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单阐述了有机建筑的概念,结合工程实践,就有机建筑设计情况,提出了有机建筑设计原则。
[关键词]:有机建筑;建筑设计;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 F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历史证明,有机的建筑设计手法贯穿了整个建筑发展的过程,直到近代赖特将其作为一个体系从历史的长河中提取出来。任何试图以文字对其加以定义都难概其全,或者仅仅表述了它的某一部分,如仿生、可持续。即使是提出这个概念的赖特本人,也未能成功的对有机建筑下一个定义。在1931年的一次讲演中他提出了51条解释,以说明他的有机建筑观点,但这更倾向于诠释他的理念。究其一生,赖特只是勾画出了有机建筑的轮廓和指出了它可能的发展方向。所以正确的理解,有机的创作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原则,有机建筑具有多元、反常、矛盾和善变的特征。
2有机建筑的概念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3有机建筑设计原则
3.1共性原则
(1)统一
相较普遍逻辑的、一步一步的设计方法,阿尔瓦•阿尔托更倾向于采取一种直觉的和同时性的方法,这保证了他设计的过程从构思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意向,从直觉提炼、抽象到形成新的形式,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生成过程。对于赖特来说,整体统一才是有机建筑的根本。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又兼顾局部,这就是完整性,而完整性导致统一性。对他来说,建筑物不再是平面方案的三维产物,其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各立面丧失主导性,退而成为空间等级的外在表达,空间再次回归主导。他的设计手法也追求同样的原则。
(2) 自然
阿尔托热爱自然,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界紧密联系。正是芬兰北部优美的风景孕育了阿尔托的建筑艺术,他将建筑与环境完美的结合起来,使用各种极具创造力的灵活手法来消解它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并且凭借简单的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以各种新颖和原创性的方法发展出流畅的空间形式。赖特认为美来源于自然,建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天然环境的融合。现代主义建筑中柯布西耶强调的“架空”而产生的漂浮感强调了人工造物的异质感,赖特则坚持“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土生土长’’。
(3)人性
有机建筑的恒久正是源于其中的温暖与人性。作为人情化建筑大师,阿尔托的建筑对人的感受、实用等方面的考虑无处不在。赖特所阐述的“自内而外”的设计也打破了关于形式与结构的既定观念,他所设计的住宅建筑,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
3.2多样
(1) “人情化”与“泛神论”
阿尔瓦•阿尔托的“人情化”建筑创作使他在那个理性主义至上的时期显得与众不同。当时建筑师很大程度上把建筑学当作科学去对待,但是这种科学推理式的过程并不完全适合建筑设计,因为人是有情感的,供人使用的建筑应该具备“人文”特征。阿尔托对这一点做了深入的探讨,他的一切建筑理念手法都是源于“人”这一原则。比如他是坚定的功能主义者,但是他对“功能”的理解首先是从人的要求出发的,于是“功能主义”就变成了表达有机理念的手法、手段与途径。人情化的设计理念也直接导致了他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化、地域化和多元化的追求。赖特无疑是崇尚自然的,他对泛神论的信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和对建筑的理解。在理想状态下,一座生态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场地上生长出来的,是场地独一无二的结构。流水别墅无疑是这个理念最完美的诠释:悬挑在瀑布上的建筑,其悬臂被成倍放大,变成像从岩石中生长出来一样的平台,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在这里达到极致,“自然从每个角落渗透进来”。他的住所,两个塔里埃森分别以不同的形式与各自基地的自然风貌融为一体。东塔里埃森由于置身山头而从属于山丘。在西塔里埃森,石块、红木、混凝土和帆布都不加修饰的裸露,这种天然质朴的粗掘感和沙漠的锐利坚硬、清晰和粗放相协调。
(2)原型再现与本土文化
阿尔托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重视从建筑方言与原型中反映出来的人们内心的需要,因此他并不拒绝古典符号和语言,因为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有机生长出来的空间充满了触觉认知心,毕竟有视觉层次冲击的场所更能打动人。卡累利阿(Karelian)就是对他创作影响深远的场所。珊纳特塞罗市政厅正是卡累利阿原型的再现,展现了充满自然诗意的营建方式。阿尔托另一个标志性的设计语言:不规则的扇形或辐射形平面,则出于对古希腊建筑精神的提取。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设计中,楔状扇形的演讲厅作为两个正交矩形空间的支点,成为建筑的中心。演讲厅同时是室外剧场,仿佛古希腊的露天圆形剧场一样,自然景观成为剧场的天然背景。
赖特则是反历史的,他认为古典建筑中的美学意义已经不适合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建造的新建筑旧。他拒绝抹杀文化差异性的国际式建筑,而是着手发掘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建筑文化,发展美国独特的个性。他许多建筑都采用了两个体积在不同高度穿插的十字形平面,而十字形平面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然而在他反对国际式的欧洲外来文化、拒绝古典主义这一“时髦但衰老的东西”的同时,却与东方文化不谋而合,后者对他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老子对建筑空间的描述神奇的与他的思想契合,这有力的证明了有机理念的真理性。而后日本的文化艺术则成为他又一个建筑创作的灵感源泉。
(3)手法主义与结构突破
波浪的曲线、不规则扇形、阶梯状平面,作为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有机形式语言,在他的设计中重复出现。阿尔托在纽约世界博览会芬兰馆通过内部空间的塑造,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空间感受,空间体验变成一系列的发现,从而达到了空间的连续性、整体性。芦原信义认为阿尔托是“用加法创造空间”,即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次序,虽然对外部空间会有一些损失,但是内部功能及空间理想状态能得到充分研究,所以每个局部都十分人性化、充满关怀。赖特则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塑性和连续性去实现空间的整体性。用面或边界代替承重墙是赖特“捣毁方盒子”理念的全部内容,他引出了悬臂粱的概念,这使角柱丧失支撑功能,角落被打开,盒子随之消失,楼板和屋顶在空中伸展开来。而他的有机一开始便意味着把混凝土悬臂设计成自然、樹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思从装饰引申到整个结构。
