忍不住“我心归去”,身在动乱年代的食指忍不住发出“相信未来”的呐喊。有了疑难人们会忍不住问,有了不公人们会忍不住说,有了喜剧人们会忍不住笑,有了悲痛人们会忍不住哭,有了热闹人们会忍不住跑过去看……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忍不住。请你以“忍不住”为
期刊
2017年3月12日,知名作家琼瑶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透露她近来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认为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的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也借此叮咛儿子儿媳别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琼瑶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在脸书上写下的心声,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在这封公开信中,琼瑶说自己已经79岁,这漫长的人生,没有因为战乱、
期刊
忍不住  ◎张哲良  当我看不到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出照片,隔着一层纸,感知你肌肤的温度;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多看你一眼,生怕离别之后,我会忘记你的样子。我把你放在心底,默默地爱着你,祝福你。  我的表现,可能会让你心烦意乱,有时候又哭笑不得。可是你不知道,每一次与你对视,我都忍不住想说:“我爱你。”可每一次都硬生生地忍下了。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羞涩,害怕,抑郁……与这都没有关系,可我却
期刊
2017年3月2日《昆明日报》报道,随着越来越多市民选择骑乘共享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以来,云南昆明街头也随处可见小黄车、蓝黄车、小橙车的身影。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小区、公园甚至马路上,总有孩子骑着共享自行车横冲直撞、相互追逐,不少市民表示太危险,而且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使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昆明交警七大队也发出公开信,呼吁家长和学校禁止12周岁以下儿童骑乘共享自行车上路。租赁共享自行车,需要绑定
期刊
忍不住  ◎顾芹萌  老家对一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逢年过节回去一趟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沛县的一个村子里。  现在的我每天生活在城市里,耳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汽笛声,只有到了深夜,才会有些许安宁。而此时,我会忍不住想家,甚至会做一个静谧而美好的梦,一个属于家乡的梦。  梦中的我站在村头的一座小山上,旁边的一棵树挺拔而茂盛,我倚坐在它身旁,呼吸着泥土的芬芳。两只蝴蝶在我眼前翩翩而过,舞向山坡下缤
期刊
劫匪救下了被劫女子的性命,小偷寄回了重要的信件,驾车逃逸者拨打了急救电话……“次道德”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人性的挣扎,还是社会的进步?  古人有“大同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中,人人淳朴善良,灵魂不受污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法分明、井然有序。它之所以为人所向往,恐怕正因为现实世界与其背道而驰。道德不得不与财富、名誉息息相关,它无法孤立地存在。不劳而获、逃避惩罚都是人生而有之的弱点,如同小孩子总不舍得
期刊
2017年春节期间,河北保定的一位小伙儿成了“网红”,他之所以被网友点赞、热捧,不是因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因为他在困难面前对待亲情和工作的態度。小伙儿的一句“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更是触动了很多人柔软的内心。据悉,小伙儿名叫祁建光,两岁时他的母亲因病离家出走,他便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起早贪黑干活儿,靠着务农和打零工把他养大,上高一时,父亲患病。2010年,他同时收到大学通知书和父亲的脑梗塞
期刊
作为一只虎头虎脑的猫,我有着超群的智慧。  据我观察,主人家很有钱,不仅养了我,还养了昂贵的宠物狗,猫粮狗食都是外国进口的。只是我有些猜不透,主人常常逗弄宠物,却为何对家人那么冷漠。  主人真的有钱,家居用品几乎是一有新品,旧的就会被换掉。到如今,家里唯一的老物件,应该就是那个摆在角落里的大缸了。  那个大缸其貌不扬,深棕色,身粗而口细。与家里其他的先进设备相比,它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然而奇怪的
期刊
印度“富二代”或“官二代”的豪华婚礼引众怒不是一回两回了。日前,印度一名联邦议员提出议案,不仅要限制参加婚礼的宾客人数,还要限制喜宴上的菜品数,如果超过一定标准,还要征收婚礼总花费10%的“扶贫税”。据悉,按照这项名为婚礼(强制登记和杜绝浪费)的议案,只要婚礼总花费超过50万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5万元),那么,举办婚礼的家庭就需要缴纳婚礼总花费10%的税收,这些税收将用来帮助那些贫穷的新娘举办婚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