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技校学生学习《机械制图》以“读图为主”的教学原则,重点分析了各个读图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因素,提出了提高读图能力与读图的速度、读图的正确性与学生应掌握好基本绘图技能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作风及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与心理分析过程。
关键词:机械制图;心理因素;读图能力;读图速度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重点训练学生正确熟练的读图、基本绘图技巧与能力,把培训学生的读图、绘图的基本能力作为制图教学的中心任务。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制图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制图课程。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分析。
学生识读图样的心理与读图能力
识读图样的真正含义就是理解图样,理解是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主要途径。识读图样的活动过程是由平面的图框与图线想象出空间立体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理解图样所表示的内容,首先进行的是感知活动,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想象等连续的思维过程达到理解这一目的。例如阅读三视图,学生首先通过眼睛感知的是一组视图,不是单纯的一条线或一个面而是这些单一元素的组合,利用投影关系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形体。学生观察这些用线条构成的图画所表达的视图,凭借掌握的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通过空间想象,大都要经历由平面到立体、由外表到内部、部分到整体、由理解形式到综合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理解并想象出视图表达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形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位置关系。因此学生投影规律掌握的程度和每个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高低,确定了学生在识读图样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和速度。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直接影响读图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教师必须明确读图训练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证实,即便是空间想象力最差的学生其空间想象力在读图训练之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提高与读图训练是相互促进的。
读图阶段和心理因素分析与训练
制图教学过程中,将读图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读图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也反映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三视图阅读阶段三视图阅读阶段主要训练和掌握各视图间的投影联系,掌握几何体的组合形式和分析方法,培养对基本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识读能力,对几何体截交线、相贯线的识读能力,初步形体分析、线面分析等阅读图样的分析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读图知识还很少,读图困难最大。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对识读图样,分析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心理压力特别大,往往在此时看到别的学生连续完成几个读图训练后,会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智力有问题,或是没入门,或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使自信心受到影响。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耐心地与学生一道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从焦躁情绪中平静下来,然后加以鼓励。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得到正确答案后,开始有了征服较难的读图问题的信心,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达到能顺利识读三视图的要求。
零件表达方法阅读阶段零件各种表达是指视图、剖视、剖面、规定畫法和简化画法五个部分,图样表达的内容较多,整个图样内涵较丰富,零件增加了复杂程度,零件出现较多的内外层次,相对于第一个阶段阅读三视图来说,第二个阶段的阅读零件表达方法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但是零件的表达方法被丰富以后,提供给读图者的信息也增加了,只要把图形很好地分解与综合,从零件表达的完整性与看图的方便方面来说,更易看懂和理解图样。在这一阶段,学生只要掌握了各种表达方法,读图过程中一般来说困难不是很大,学生的看图心理压力也不大。
零件图阅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几何形体的分析和对表达方法的分析不是主要困难,主要问题是:各种表达方法结合零件形体综合运用后的正确理解能力;零件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中出现和要求的各种结构形状的阅读能力;图样上出现的各种符号(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数字和文字(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等)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初步阅读零件图遇到的困难,往往不在于形体本身有多复杂,而在于对这些结构的无知。诸如倒角、凸台、退刀槽、键槽等的形状并不复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应该从纯几何形状的角度去分析解释,而要让学生明白结构的作用与形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大量的投影以外的知识,提示学生复习与其他课程有关的知识,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装配图阅读阶段主要分析装配连接关系,从各个视图中分清和理解组成装配体的各零件的形状、层次和装配连接关系。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结构、检验、包装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在这一阶段,读图方法步骤和在视图中分清各零件形体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对各种连接方法、装配的工艺结构、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知识的了解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制图教师只是在黑板挂图上讲装配图,不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机器,教师应该在讲授这一知识的阶段中加强学生对机器(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性能、装配连接方式和工艺结构知识的认识。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识读装配图能力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空间想象能力,即由平面到空间的想象力,二是结构和工艺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以及从制造到使用的各种过程的了解。见多识广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和机器的学生其阅读能力比较强,不喜欢关心外界事物的大量女生和部分男生,对装配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应要差些。
