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的研究对象~本文将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语境进行拓展,延展自媒体媒介批评的研究方向:传播的隐秘与快速、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信息的冗余与资本控制,尝试从媒介批评的视角审视自媒体的传播实践。
【关键词】自媒体 媒介批评 微信
微信已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中最好的流量通道,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进一步为这个拥有亿级用户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趋向。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公众号多达百万,已经成为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信息的资讯场,一对一的个性化推送和闭环式传播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成为自媒体植根的一片新沃土,自媒体人纷纷涌入,成为继微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新媒体舆论场。然而,微信公众号这块看似是自媒体繁荣发展的沃土,却依然无法避免其固有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弊端,自媒体的无限可能性依然无法掩盖微信公众号背后的诸多问题。
一、媒介批评研究语境的拓展
随着网络的出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作为自媒体的平台亮相,网络开始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媒介“双刃剑”的特征也愈发凸显,传播媒介也开始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转移,意味着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得以拓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的视角投向媒介批评,引进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拓展,并展开对媒介批评各个层面的学术性研究,“包括对概念本身的再诠释,以及对媒介批评现象、问题的考察和研究”。 从媒介批评的概念本身来说,王君超认为“媒介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雷跃捷认为,“所谓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刘建明则认为“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称中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从以上几种概念来看,大多数的定义还不能清晰全面的概括出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对象出现的新拓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媒介批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兴媒介形态的涌现,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现有的学术研究来看,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媒介批评占有一席之地,不论是针对网络媒介的批评,还是以网络语境下的媒介批评为研究对象,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自媒体角度进行媒介批评研究的成果还较少,自媒体较之网络媒体有其自身特有的传播特点,媒介批评的视角也略有不同。
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从自媒体生态环境的视角来审视媒介批评,拓展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
二、自媒体媒介批评研究方向的延展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白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都是白媒体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点到面传播到点对点传播,兼具了私密性和公开性。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概念,自媒体正是承载了丰富讯息的媒介,其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正在发生。然而变革发生的同时,自媒体不可避免的传播弊端也显现出来,因此对于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来说也需要注意相应的改变。
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最热门也是最典型的自媒体平台,推出两年多来,总数量已经接近5亿,并以每天1.5万的规模增长,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自媒体媒介批评的研究方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
1、传播的隐秘与快速
白媒体是私人化、自主化的媒介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出现以来更是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声,信息发布和传播门槛的降低带来了信息审核的难度增加,而且微信本身没有微博开放,信息的传播不是点对面的开放传播而是点对点式的闭环传播,信息流在微信朋友圈的扩散较微博而言,更加隐秘,而月.依靠微信对人际关系“强链接”的粘结,扩散速度更加快速,为一些不当言论、谣言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且,站在舆情的角度考虑,微信对信息的推送直接m现在手机上,到达率百分之百,加之传播的隐秘快速,更易引发舆情风险,因此对信息内容的审核管理,显然微博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微信还在逐步摸索。
2、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
对于微博平台来说,意见的讨论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上,意见可以在转发、评论的基础上得以快速修正和完善,相对比较公开,信息的自我修正和自净能力较高。但是,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来说,自媒体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而且没有对评论开放,只有互为好友才可见朋友圈评论,对于受众来说,与发布者的交流方式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留言,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有限,易引发误读、误传。
2015年1月份,著名歌手姚贝娜去世,然而悲剧背后却在微信自媒体环境中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议,一个新闻系学生愤怒写下《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的等待着她的死亡》一文,尽管有不少对此文的反击言论,但是由于微信自媒体环境的封闭性,评论转发的不公开性,意见的修正和完善受到一定的阻力,经过大量转发后迅速引爆了朋友圈,传播广泛。
在自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方便的发出批评媒介的声音,包括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对于复旦女生个人隐私的报道与炒作、《人物》杂志对庞麦郎的争议性报道等案例中,也多见众声喧哗,然而这种随手置评在微信的封闭性传播中却很难得到快速的修正和完善,缺乏公开的、直接的意见交换,因此极易在自媒体环境中迅速聚合情绪激动的个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声势。
