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主谓之间的关系时,都存在被动语态。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在深层句法结构及意义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将对英语表示被动含义及汉语表示被动含义的各种形式做一总结;再以汉语被动为出发点,将其与英语被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并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英汉被动态 意义 对比 差异
汉语中,我们时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来不说“人不可被貌相,海水不可被斗量”。而英语却说成:As a person cannot be judged by his appearance, so can the sea not be measured with a bushel.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的表达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被动态属于语态语法范畴,它运用词形变化(be/get+动词的过去分词)来表示。而汉语并不像英语,它本身没有词形的变化,其被动态是借助词汇力量表现出来的。因此汉语的被动态可以用多种语法手段来表示。
一、英语被动含义的各种形式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出现的频率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的。一般说来,在英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类被动句:
(一)正规被动句
英语中的正规被动句主要在由及物动词所组成的SVO(主+谓+宾)、SVOV(主+谓+宾+to不定式)、SVOO(主+谓+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OC(主+谓+宾+补)等句型中运用。它们由谓语be+过去分词组成,也可以由get+过去分词构成。有些句子中含有by phrase。这类句子大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主动结构。
(1) A number of workers have challenged this view. →
This view has been challenged by a number of workers. (SVO→SV)
(2) We do not allow people to smoke in the lab. →
People are not allowed to smoke in the lab. (SVOV→SVO)
(3) She showed me her new photo. →
I was shown her new photos./ Her new photos were shown to me. (SVOO→SVO)
(4) His wife considered him a genius. →
He was considered a genius by his wife. (SVOC→SVC)
(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在实际运用中英语被动意义的表达不仅限于动词结构上的被动态一种形式,它还有多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英语中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特殊表达方式称为不用形式标志的被动式,或当然被动式。
1.某些感官动词和系动词加形容词可以表示被动意义,如look, smell, taste, feel, sound等。
(5)The dish tastes delicious.
(6)The flower smells sweet.
2. 某些行为动词后加副词(有些可以不加副词)表示被动意义,如wash, write, sell, read, peel, look等。
(7)This book sells well.
(8)The work does not pay.
3. want, deserve, need, require, repay, stand, take, bear和worth等词的后面可以用动名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9)The coat needs mending.
(10)The floor requires washing.
4.某些作表语的形容词后,用不定式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11)She is easy to approach.
(12)He is hard to please.
5.某些词本身就具有被动意义
英语中表示动作承受对象的名词,即某些由及物动词加-ee派生的,表示承受对象的名词,它们本身就具有汉族人所理解的被动意义。
(13)a interviewee: a person who is being interviewed.
(14)an employee: a person who is being employed.
及物动词加-able, -ible, -uble派生而来的形容词,它们在句中作表语、定语或补语,相当于一个含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
(15)Mr Smith is a respectable person. (Mr Smith is such a person who is respected by others.)
(16)There’s been a visible change in her since she got married. (A change can be seen in her since she got married.)
二、汉语被动含义的各种形式
中国人习惯用本体思维,我们常常把观察或叙述观点落在动作的发出者上,以动作的发出者为句子的主语。因此,从句型上看,中文的被动句并不常见。可以说在汉语里主动句是使用的常态,被动句则属变态。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直到近代,汉语才有“被”字句,“被”字是从“遭受”的意义演变而来的。(如《后汉书·贾复传》“身被十二创。”)“被”字句曾被称为“不幸语态”,主要用以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除此以外,“让、给、叫、挨、受、遭、蒙、是……的”等也是汉语被动句的常见被动标志。
(17)登山者被困在大雪中,等待救援。
(18)这本书一出版就遭到盗版。
(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根据我们的思维表达习惯,人的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的行为。这种不言而喻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表达时常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受事+动词”的格式成了自古以来的一种表达习惯,广泛使用受事主语的倾向导致了大量的“当然被动句”。关于这点笔者将在下文作详细说明,这里就不再详述。
(19)这座桥也实在修得漂亮。
(20)国民经济正在进一步调整。
三、英汉被动语态系统对比
以上笔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体系作了粗略的归纳小结。但是我们仍会有这样的疑问:英语里的被动句所要表达的被动含义,在汉语里是如何表达的呢?汉语里用各种手段表达出来的被动意念,用英语表示出来,是不是都是被动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英汉被动语态体系作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一)英语和汉语被动含义的对比
1.汉语的“被”字句和英语的被动句
1)由介词“被”引进施动者的“被”字句
“被”是一个介宾结构,在被动句里作状语,不只说明下面的动作是被动的,而且指出这个被动动作的外力是谁或是什么。用“被”引进施动者的句子都可以译成英语的被动句。只是汉语“被…”用在动词前,英语“by …”用在动词后。但是,英语的被动句并不是都能译成汉语的“被”字句的。
(21) We gave her a present. → She was given a present by us.
