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具体原则,然后阐述了三方面重要的河流生态修复原则内容,最后对以河道治理为依据的河流生态修复策略进行总结,为今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流生态修复;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U617 文献标识码:A
1 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
尊重自然与因地制宜原则,以河道治理为基础依据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需要严格遵循自然经济发展规律。河流自身具有调节与净化的功能,要保证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自然的状况。因为考虑到不同区域在气候条件、地势状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实际落实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期间,要对具体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并应用与之相对应的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学与可行性原则[1]。河道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河道自身的实际层次进行生态修复,并要选用经济可行性方案与技术施工策略,只有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才能够保证河道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小风险大收益原则。河流生态修复具备相应的风险,始终都要以大自然发展方向为基础,对河道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小风险、大收益”生态修复方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河流四维坐标如图1所示。
2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策略
2.1 应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河道管理机制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要紧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多种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全面提升生态修复效率。在实际落实该项工作期间,国家依法授权的相关机构,还要不断创新河道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作用,打破中小河道分区域治理体制的束缚,进一步完善河道治理目标管控模式。
例如:充分应用底泥清理与湿地技术,这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中应用效率较高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以清挖河道底泥的方式为主,减少底泥沉积物中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上浮对河道的污染。为了能够使底泥清理技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作用,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实际挖深。而湿地修复技术与之不同,主要是通过人工模拟天然湿地的方式,如图2所示进行设计,进而形成的一项人工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使各项物质相互作用,对河流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进而实现净化河流的目标。
充分应用生态补水与补氧技术,其中生态补水技术主要是在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下,将其他流域中还没有被污染的水源直接引入到已经被污染的河流中,以此种方式来对已经被污染的河流进行稀释,这样能够改善整体水质。生态补水这项技术,比较适用于应急处理状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实际含量,只是暂时降低了河流水体中的污染浓度。河流内部所排放的污水有机物含量都比较高,这样就会对河流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消耗,进而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能够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目标,可以构建人工浮床,使河流中的植物充分发挥作用,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同时,植物具有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相应的氧气,在极特殊的状况下也可以进行人工补氧,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
2.2 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行为,恢复河道最初形态
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人们的经济活动逐步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应的破坏。为了能够有效治理河道,保证河流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就要落实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和湿地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开展该项工作。如果长期对河道和湿地进行侵占,就会降低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和流域纳水能力,进而缩小生物的生存空间。河流的污染源与河岸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近,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没有进行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河流水体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行为工作至关重要,对这些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使河流向最初的形态进行恢复。如果一些河道无法进行恢复,要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对此河段收取生态补偿费,将此部分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2-3]。河流非連续化示意图如图3所示。
2.3 正确处理生活垃圾,保证河流生态修复质量
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图4所示,对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将生活垃圾全部清运到垃圾处理厂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垃圾填埋厂的监管力度,防止在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的过程中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要在城市与农村结合区域,积极构建生活垃圾运转系统与收集系统,如为比较零散的住户配置生活垃圾回收箱,这样也能够使其生活垃圾进行实时运转。针对交通缺乏便利性、沿着河边散居的住户,要积极鼓励搬迁,还要为其配置充足容量的生活垃圾回收箱,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河流污染源问题,对河道的污染状况进行科学治理。此外,还要全面减少水资源消耗量,这样能够从根源处解决污水排放量,如缩减工业、餐饮、公共区域、农田灌溉等多方面的耗水量,在不断优化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解决资源匮乏的发展建设目标[4-5]。
3 结语
总之,在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系统也遭到破坏,为了能够提升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效率,就要对河流实际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充分应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行为、正确处理生活垃圾以及降低水资源消耗量,在提升河道治理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劳炳丽,曹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以忻州市云中河生态修复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11):41-46.
[2] 曹媛媛.基于生态环境下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9):168-170.
[3] 刘奇奇,李怀正,李雪珺.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46(24):61-63.
[4] 王显.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4064.