3、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
在旧的媒介场景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较小,信息的生产规模有限,因此媒介主编在信息传播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人”角色,然而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对主编这一角色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另外一种称之为“内容整理者”的角色开始出现在微信的自媒体环境中。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自媒体账号,绝大多数都是靠内容的进一步整合来吸引粉丝,靠原创文章来立足的自媒体账号相对较少,而且有报告称“微信公众账号有80%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的分享”,说明自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对内容的选择严重依赖社交网络,媒介主编这一角色日渐式微。
然而,从媒介批评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订阅号推送的文章同质性非常高,专业性降低,内容整理者对文章的选择标准也有所降低。而且大量的转载很容易引发版权问题,不尊重原作者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早已饱受诟病。2015年2月初,新华社一日连发三篇报道炮轰微信公众号抄袭问题,用“一人原创,99人抄袭”来形容微信公众号的混乱发展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自媒体环境中“主编必死”的论调还有待商榷,“自媒体主编”可以弥补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创造优质的原创内容和细致的文章编排,提高文章选择标准,同时对于内容整理者来说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4、信息的冗余与资本控制
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数量上,大多数的受众每天希望推送3篇文章,然而很多草根大号每天推送的文章多达8篇,大量的文章推送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的阅读量,以期增加粉丝数量和广告收入,如此大量的精准推送虽然到达率是百分之百,但是文章的打开率和阅读率却在下降,造成大量的信息冗余和繁杂。这种“广撒网”的自媒体推送方式极易造成差的用户体验,对用户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压迫感,大量信息被埋没,冗余信息也使得意见的传播与修正受阻。此外,有调查显示,目前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率大多数只有10%.而且随着资本的渗入,出现了购买阅读量、购买粉丝等行为,说明自媒体发展的表面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控制和渗透。
结语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在展现其可能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和缺陷,用户对公众号的敏感度出现下降,部分账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文章打开率也大幅度下降等,急需从“粗放式”的运营方式转为“精细化”运营,提升网民整体的媒介素养,形成舆论规范,推动自媒体环境的自律和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的研究对象,将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语境进行拓展,与自媒体的传播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机制是急需引起关注的环节,从而更好的规范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媒介平台。
【关键词】自媒体 媒介批评 微信
微信已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中最好的流量通道,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进一步为这个拥有亿级用户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趋向。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公众号多达百万,已经成为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信息的资讯场,一对一的个性化推送和闭环式传播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成为自媒体植根的一片新沃土,自媒体人纷纷涌入,成为继微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新媒体舆论场。然而,微信公众号这块看似是自媒体繁荣发展的沃土,却依然无法避免其固有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弊端,自媒体的无限可能性依然无法掩盖微信公众号背后的诸多问题。
一、媒介批评研究语境的拓展
随着网络的出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作为自媒体的平台亮相,网络开始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媒介“双刃剑”的特征也愈发凸显,传播媒介也开始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转移,意味着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得以拓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的视角投向媒介批评,引进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拓展,并展开对媒介批评各个层面的学术性研究,“包括对概念本身的再诠释,以及对媒介批评现象、问题的考察和研究”。 从媒介批评的概念本身来说,王君超认为“媒介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雷跃捷认为,“所谓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刘建明则认为“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称中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从以上几种概念来看,大多数的定义还不能清晰全面的概括出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对象出现的新拓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媒介批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兴媒介形态的涌现,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现有的学术研究来看,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媒介批评占有一席之地,不论是针对网络媒介的批评,还是以网络语境下的媒介批评为研究对象,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自媒体角度进行媒介批评研究的成果还较少,自媒体较之网络媒体有其自身特有的传播特点,媒介批评的视角也略有不同。
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从自媒体生态环境的视角来审视媒介批评,拓展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