读图速度和读图能力的关系
读图速度是衡量读图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培养学生读图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对读图速度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程度,有助于学生掌握读图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的能力。
读图的感知活动和读图方法,有“略读”和“精读”之分,略读以“扫视、视觉广度”为主,精读以“回视、分析、理解、综合、想象”为主。读图速度同时还取决于图样的内容和读图要求,速度过快,不利于理解,没有速度要求则不利于促进思维。读图训练初期,应着重于分析、理解,逐步提高对读图速度的要求。
读图方法步骤与直观教具的关系
在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介绍读图方法,教材中也列出了读图方法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了引导学习途径,归纳总结出一些读图方法步骤也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甚至当作经典条文,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介绍就不符合教学心理学原则了。因为方法步骤并不是客观规律,读图的方法步骤和顺序还要因人、因图、因不同的要求而有差异。对于同样的一张图样,有的学生需要先略读后精读,需要经分析、理解、综合、想象等分步过程才能看懂整体,但有的学生能直接通过分析想象理解图样,而不需要呆板的分步看图思维,所以教师在读图教学活动中要把教材讲活,不能让读图方法步骤束缚住学生读图能力的发挥。
在读图训练过程中,学生读图出现困难或一时看不懂图,想不出图样所表达的形状时,教师常采用演示模型或画轴测图的方法辅导学生,其实这不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说,直观的形象虽然能帮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但不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思维活动最终理解图样所表达的内容。一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答案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用不着作多深的思考,学生表面看来好像很快认识了、理解了、满足了,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最佳作用。因为从直观形象得到的认识和从平面视图上作出的想象是不同的训练,显然前者不是读图训练的本来目的。
教师在阅读环节中的答疑和辅导要善于启迪和引导,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帮助学生按层次分析,逐步达到理解的程度,通过这样的认识才能达到最佳心理效应。当然对那种空间想象力特差的学生,适当辅以模型和轴测图,对帮助建立立体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为使学生达到读图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不能长期用模型和轴测图为学生分析理解服务。所以,在培养读图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具和轴测图必须慎用。
读图与绘图的相互关系
读图与画图是学习制图课的两个方面,是制图课必须培养的两个能力,就像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要掌握听、读、写、讲的能力一样,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要求学生既会阅读理解,还会绘图表达。尽管专业类型对学生培养要求各有不同,但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而言,阅读和绘制表达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要培养读图能力往往是从画图着手。一般说来绘图能力强的学生,其读图能力也强,但读图能力强的人不一定绘图能力也强。例如车间的工人老师傅大多读图能力都较强,但不一定有很好的画图基础。因此在解决读与画这个矛盾的时候,应遵循技校学生以识图为主的原则,适当加大读图训练,减少画图的分量,以精炼的画图作业来增加和巩固读图基础知识。
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的联系与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整个课程的目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有读图作业中才贯彻读图要求,实质上从正投影基本规律开始就已贯穿着读与画的辩证关系。在作业中常常是给出两个视图或是不完整的三视图,由学生画出或补出完整的三视图,布置这类题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看图和绘图能力。在已知两视图画第三视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读图上的困难,对已知条件理解不够而把形体想象错了而做出错误答案,另一方面是想象正确了,但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有分析地对待问题,不能盲目地以读图能力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的绘图能力與心理因素绘图的过程是感知、观察、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综合,绘图能力的培养是由许多心理因素结合而成的。要促进学生绘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依靠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和零件图的要求后,就着手贯彻绘制零件图的要求:在讲解装配图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后,就要让学生画装配图。这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对究竟需要几个视图,如何表达,怎样才算一张完整的零件图或装配图,心中无底。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实践,而又没有相应图样对照的感性认识,没有模仿的条件。此时,如果教师能提供适当的图样实例,遵循由模仿到创造的规律,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通过学生自己的心智活动比教师口头上的讲述和传授更容易获得必要的知识。
在绘制视图的训练中,提供适当的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体各个不同侧面转化为二维空间中的表现,有利于绘图能力的更快发展。在标准件、连接件、常用件的表达中,更有赖于对它们的结构形状的感性认识。
对于绘图速度,一般都认为学习阶段不宜强调速度,应以学为主,不必求快。固然速度与熟练有密切关系,所谓“熟能生巧”,多练自然会快,似乎学习阶段的有限作业练习,谈不上追求速度,但是绘图速度与正确的绘图方法、操作步骤,技巧运用等有关,而掌握这些过程又较大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绘图速度要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让学生明确目标,努力达到绘图的最佳状态。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从布图、打底稿、注尺寸到检查加深图线的全过程,思想状态的松和紧,在速度上反映出很大差异,同时也存在着方法、技巧、心理状态等因素,有的是操作方法步骤的问题,有的是手脑并用的能力、动觉和视觉的协调,有的是一心多用,思想不集中等等。实质上这里不仅是速度问题而是培养严肃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问题,是否干脆利索,有头绪,有信心,都在绘图速度上表现出来。
教师在绘图速度上做出要求,根据对象分析和对症下药,指定作业内容,确定作业时间,测定学生完成绘图作业的质与量,才能在学生中培养出认真的、高效的绘图习惯和工作作风。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制图内容,分析学生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确定不同的读图要求和不同的读图方法措施,适当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作者简介:
