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不断改革,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成为学校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针对大学教育来说,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开拓眼界,更好的丰富自身。本文将主要分析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通过课程培养重新塑造学生对美的认知。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审美观;传统文化
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全方位培养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在精神文化上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大学美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的理念在于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应该重视美术教育,不断引进人才,适应现代化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立足实际培养学生多元价值观。
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审美素养
大学美术教育的应用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学校和学生都能意识到审美素养的重要性。美術教育不仅是艺术类人才的必修课,更应该成为所有专业人才的必修课,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一方面能够转变教师的观念,即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将美术教育的意义窄化。通过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注重审美素养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背景下,短视频等传播也逐渐草根化,审丑文化正在不断兴起。许多大学生在分享、传播、模仿中逐渐受到影响,使得自身的价值观产生偏移,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高雅美术教育的熏陶,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高雅艺术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许多高校开展的《美术基础》课程,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能够学习美术的知识,还能学会一些基本的美术技能,并且国内开展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材都重视美术史知识的讲解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用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美术素养的培养[1]
2 更新教学方式,提升审美水平
提升美术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地位,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选择学生喜闻可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代在发展,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美术教育的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课堂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没有入门的基础上难以理解深奥的美术史,从而放弃对美术相关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由一味的灌输转变为与学生互动,逐渐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水平。此外,在科技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直观的展现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欣赏高雅艺术。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生动化的艺术形象直观的刺激学生的知觉、视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3 强化传统文化观念,塑造审美趣味
在西方文化逐渐渗透我国高校教育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中西方的文化经历了数百年的交流、冲撞之后,致使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相关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因此,相关大学美术教育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着重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深刻发掘文化底蕴。美术教育承载着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文化精神与科学技术等硬实力不同,它是最容易被忽视、被遗失的一部分。但确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如果一味的吸收外国的文化,而摒弃本民族的文化,则会逐渐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应该重视大学的美术教育,避免在高校中出现中西方文化难以取舍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大学美术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成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都能更好的适应多元社会的发展需求[2]。
4 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塑造多元价值观念
大学美术教育的在培养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内涵,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一方面,高校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使得学生能够鉴赏不同背景的美学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增长学生的见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思想积极塑造学生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击的背景下感受到我国美术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另一方面,在高校开展美术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国内外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提升自身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更具包容性与独特性,有助于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此外,高校教育还应该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的艺术并不是不接地气的,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无形中帮助学生理解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绘画技巧、鉴赏优秀作品,还应该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相关要素进行教学。在新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只有学会将生活中的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丰富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寻找美术教育相关的知识,提升主观能动性与审美兴趣[3]。在大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进行后续的学习,提升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5 加强视觉信息获取,拓宽审美渠道
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视觉信息获取的能力有所提升,并且拓宽了审美的渠道,丰富了对于美的内涵。首先,大学的美术教育与中小学中的美术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上。但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培养目标的一致,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教育中面向的群体比较成熟,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更容易获取视觉上的信息,对视觉上获取的信息加以阐释,丰富其内涵。其次,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重点是加强学生对于艺术本体的了解,通过鉴赏世界各地不同特点的美术作品,逐渐培养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对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意识产生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会到美术教育的内涵。最后,大学作为高校,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高校可以将一切可以用的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工艺品市场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通过将美术与历史相结合,有助于使美的定义更加具体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审美观念,这在目前的大学美术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应该丰富大学美术教育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美术教育这门课不应该仅仅只是一门选修课,更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因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审美观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大学美术教育的开展,不断进行美的创造,开发艺术形态的教学方式,逐渐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程菲.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1):89-90.
[2]赵凡宇.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29.
[3]米娜瓦尔·托乎提.高校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以《美学与美育》课程为例[J].艺术品鉴,2018(11):263-264.
作者简介:
杜欢(1994.06—),男,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书画美术。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审美观;传统文化
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全方位培养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在精神文化上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大学美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的理念在于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应该重视美术教育,不断引进人才,适应现代化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立足实际培养学生多元价值观。
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审美素养
大学美术教育的应用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学校和学生都能意识到审美素养的重要性。美術教育不仅是艺术类人才的必修课,更应该成为所有专业人才的必修课,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一方面能够转变教师的观念,即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将美术教育的意义窄化。通过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注重审美素养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背景下,短视频等传播也逐渐草根化,审丑文化正在不断兴起。许多大学生在分享、传播、模仿中逐渐受到影响,使得自身的价值观产生偏移,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高雅美术教育的熏陶,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高雅艺术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许多高校开展的《美术基础》课程,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能够学习美术的知识,还能学会一些基本的美术技能,并且国内开展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材都重视美术史知识的讲解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用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美术素养的培养[1]
2 更新教学方式,提升审美水平
提升美术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地位,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选择学生喜闻可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代在发展,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美术教育的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课堂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没有入门的基础上难以理解深奥的美术史,从而放弃对美术相关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由一味的灌输转变为与学生互动,逐渐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水平。此外,在科技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直观的展现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欣赏高雅艺术。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生动化的艺术形象直观的刺激学生的知觉、视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3 强化传统文化观念,塑造审美趣味
在西方文化逐渐渗透我国高校教育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中西方的文化经历了数百年的交流、冲撞之后,致使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相关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因此,相关大学美术教育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着重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深刻发掘文化底蕴。美术教育承载着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文化精神与科学技术等硬实力不同,它是最容易被忽视、被遗失的一部分。但确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如果一味的吸收外国的文化,而摒弃本民族的文化,则会逐渐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应该重视大学的美术教育,避免在高校中出现中西方文化难以取舍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大学美术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成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都能更好的适应多元社会的发展需求[2]。
4 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塑造多元价值观念
大学美术教育的在培养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内涵,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一方面,高校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使得学生能够鉴赏不同背景的美学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增长学生的见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思想积极塑造学生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击的背景下感受到我国美术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另一方面,在高校开展美术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国内外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提升自身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更具包容性与独特性,有助于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此外,高校教育还应该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的艺术并不是不接地气的,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无形中帮助学生理解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绘画技巧、鉴赏优秀作品,还应该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相关要素进行教学。在新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只有学会将生活中的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丰富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寻找美术教育相关的知识,提升主观能动性与审美兴趣[3]。在大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进行后续的学习,提升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5 加强视觉信息获取,拓宽审美渠道
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视觉信息获取的能力有所提升,并且拓宽了审美的渠道,丰富了对于美的内涵。首先,大学的美术教育与中小学中的美术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上。但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培养目标的一致,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教育中面向的群体比较成熟,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更容易获取视觉上的信息,对视觉上获取的信息加以阐释,丰富其内涵。其次,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重点是加强学生对于艺术本体的了解,通过鉴赏世界各地不同特点的美术作品,逐渐培养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对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意识产生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会到美术教育的内涵。最后,大学作为高校,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高校可以将一切可以用的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工艺品市场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通过将美术与历史相结合,有助于使美的定义更加具体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审美观念,这在目前的大学美术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应该丰富大学美术教育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美术教育这门课不应该仅仅只是一门选修课,更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因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审美观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大学美术教育的开展,不断进行美的创造,开发艺术形态的教学方式,逐渐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程菲.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1):89-90.
[2]赵凡宇.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29.
[3]米娜瓦尔·托乎提.高校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以《美学与美育》课程为例[J].艺术品鉴,2018(11):263-264.
作者简介:
杜欢(1994.06—),男,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书画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