我们送她一件礼物。→*她被我们送了一件礼物。
对于汉语的“被“字句来说,它多用在不如意的事,另外受事还必须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英语的被动句并无此类限制,它可以表达不如意的事,也可以表达如意的事,还可以表达中性的意义,其应用范围要比汉语广得多。
2)“被”是被动句的标志
在“被”字句中,如果不明确施事者是哪个人或哪些人,可以笼统地说“被人、被人们”。在英语里,除非强调,一般不说出 “by some one”。汉语在有明确上下文或者施动者是不言而喻的时候,“被”后的施事者也往往省去。
(22) My watch was stolen.
(23)小偷被抓住了。
“被”虽然可以看作是被动的标志,但是英汉动词的被动语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英语里凡是被动句,动词都要用被动语态的形式。而在汉语里“被”只有在区别动作的主动与被动或受事主语有可能被误解为施事时才会用。这一点符合汉语力求精简的表达方法。
(24)你别怕,狗已经(被)打跑了。
(25)被压迫,被剥削的人都翻了身。(“被”字不能省)
2.汉语无标志被动与英语被动语态
汉语的“被”字句的使用频率是很低的,但并不是说,主语是受事的被动句很少。其实在汉语里,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子中最多的还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无论是理论文字、文学语言,还是日常生活,这种句式俯拾皆是。这种被动句虽然没有被动标志,但是使用起来是有条件的。它一定要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或者有所指的。再者,动词前后一定要有其它成分。这些成分往往是说明受事主语如何受到动作的影响的。这类句子译为英语时,通常可以用被动态。
(26)水果和蔬菜需要洗一洗。
Fruit and vegetables must be washed.
无标志被动句的动词后面成分有时非常复杂,比如,可以带有“在某处”“到某处”“给某人”等补语。这类句子仍和英语的被动句相当。
(27)很多工厂都建在沿海。
Many factories were built in the coastal regions.
(28)我的字典送给小王了。
My dictionary has been given to Xiao Wang.
此外,汉语有些动词带上“着”“起来”,不但能用在施事主语后面,而且也能用在受事主语后面,表示被动意义。英语中那些能表示被动意义的动词(taste, feel, look)有时与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完全一样。
(29) 这瓜吃起来很甜。
The melon tastes very sweet.
(30) 票卖得很快。
Tickets sold very fast.
3.汉语的无主句和英语的被动句
英语被动句比较客观,不带个人感情,特别是一些科技、报刊及官方文章中,就更显而易见。S.Baker在 “The Practical Stylist”一书中指出:“Our massed, scientific, and bureaucratic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the passive voice that you must constantly alert yourself against its drowsy, impersonal pomp.”从汉语角度来说,这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常常以无主句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汉语的理论性文体中常出现无主句,而这类句子在译成英语时,往往译作被动句。
(31)应该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32)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
It is only by firmly maintaining the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at difficulties can be overcome, the enemy defeated and a new China built.
