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一家路边的院落,有一天走进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他又饥又渴,请求男主人让他干一份活换一顿饭吃。男主人看看他又看看院子说:“正好那边有一垛木柴挡路,请帮我移一移。”于是流浪汉兴冲冲地将院东边的柴垛移到了西边。活干完了,女主人把一桌丰盛的大餐摆在他面前。
在那个饥寒的季节里,主人家的孙子眼见着那垛木柴被陆续前来干活求餐的人搬东移西好多次。后来,他明白了,祖父就是用那垛柴,点燃了许多人心中的温暖。
故事里没有乞丐,也不存在施舍者。在苍茫的旷野和时间里,这种入肤浸心的友善让人类的生存史无比生动。
(摘自邓康延《常常感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在那个饥寒的季节里,主人家的孙子眼见着那垛木柴被陆续前来干活求餐的人搬东移西好多次。后来,他明白了,祖父就是用那垛柴,点燃了许多人心中的温暖。
故事里没有乞丐,也不存在施舍者。在苍茫的旷野和时间里,这种入肤浸心的友善让人类的生存史无比生动。
(摘自邓康延《常常感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