孟琼(1956—),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技工学校副校长,制图课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教学。
关键词:机械制图;心理因素;读图能力;读图速度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重点训练学生正确熟练的读图、基本绘图技巧与能力,把培训学生的读图、绘图的基本能力作为制图教学的中心任务。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制图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制图课程。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分析。
学生识读图样的心理与读图能力
识读图样的真正含义就是理解图样,理解是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主要途径。识读图样的活动过程是由平面的图框与图线想象出空间立体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理解图样所表示的内容,首先进行的是感知活动,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想象等连续的思维过程达到理解这一目的。例如阅读三视图,学生首先通过眼睛感知的是一组视图,不是单纯的一条线或一个面而是这些单一元素的组合,利用投影关系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形体。学生观察这些用线条构成的图画所表达的视图,凭借掌握的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通过空间想象,大都要经历由平面到立体、由外表到内部、部分到整体、由理解形式到综合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理解并想象出视图表达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形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位置关系。因此学生投影规律掌握的程度和每个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高低,确定了学生在识读图样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和速度。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直接影响读图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教师必须明确读图训练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证实,即便是空间想象力最差的学生其空间想象力在读图训练之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提高与读图训练是相互促进的。
读图阶段和心理因素分析与训练
制图教学过程中,将读图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读图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也反映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三视图阅读阶段三视图阅读阶段主要训练和掌握各视图间的投影联系,掌握几何体的组合形式和分析方法,培养对基本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识读能力,对几何体截交线、相贯线的识读能力,初步形体分析、线面分析等阅读图样的分析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读图知识还很少,读图困难最大。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对识读图样,分析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心理压力特别大,往往在此时看到别的学生连续完成几个读图训练后,会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智力有问题,或是没入门,或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使自信心受到影响。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耐心地与学生一道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从焦躁情绪中平静下来,然后加以鼓励。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得到正确答案后,开始有了征服较难的读图问题的信心,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达到能顺利识读三视图的要求。
零件表达方法阅读阶段零件各种表达是指视图、剖视、剖面、规定畫法和简化画法五个部分,图样表达的内容较多,整个图样内涵较丰富,零件增加了复杂程度,零件出现较多的内外层次,相对于第一个阶段阅读三视图来说,第二个阶段的阅读零件表达方法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但是零件的表达方法被丰富以后,提供给读图者的信息也增加了,只要把图形很好地分解与综合,从零件表达的完整性与看图的方便方面来说,更易看懂和理解图样。在这一阶段,学生只要掌握了各种表达方法,读图过程中一般来说困难不是很大,学生的看图心理压力也不大。
零件图阅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几何形体的分析和对表达方法的分析不是主要困难,主要问题是:各种表达方法结合零件形体综合运用后的正确理解能力;零件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中出现和要求的各种结构形状的阅读能力;图样上出现的各种符号(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数字和文字(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等)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初步阅读零件图遇到的困难,往往不在于形体本身有多复杂,而在于对这些结构的无知。诸如倒角、凸台、退刀槽、键槽等的形状并不复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应该从纯几何形状的角度去分析解释,而要让学生明白结构的作用与形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大量的投影以外的知识,提示学生复习与其他课程有关的知识,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装配图阅读阶段主要分析装配连接关系,从各个视图中分清和理解组成装配体的各零件的形状、层次和装配连接关系。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结构、检验、包装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在这一阶段,读图方法步骤和在视图中分清各零件形体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对各种连接方法、装配的工艺结构、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知识的了解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制图教师只是在黑板挂图上讲装配图,不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机器,教师应该在讲授这一知识的阶段中加强学生对机器(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性能、装配连接方式和工艺结构知识的认识。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识读装配图能力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空间想象能力,即由平面到空间的想象力,二是结构和工艺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以及从制造到使用的各种过程的了解。见多识广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和机器的学生其阅读能力比较强,不喜欢关心外界事物的大量女生和部分男生,对装配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应要差些。
读图速度和读图能力的关系