二、自媒体媒介批评研究方向的延展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白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都是白媒体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点到面传播到点对点传播,兼具了私密性和公开性。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概念,自媒体正是承载了丰富讯息的媒介,其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正在发生。然而变革发生的同时,自媒体不可避免的传播弊端也显现出来,因此对于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来说也需要注意相应的改变。
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最热门也是最典型的自媒体平台,推出两年多来,总数量已经接近5亿,并以每天1.5万的规模增长,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自媒体媒介批评的研究方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
1、传播的隐秘与快速
白媒体是私人化、自主化的媒介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出现以来更是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声,信息发布和传播门槛的降低带来了信息审核的难度增加,而且微信本身没有微博开放,信息的传播不是点对面的开放传播而是点对点式的闭环传播,信息流在微信朋友圈的扩散较微博而言,更加隐秘,而月.依靠微信对人际关系“强链接”的粘结,扩散速度更加快速,为一些不当言论、谣言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且,站在舆情的角度考虑,微信对信息的推送直接m现在手机上,到达率百分之百,加之传播的隐秘快速,更易引发舆情风险,因此对信息内容的审核管理,显然微博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微信还在逐步摸索。
2、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
对于微博平台来说,意见的讨论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上,意见可以在转发、评论的基础上得以快速修正和完善,相对比较公开,信息的自我修正和自净能力较高。但是,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来说,自媒体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而且没有对评论开放,只有互为好友才可见朋友圈评论,对于受众来说,与发布者的交流方式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留言,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有限,易引发误读、误传。
2015年1月份,著名歌手姚贝娜去世,然而悲剧背后却在微信自媒体环境中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议,一个新闻系学生愤怒写下《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的等待着她的死亡》一文,尽管有不少对此文的反击言论,但是由于微信自媒体环境的封闭性,评论转发的不公开性,意见的修正和完善受到一定的阻力,经过大量转发后迅速引爆了朋友圈,传播广泛。
在自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方便的发出批评媒介的声音,包括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对于复旦女生个人隐私的报道与炒作、《人物》杂志对庞麦郎的争议性报道等案例中,也多见众声喧哗,然而这种随手置评在微信的封闭性传播中却很难得到快速的修正和完善,缺乏公开的、直接的意见交换,因此极易在自媒体环境中迅速聚合情绪激动的个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声势。
3、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
在旧的媒介场景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较小,信息的生产规模有限,因此媒介主编在信息传播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人”角色,然而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对主编这一角色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另外一种称之为“内容整理者”的角色开始出现在微信的自媒体环境中。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自媒体账号,绝大多数都是靠内容的进一步整合来吸引粉丝,靠原创文章来立足的自媒体账号相对较少,而且有报告称“微信公众账号有80%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的分享”,说明自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对内容的选择严重依赖社交网络,媒介主编这一角色日渐式微。
然而,从媒介批评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订阅号推送的文章同质性非常高,专业性降低,内容整理者对文章的选择标准也有所降低。而且大量的转载很容易引发版权问题,不尊重原作者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早已饱受诟病。2015年2月初,新华社一日连发三篇报道炮轰微信公众号抄袭问题,用“一人原创,99人抄袭”来形容微信公众号的混乱发展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自媒体环境中“主编必死”的论调还有待商榷,“自媒体主编”可以弥补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创造优质的原创内容和细致的文章编排,提高文章选择标准,同时对于内容整理者来说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4、信息的冗余与资本控制
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数量上,大多数的受众每天希望推送3篇文章,然而很多草根大号每天推送的文章多达8篇,大量的文章推送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的阅读量,以期增加粉丝数量和广告收入,如此大量的精准推送虽然到达率是百分之百,但是文章的打开率和阅读率却在下降,造成大量的信息冗余和繁杂。这种“广撒网”的自媒体推送方式极易造成差的用户体验,对用户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压迫感,大量信息被埋没,冗余信息也使得意见的传播与修正受阻。此外,有调查显示,目前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率大多数只有10%.而且随着资本的渗入,出现了购买阅读量、购买粉丝等行为,说明自媒体发展的表面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控制和渗透。
结语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在展现其可能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和缺陷,用户对公众号的敏感度出现下降,部分账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文章打开率也大幅度下降等,急需从“粗放式”的运营方式转为“精细化”运营,提升网民整体的媒介素养,形成舆论规范,推动自媒体环境的自律和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的研究对象,将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语境进行拓展,与自媒体的传播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机制是急需引起关注的环节,从而更好的规范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媒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