汉语里还有一种把“有人”放在动词前面的格式,这往往是因为不明确施事者是谁,或者是不愿说出施事者,这也是一种无主语句。英语里虽然有 “some one”“somebody”,它们意思上与汉语的“有人”相当,但往往不用它们来做主语。英美国家的人更喜欢用省去施动者的被动句。
(33)有人看见他在打篮球。
He was seen playing basketball.
(34)有人送他一张中国年画作为生日礼物。
He was given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s a birthday present.
汉语有些句子以处所词开头,后面是动宾结构。在这里,笔者主张将处所词看成状语,因而它们也可理解成无主句中的一种。在译成英语时,这些处所词都是副词,而后面的动宾结构往往译成被动句。
(35)花园里种上了树。
Trees have been planted in the garden.
(36)这部选集里增加了注释。
Explanatory note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selected works.
4.汉语被动意念的其它表达方式及英语被动句
当不便使用“被”字句时,汉语句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它们大致能和英语的被动句相当。
1)“由”字句
介词“由”有引进施动者的功用,可以和“被”一样译成英语的by。但是用“由”的句子和“被”字句在汉语中却是两种句子。“由”指行为的责任归谁,强调谁是施动者。“被”说明受动者所受的影响和结果。强调的是受动者的情况。虽然“由”字句和“被”字句在汉语中意思各异,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英语中的翻译和使用。一般情况下,它们都翻译成被动句。
(37)我们小组是由五个人组成的。
Our group is made up of five people.
(38)美国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
Most of the commodities in the US markets are manufactured by Chinese factories.
2)“是…的”
有许多英语的被动句,用来回答或解释某物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样、由什么人做的等等,总之一切可以回答wh-questions的被动句,在汉语中一概用“是…的”句型。由于这类句子大都是说明已经完成的动作,所以在英语里动词大多用过去时。
(39)这篇小说是鲁迅写的。
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Lu Xun.
(40)这本书是昨天买来的。
The book was bought yesterday.
3)“遭到”“受到”“得到”
有些主动句,以“遭到”“受到”“得到”等为谓语动词,由于这些动词的性质,主语处于受事地位。从意义上来说,“遭到”(还有“遭”“挨”)只用于不幸的事。例如:“遭害”“挨饿”等等。“受到”和“受”也常用于不幸的事。例如:“受苦”“受骗”等等。但也可以用于愉快的事。例如“受表扬”“受欢迎”等等。用这一类动词构成的句子也往往相当于英语的被动句。
(41)在战争期间,一些革命文物遭到了破坏。
Some of the revolutionary records were destroyed during the war.
(42)在菲律宾工作的中国工程师遭到了恐怖分子的绑架。
The Chinese engineers who worked in the Philippines were kidnapped by some terrorists.
(二)英语和汉语被动语态条件的比较
1.英语被动句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
1)不知道或没必要知道动作的实际执行者是谁时
(43)Such books are written only for children.
2)当动作的承担者是谈话的中心时
(44)Her only son was run over by a car.
3)不愿说出动作的执行者时
(45)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4)出于文章修辞等的需要时
(46)It is hoped that you’ll have chance to visit China again.(用it的被动语态表示礼貌)
2.汉语的被动句主要用于:
1)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且动作的执行者不必说出来或者不愿说出来,这点与英语的被动态用法非常地相似。
(47)我的表给偷走了。
(48)她被遗弃了。
2)表示一种特定的感情
(49)他应该(被)枪毙(强调应该)。
(50)缝纫机被他拆坏了(表示一种不满的情绪)。
3)一定上下文中,因文章需要,修饰的关系,使文章更显流畅一致。
(51)老华侨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
(三)英语和汉语被动语态时态的比较
英语被动态有时态的变化,是时态清晰句。它的被动语态可跟各种时态,如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进行体及与情态动词结合运用。
(52) During Christmas holiday, more goods are bought than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53) Agriculture was first begun in the Tigris-Euphrathesvalley.
(54) We hoped that an agreement will be arrived at.