读图速度是衡量读图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培养学生读图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对读图速度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程度,有助于学生掌握读图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的能力。
读图的感知活动和读图方法,有“略读”和“精读”之分,略读以“扫视、视觉广度”为主,精读以“回视、分析、理解、综合、想象”为主。读图速度同时还取决于图样的内容和读图要求,速度过快,不利于理解,没有速度要求则不利于促进思维。读图训练初期,应着重于分析、理解,逐步提高对读图速度的要求。
读图方法步骤与直观教具的关系
在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介绍读图方法,教材中也列出了读图方法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了引导学习途径,归纳总结出一些读图方法步骤也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甚至当作经典条文,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介绍就不符合教学心理学原则了。因为方法步骤并不是客观规律,读图的方法步骤和顺序还要因人、因图、因不同的要求而有差异。对于同样的一张图样,有的学生需要先略读后精读,需要经分析、理解、综合、想象等分步过程才能看懂整体,但有的学生能直接通过分析想象理解图样,而不需要呆板的分步看图思维,所以教师在读图教学活动中要把教材讲活,不能让读图方法步骤束缚住学生读图能力的发挥。
在读图训练过程中,学生读图出现困难或一时看不懂图,想不出图样所表达的形状时,教师常采用演示模型或画轴测图的方法辅导学生,其实这不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说,直观的形象虽然能帮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但不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思维活动最终理解图样所表达的内容。一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答案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用不着作多深的思考,学生表面看来好像很快认识了、理解了、满足了,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最佳作用。因为从直观形象得到的认识和从平面视图上作出的想象是不同的训练,显然前者不是读图训练的本来目的。
教师在阅读环节中的答疑和辅导要善于启迪和引导,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帮助学生按层次分析,逐步达到理解的程度,通过这样的认识才能达到最佳心理效应。当然对那种空间想象力特差的学生,适当辅以模型和轴测图,对帮助建立立体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为使学生达到读图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不能长期用模型和轴测图为学生分析理解服务。所以,在培养读图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具和轴测图必须慎用。
读图与绘图的相互关系
读图与画图是学习制图课的两个方面,是制图课必须培养的两个能力,就像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要掌握听、读、写、讲的能力一样,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要求学生既会阅读理解,还会绘图表达。尽管专业类型对学生培养要求各有不同,但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而言,阅读和绘制表达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要培养读图能力往往是从画图着手。一般说来绘图能力强的学生,其读图能力也强,但读图能力强的人不一定绘图能力也强。例如车间的工人老师傅大多读图能力都较强,但不一定有很好的画图基础。因此在解决读与画这个矛盾的时候,应遵循技校学生以识图为主的原则,适当加大读图训练,减少画图的分量,以精炼的画图作业来增加和巩固读图基础知识。
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的联系与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整个课程的目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有读图作业中才贯彻读图要求,实质上从正投影基本规律开始就已贯穿着读与画的辩证关系。在作业中常常是给出两个视图或是不完整的三视图,由学生画出或补出完整的三视图,布置这类题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看图和绘图能力。在已知两视图画第三视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读图上的困难,对已知条件理解不够而把形体想象错了而做出错误答案,另一方面是想象正确了,但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有分析地对待问题,不能盲目地以读图能力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的绘图能力與心理因素绘图的过程是感知、观察、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综合,绘图能力的培养是由许多心理因素结合而成的。要促进学生绘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依靠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和零件图的要求后,就着手贯彻绘制零件图的要求:在讲解装配图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后,就要让学生画装配图。这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对究竟需要几个视图,如何表达,怎样才算一张完整的零件图或装配图,心中无底。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实践,而又没有相应图样对照的感性认识,没有模仿的条件。此时,如果教师能提供适当的图样实例,遵循由模仿到创造的规律,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通过学生自己的心智活动比教师口头上的讲述和传授更容易获得必要的知识。
在绘制视图的训练中,提供适当的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体各个不同侧面转化为二维空间中的表现,有利于绘图能力的更快发展。在标准件、连接件、常用件的表达中,更有赖于对它们的结构形状的感性认识。
对于绘图速度,一般都认为学习阶段不宜强调速度,应以学为主,不必求快。固然速度与熟练有密切关系,所谓“熟能生巧”,多练自然会快,似乎学习阶段的有限作业练习,谈不上追求速度,但是绘图速度与正确的绘图方法、操作步骤,技巧运用等有关,而掌握这些过程又较大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绘图速度要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让学生明确目标,努力达到绘图的最佳状态。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从布图、打底稿、注尺寸到检查加深图线的全过程,思想状态的松和紧,在速度上反映出很大差异,同时也存在着方法、技巧、心理状态等因素,有的是操作方法步骤的问题,有的是手脑并用的能力、动觉和视觉的协调,有的是一心多用,思想不集中等等。实质上这里不仅是速度问题而是培养严肃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问题,是否干脆利索,有头绪,有信心,都在绘图速度上表现出来。
教师在绘图速度上做出要求,根据对象分析和对症下药,指定作业内容,确定作业时间,测定学生完成绘图作业的质与量,才能在学生中培养出认真的、高效的绘图习惯和工作作风。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制图内容,分析学生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确定不同的读图要求和不同的读图方法措施,适当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作者简介:
孟琼(1956—),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技工学校副校长,制图课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