[5] 朱灵峰,张玉萍,邓建绵,等.河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生态学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9(7):3221-3222.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流生态修复;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U617 文献标识码:A
1 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
尊重自然与因地制宜原则,以河道治理为基础依据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需要严格遵循自然经济发展规律。河流自身具有调节与净化的功能,要保证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自然的状况。因为考虑到不同区域在气候条件、地势状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实际落实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期间,要对具体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并应用与之相对应的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学与可行性原则[1]。河道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河道自身的实际层次进行生态修复,并要选用经济可行性方案与技术施工策略,只有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才能够保证河道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小风险大收益原则。河流生态修复具备相应的风险,始终都要以大自然发展方向为基础,对河道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小风险、大收益”生态修复方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河流四维坐标如图1所示。
2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策略
2.1 应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河道管理机制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要紧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多种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全面提升生态修复效率。在实际落实该项工作期间,国家依法授权的相关机构,还要不断创新河道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作用,打破中小河道分区域治理体制的束缚,进一步完善河道治理目标管控模式。
例如:充分应用底泥清理与湿地技术,这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中应用效率较高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以清挖河道底泥的方式为主,减少底泥沉积物中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上浮对河道的污染。为了能够使底泥清理技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作用,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实际挖深。而湿地修复技术与之不同,主要是通过人工模拟天然湿地的方式,如图2所示进行设计,进而形成的一项人工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使各项物质相互作用,对河流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进而实现净化河流的目标。
充分应用生态补水与补氧技术,其中生态补水技术主要是在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下,将其他流域中还没有被污染的水源直接引入到已经被污染的河流中,以此种方式来对已经被污染的河流进行稀释,这样能够改善整体水质。生态补水这项技术,比较适用于应急处理状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实际含量,只是暂时降低了河流水体中的污染浓度。河流内部所排放的污水有机物含量都比较高,这样就会对河流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消耗,进而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能够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目标,可以构建人工浮床,使河流中的植物充分发挥作用,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同时,植物具有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相应的氧气,在极特殊的状况下也可以进行人工补氧,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
2.2 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行为,恢复河道最初形态
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人们的经济活动逐步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应的破坏。为了能够有效治理河道,保证河流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就要落实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和湿地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开展该项工作。如果长期对河道和湿地进行侵占,就会降低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和流域纳水能力,进而缩小生物的生存空间。河流的污染源与河岸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近,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没有进行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河流水体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行为工作至关重要,对这些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使河流向最初的形态进行恢复。如果一些河道无法进行恢复,要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对此河段收取生态补偿费,将此部分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2-3]。河流非連续化示意图如图3所示。
2.3 正确处理生活垃圾,保证河流生态修复质量
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图4所示,对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将生活垃圾全部清运到垃圾处理厂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垃圾填埋厂的监管力度,防止在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的过程中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要在城市与农村结合区域,积极构建生活垃圾运转系统与收集系统,如为比较零散的住户配置生活垃圾回收箱,这样也能够使其生活垃圾进行实时运转。针对交通缺乏便利性、沿着河边散居的住户,要积极鼓励搬迁,还要为其配置充足容量的生活垃圾回收箱,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河流污染源问题,对河道的污染状况进行科学治理。此外,还要全面减少水资源消耗量,这样能够从根源处解决污水排放量,如缩减工业、餐饮、公共区域、农田灌溉等多方面的耗水量,在不断优化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解决资源匮乏的发展建设目标[4-5]。
3 结语
总之,在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系统也遭到破坏,为了能够提升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效率,就要对河流实际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充分应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严厉查处非法侵占河道行为、正确处理生活垃圾以及降低水资源消耗量,在提升河道治理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劳炳丽,曹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以忻州市云中河生态修复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11):41-46.
[2] 曹媛媛.基于生态环境下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9):168-170.
[3] 刘奇奇,李怀正,李雪珺.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46(24):61-63.
[4] 王显.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4064.
[5] 朱灵峰,张玉萍,邓建绵,等.河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生态学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9(7):322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