(55) 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
而汉语是时态模糊句,它的时态关系主要靠时间副词或上下文来体现。而且它的“被”字句往往含有完成意义,表示主语被怎么样了,所以常常用完成态。“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常跟上动态动词“了”或“过”,表示动作已发生或完成。
(56) 所有办法都试过了。
(57) 空瓶被他扔了。
(四)英语和汉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的比较
不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里,被动句的使用都少于非被动句。但是不难发现,和汉语相比,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广得多。甚至有许多英美学者认为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现象。而在汉语中,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认为被动句是一种不幸语态,因此使用频率没像英语那样广泛。尽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被动句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现也可以表达比较如意的情形。如“她被表扬了。”等,但是,其使用频率仍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含义的表达与使用是由两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表示行为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被动句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非被动句式便成了汉族人自古以来的一种表达习惯。另一方面,东西方在哲学和价值观上也有着重大的区别。主张理性的西方哲学强调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只有隔开了距离,才能对研究进行冷静的剖析。因此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从而导致被动句使用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而汉语主张的儒、释、道在本质上是参与的,主张参与必然强调主体意思,以“人”为出发点。因此很自然会认为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形成了“话题-评论”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来,越地道的汉语,非被动句越多。
英语的被动语态与汉语被动语态绝不是等同关系,分清其差别是十分必要的。擅于总结并掌握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被动语态,更灵活地运用被动语态。
参考文献:
[1]L.G.亚力山大.朗文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李国杰.现代实用英语语法精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徐士珍.英汉语比较语法[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5]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6]张克礼.新英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蔡岚岚.汉语被动句式之比较[J].宁德师专学报,2001,(1).
[8]李秀香.英语意义被动句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2).
[9]倪 巍 邵志洪.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
[10]聂建军.英汉介词by、被、由的对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
[11]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J].汉语学报,2005,(1).
[12]熊学亮.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13]周士宏.汉语被动标志的类型学考察[J].汉语学报,2005,(3).
[14]邹先道.英译汉中的被字句问题[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5]周长银 夏卫东.英汉两语言中被动句式的比较[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
(寿敏霞,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英汉被动态 意义 对比 差异
汉语中,我们时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来不说“人不可被貌相,海水不可被斗量”。而英语却说成:As a person cannot be judged by his appearance, so can the sea not be measured with a bushel.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的表达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被动态属于语态语法范畴,它运用词形变化(be/get+动词的过去分词)来表示。而汉语并不像英语,它本身没有词形的变化,其被动态是借助词汇力量表现出来的。因此汉语的被动态可以用多种语法手段来表示。
一、英语被动含义的各种形式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出现的频率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的。一般说来,在英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类被动句:
(一)正规被动句
英语中的正规被动句主要在由及物动词所组成的SVO(主+谓+宾)、SVOV(主+谓+宾+to不定式)、SVOO(主+谓+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OC(主+谓+宾+补)等句型中运用。它们由谓语be+过去分词组成,也可以由get+过去分词构成。有些句子中含有by phrase。这类句子大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主动结构。
(1) A number of workers have challenged this view. →
This view has been challenged by a number of workers. (SVO→SV)
(2) We do not allow people to smoke in the lab. →
People are not allowed to smoke in the lab. (SVOV→SVO)
(3) She showed me her new photo. →
I was shown her new photos./ Her new photos were shown to me. (SVOO→SVO)
(4) His wife considered him a genius. →
He was considered a genius by his wife. (SVOC→SVC)
(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在实际运用中英语被动意义的表达不仅限于动词结构上的被动态一种形式,它还有多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英语中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特殊表达方式称为不用形式标志的被动式,或当然被动式。
1.某些感官动词和系动词加形容词可以表示被动意义,如look, smell, taste, feel, sound等。
(5)The dish tastes delicious.
(6)The flower smells sweet.
2. 某些行为动词后加副词(有些可以不加副词)表示被动意义,如wash, write, sell, read, peel, look等。
(7)This book sells well.
