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Multimedia)的含义是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组合,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主要表现在交互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及集成性。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就具有交互性,它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块,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和发掘想看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按不同方式与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沟通,提供反馈。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应用原则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校园, 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老师、学生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课件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让多媒体更好地来服务教学。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1.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在于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
  2.多媒体技术可方便操作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而且还要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应该有明确的菜單和导航按钮,尽量使用鼠标操作,不要过多地使用键盘,而且交互菜单也要尽量减少。
  3.多媒体技术的艺术性原则
  一个好的课件的展示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使人赏心悦目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2.选择教学课题。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要以教材为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被课件所束缚。一个好的课件不能只是幻灯片的演示,应该增加它的含金量,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
  3.素材采集。
  素材的选取应根据教学需要而定,例如讲述诗词歌赋时,可以选取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国画、诗人的画像等素材组合成一堂古色古香的诗词欣赏课,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远远胜过文字和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课件素材的采集的确重要,而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采集到合适的课件素材,一般我们会选择网上寻找和网外挖掘两种途径进行采集。
  4.课件的制作过程。
  课件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它是一个需要你自己动手加工的过程,或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制作时要注意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这样才能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多媒体课件”顾名思义是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创作。一般我们所采用的工具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电脑操作情况灵活选择。
  5.课件的调试、修改与反馈。
  课件制作好了,但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反复的调试与修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课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就和我们说备课备学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要保留原文件,以便修改。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教学中的粉笔板书逐渐被多媒体课件所代替。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的制作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重点,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领会所学知识,也使老师更方便、科学地进行教学规划。
  1.制作工具的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制作工具,可以使多媒体课件制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如:编程环境、课件运行的平台、超级链接能力、媒体集成能力、动画创作能力、易学习性、易使用性、文档是否丰富等,都是在选择制作工具时应考虑到的。
  2.课件与课程的融合。
  课件的最大优点是配合课程讲解,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老师与知识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课件中,学生选择不同的答案,有不同的提示与解答,做到课件与学生之间的融合;而知识的反馈,又做到了知识和老师之间的融合,这是值得突出的一点。
  3.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风格各异的图像、视频,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加入适当的游戏练习、课间欣赏等,会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应用界面友好。
  应用界面应该简单大方、色彩鲜明,能够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好。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潜能,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初步体会到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情感沟通——诱发创新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决定着学生认知因素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沟通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积极性
期刊
走在校园里,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我最喜欢语文课了,因为我喜欢××老师,人太好了,只要看到他我们就觉得高兴。”或者:“××老师很烦,一点也不喜欢听他上课。”的确,喜欢你,才会喜欢你的课堂,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反之,讨厌你会连带着讨厌这门课,甚至不想上这门课。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尤其是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想听其课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的初中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写作水平较低,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存在着“学生说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头痛”的现象。因此,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 初中学生 英语写作能力 培养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无话可写、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语法错误百出等等问题。因此教师必
期刊
【摘 要】 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应“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搜集和整理史料,提取信息,用以思考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提问这种教学手段如何能促成此目标的实现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二,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置疑设问,必将大大
期刊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教学观、新人才观、新质量观的影响下,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潮流。近几年,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教法的创新,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情感目标,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下面我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 
期刊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基础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关键词:歷史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
期刊
一、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的现状  生活充满创新,创新充实生活,没有创新的年代是窒息的年代,没有创新的生活是枯燥的生活,没有创新的企业是夕阳企业,没有创新的人是呆板的人,没有创新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我们有无数的理由说明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对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科技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是清楚的,说明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对科学创新的重
期刊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