(8)The work does not pay.
3. want, deserve, need, require, repay, stand, take, bear和worth等词的后面可以用动名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9)The coat needs mending.
(10)The floor requires washing.
4.某些作表语的形容词后,用不定式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11)She is easy to approach.
(12)He is hard to please.
5.某些词本身就具有被动意义
英语中表示动作承受对象的名词,即某些由及物动词加-ee派生的,表示承受对象的名词,它们本身就具有汉族人所理解的被动意义。
(13)a interviewee: a person who is being interviewed.
(14)an employee: a person who is being employed.
及物动词加-able, -ible, -uble派生而来的形容词,它们在句中作表语、定语或补语,相当于一个含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
(15)Mr Smith is a respectable person. (Mr Smith is such a person who is respected by others.)
(16)There’s been a visible change in her since she got married. (A change can be seen in her since she got married.)
二、汉语被动含义的各种形式
中国人习惯用本体思维,我们常常把观察或叙述观点落在动作的发出者上,以动作的发出者为句子的主语。因此,从句型上看,中文的被动句并不常见。可以说在汉语里主动句是使用的常态,被动句则属变态。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直到近代,汉语才有“被”字句,“被”字是从“遭受”的意义演变而来的。(如《后汉书·贾复传》“身被十二创。”)“被”字句曾被称为“不幸语态”,主要用以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除此以外,“让、给、叫、挨、受、遭、蒙、是……的”等也是汉语被动句的常见被动标志。
(17)登山者被困在大雪中,等待救援。
(18)这本书一出版就遭到盗版。
(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根据我们的思维表达习惯,人的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的行为。这种不言而喻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表达时常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受事+动词”的格式成了自古以来的一种表达习惯,广泛使用受事主语的倾向导致了大量的“当然被动句”。关于这点笔者将在下文作详细说明,这里就不再详述。
(19)这座桥也实在修得漂亮。
(20)国民经济正在进一步调整。
三、英汉被动语态系统对比
以上笔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体系作了粗略的归纳小结。但是我们仍会有这样的疑问:英语里的被动句所要表达的被动含义,在汉语里是如何表达的呢?汉语里用各种手段表达出来的被动意念,用英语表示出来,是不是都是被动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英汉被动语态体系作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一)英语和汉语被动含义的对比
1.汉语的“被”字句和英语的被动句
1)由介词“被”引进施动者的“被”字句
“被”是一个介宾结构,在被动句里作状语,不只说明下面的动作是被动的,而且指出这个被动动作的外力是谁或是什么。用“被”引进施动者的句子都可以译成英语的被动句。只是汉语“被…”用在动词前,英语“by …”用在动词后。但是,英语的被动句并不是都能译成汉语的“被”字句的。
(21) We gave her a present. → She was given a present by us.
我们送她一件礼物。→*她被我们送了一件礼物。
对于汉语的“被“字句来说,它多用在不如意的事,另外受事还必须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英语的被动句并无此类限制,它可以表达不如意的事,也可以表达如意的事,还可以表达中性的意义,其应用范围要比汉语广得多。
2)“被”是被动句的标志
在“被”字句中,如果不明确施事者是哪个人或哪些人,可以笼统地说“被人、被人们”。在英语里,除非强调,一般不说出 “by some one”。汉语在有明确上下文或者施动者是不言而喻的时候,“被”后的施事者也往往省去。
(22) My watch was stolen.
(23)小偷被抓住了。
“被”虽然可以看作是被动的标志,但是英汉动词的被动语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英语里凡是被动句,动词都要用被动语态的形式。而在汉语里“被”只有在区别动作的主动与被动或受事主语有可能被误解为施事时才会用。这一点符合汉语力求精简的表达方法。
(24)你别怕,狗已经(被)打跑了。
(25)被压迫,被剥削的人都翻了身。(“被”字不能省)
2.汉语无标志被动与英语被动语态
汉语的“被”字句的使用频率是很低的,但并不是说,主语是受事的被动句很少。其实在汉语里,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子中最多的还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无论是理论文字、文学语言,还是日常生活,这种句式俯拾皆是。这种被动句虽然没有被动标志,但是使用起来是有条件的。它一定要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或者有所指的。再者,动词前后一定要有其它成分。这些成分往往是说明受事主语如何受到动作的影响的。这类句子译为英语时,通常可以用被动态。
(26)水果和蔬菜需要洗一洗。
Fruit and vegetables must be washed.
无标志被动句的动词后面成分有时非常复杂,比如,可以带有“在某处”“到某处”“给某人”等补语。这类句子仍和英语的被动句相当。
(27)很多工厂都建在沿海。
Many factories were built in the coastal regions.
(28)我的字典送给小王了。
My dictionary has been given to Xiao Wang.
此外,汉语有些动词带上“着”“起来”,不但能用在施事主语后面,而且也能用在受事主语后面,表示被动意义。英语中那些能表示被动意义的动词(taste, feel, look)有时与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完全一样。
(29) 这瓜吃起来很甜。
The melon tastes very sweet.
(30) 票卖得很快。
Tickets sold very fast.
3.汉语的无主句和英语的被动句
英语被动句比较客观,不带个人感情,特别是一些科技、报刊及官方文章中,就更显而易见。S.Baker在 “The Practical Stylist”一书中指出:“Our massed, scientific, and bureaucratic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the passive voice that you must constantly alert yourself against its drowsy, impersonal pomp.”从汉语角度来说,这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常常以无主句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汉语的理论性文体中常出现无主句,而这类句子在译成英语时,往往译作被动句。
(31)应该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32)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
It is only by firmly maintaining the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at difficulties can be overcome, the enemy defeated and a new China built.
汉语里还有一种把“有人”放在动词前面的格式,这往往是因为不明确施事者是谁,或者是不愿说出施事者,这也是一种无主语句。英语里虽然有 “some one”“somebody”,它们意思上与汉语的“有人”相当,但往往不用它们来做主语。英美国家的人更喜欢用省去施动者的被动句。
(33)有人看见他在打篮球。
He was seen playing basketball.
(34)有人送他一张中国年画作为生日礼物。
He was given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s a birthday present.
汉语有些句子以处所词开头,后面是动宾结构。在这里,笔者主张将处所词看成状语,因而它们也可理解成无主句中的一种。在译成英语时,这些处所词都是副词,而后面的动宾结构往往译成被动句。
(35)花园里种上了树。
Trees have been planted in the garden.
(36)这部选集里增加了注释。
Explanatory note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selected works.
4.汉语被动意念的其它表达方式及英语被动句
当不便使用“被”字句时,汉语句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它们大致能和英语的被动句相当。
1)“由”字句
介词“由”有引进施动者的功用,可以和“被”一样译成英语的by。但是用“由”的句子和“被”字句在汉语中却是两种句子。“由”指行为的责任归谁,强调谁是施动者。“被”说明受动者所受的影响和结果。强调的是受动者的情况。虽然“由”字句和“被”字句在汉语中意思各异,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英语中的翻译和使用。一般情况下,它们都翻译成被动句。
(37)我们小组是由五个人组成的。
Our group is made up of five people.
(38)美国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
Most of the commodities in the US markets are manufactured by Chinese factories.
2)“是…的”
有许多英语的被动句,用来回答或解释某物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样、由什么人做的等等,总之一切可以回答wh-questions的被动句,在汉语中一概用“是…的”句型。由于这类句子大都是说明已经完成的动作,所以在英语里动词大多用过去时。
(39)这篇小说是鲁迅写的。
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Lu Xun.
(40)这本书是昨天买来的。
The book was bought yesterday.
3)“遭到”“受到”“得到”
有些主动句,以“遭到”“受到”“得到”等为谓语动词,由于这些动词的性质,主语处于受事地位。从意义上来说,“遭到”(还有“遭”“挨”)只用于不幸的事。例如:“遭害”“挨饿”等等。“受到”和“受”也常用于不幸的事。例如:“受苦”“受骗”等等。但也可以用于愉快的事。例如“受表扬”“受欢迎”等等。用这一类动词构成的句子也往往相当于英语的被动句。
(41)在战争期间,一些革命文物遭到了破坏。
Some of the revolutionary records were destroyed during the war.
(42)在菲律宾工作的中国工程师遭到了恐怖分子的绑架。
The Chinese engineers who worked in the Philippines were kidnapped by some terrorists.
(二)英语和汉语被动语态条件的比较
1.英语被动句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
1)不知道或没必要知道动作的实际执行者是谁时
(43)Such books are written only for children.
2)当动作的承担者是谈话的中心时
(44)Her only son was run over by a car.
3)不愿说出动作的执行者时
(45)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4)出于文章修辞等的需要时
(46)It is hoped that you’ll have chance to visit China again.(用it的被动语态表示礼貌)
2.汉语的被动句主要用于:
1)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且动作的执行者不必说出来或者不愿说出来,这点与英语的被动态用法非常地相似。
(47)我的表给偷走了。
(48)她被遗弃了。
2)表示一种特定的感情
(49)他应该(被)枪毙(强调应该)。
(50)缝纫机被他拆坏了(表示一种不满的情绪)。
3)一定上下文中,因文章需要,修饰的关系,使文章更显流畅一致。
(51)老华侨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
(三)英语和汉语被动语态时态的比较
英语被动态有时态的变化,是时态清晰句。它的被动语态可跟各种时态,如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进行体及与情态动词结合运用。
(52) During Christmas holiday, more goods are bought than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53) Agriculture was first begun in the Tigris-Euphrathesvalley.
(54) We hoped that an agreement will be arrived at.
(55) 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
而汉语是时态模糊句,它的时态关系主要靠时间副词或上下文来体现。而且它的“被”字句往往含有完成意义,表示主语被怎么样了,所以常常用完成态。“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常跟上动态动词“了”或“过”,表示动作已发生或完成。
(56) 所有办法都试过了。
(57) 空瓶被他扔了。
(四)英语和汉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的比较
不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里,被动句的使用都少于非被动句。但是不难发现,和汉语相比,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广得多。甚至有许多英美学者认为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现象。而在汉语中,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认为被动句是一种不幸语态,因此使用频率没像英语那样广泛。尽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被动句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现也可以表达比较如意的情形。如“她被表扬了。”等,但是,其使用频率仍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含义的表达与使用是由两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表示行为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被动句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非被动句式便成了汉族人自古以来的一种表达习惯。另一方面,东西方在哲学和价值观上也有着重大的区别。主张理性的西方哲学强调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只有隔开了距离,才能对研究进行冷静的剖析。因此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从而导致被动句使用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而汉语主张的儒、释、道在本质上是参与的,主张参与必然强调主体意思,以“人”为出发点。因此很自然会认为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形成了“话题-评论”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来,越地道的汉语,非被动句越多。
英语的被动语态与汉语被动语态绝不是等同关系,分清其差别是十分必要的。擅于总结并掌握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被动语态,更灵活地运用被动语态。
参考文献:
[1]L.G.亚力山大.朗文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李国杰.现代实用英语语法精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徐士珍.英汉语比较语法[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5]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6]张克礼.新英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蔡岚岚.汉语被动句式之比较[J].宁德师专学报,2001,(1).
[8]李秀香.英语意义被动句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2).
[9]倪 巍 邵志洪.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
[10]聂建军.英汉介词by、被、由的对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
[11]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J].汉语学报,2005,(1).
[12]熊学亮.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13]周士宏.汉语被动标志的类型学考察[J].汉语学报,2005,(3).
[14]邹先道.英译汉中的被字句问题[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5]周长银 夏卫东.英汉两语言中被动句式的比较[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
(寿敏霞,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