3.3人与自然
从现今建筑设计的发展来看,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正从不同方面渗透到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中。这个课题所关注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上升到“生态论”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多少建筑师一边感叹环境的日趋恶劣,一边继续设计破坏自然的建筑,还在为自己找借口:条件、技术、业主要求等等。这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对自然界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考虑了人的需求的空问是自私的空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才是活的空间,与人最本质的潜在呼应。
结束语
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任何活着的有机体,它们的外在型式与内在形式结构都为设计提供了自然且不破坏的思想启迪,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设计都始于一种理论、一种概念,由此向外发展,在变化中获得形式,不仅如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类也是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不能超越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在对自然生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生态环境发展对未来的启示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英]戴维•皮尔逊.新有机建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项秉仁.赖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有机建筑;建筑设计;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 F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历史证明,有机的建筑设计手法贯穿了整个建筑发展的过程,直到近代赖特将其作为一个体系从历史的长河中提取出来。任何试图以文字对其加以定义都难概其全,或者仅仅表述了它的某一部分,如仿生、可持续。即使是提出这个概念的赖特本人,也未能成功的对有机建筑下一个定义。在1931年的一次讲演中他提出了51条解释,以说明他的有机建筑观点,但这更倾向于诠释他的理念。究其一生,赖特只是勾画出了有机建筑的轮廓和指出了它可能的发展方向。所以正确的理解,有机的创作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原则,有机建筑具有多元、反常、矛盾和善变的特征。
2有机建筑的概念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3有机建筑设计原则
3.1共性原则
(1)统一
相较普遍逻辑的、一步一步的设计方法,阿尔瓦•阿尔托更倾向于采取一种直觉的和同时性的方法,这保证了他设计的过程从构思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意向,从直觉提炼、抽象到形成新的形式,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生成过程。对于赖特来说,整体统一才是有机建筑的根本。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又兼顾局部,这就是完整性,而完整性导致统一性。对他来说,建筑物不再是平面方案的三维产物,其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各立面丧失主导性,退而成为空间等级的外在表达,空间再次回归主导。他的设计手法也追求同样的原则。
(2) 自然
阿尔托热爱自然,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界紧密联系。正是芬兰北部优美的风景孕育了阿尔托的建筑艺术,他将建筑与环境完美的结合起来,使用各种极具创造力的灵活手法来消解它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并且凭借简单的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以各种新颖和原创性的方法发展出流畅的空间形式。赖特认为美来源于自然,建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天然环境的融合。现代主义建筑中柯布西耶强调的“架空”而产生的漂浮感强调了人工造物的异质感,赖特则坚持“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土生土长’’。
(3)人性
有机建筑的恒久正是源于其中的温暖与人性。作为人情化建筑大师,阿尔托的建筑对人的感受、实用等方面的考虑无处不在。赖特所阐述的“自内而外”的设计也打破了关于形式与结构的既定观念,他所设计的住宅建筑,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
3.2多样
(1) “人情化”与“泛神论”
阿尔瓦•阿尔托的“人情化”建筑创作使他在那个理性主义至上的时期显得与众不同。当时建筑师很大程度上把建筑学当作科学去对待,但是这种科学推理式的过程并不完全适合建筑设计,因为人是有情感的,供人使用的建筑应该具备“人文”特征。阿尔托对这一点做了深入的探讨,他的一切建筑理念手法都是源于“人”这一原则。比如他是坚定的功能主义者,但是他对“功能”的理解首先是从人的要求出发的,于是“功能主义”就变成了表达有机理念的手法、手段与途径。人情化的设计理念也直接导致了他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化、地域化和多元化的追求。赖特无疑是崇尚自然的,他对泛神论的信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和对建筑的理解。在理想状态下,一座生态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场地上生长出来的,是场地独一无二的结构。流水别墅无疑是这个理念最完美的诠释:悬挑在瀑布上的建筑,其悬臂被成倍放大,变成像从岩石中生长出来一样的平台,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在这里达到极致,“自然从每个角落渗透进来”。他的住所,两个塔里埃森分别以不同的形式与各自基地的自然风貌融为一体。东塔里埃森由于置身山头而从属于山丘。在西塔里埃森,石块、红木、混凝土和帆布都不加修饰的裸露,这种天然质朴的粗掘感和沙漠的锐利坚硬、清晰和粗放相协调。
(2)原型再现与本土文化
阿尔托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重视从建筑方言与原型中反映出来的人们内心的需要,因此他并不拒绝古典符号和语言,因为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有机生长出来的空间充满了触觉认知心,毕竟有视觉层次冲击的场所更能打动人。卡累利阿(Karelian)就是对他创作影响深远的场所。珊纳特塞罗市政厅正是卡累利阿原型的再现,展现了充满自然诗意的营建方式。阿尔托另一个标志性的设计语言:不规则的扇形或辐射形平面,则出于对古希腊建筑精神的提取。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设计中,楔状扇形的演讲厅作为两个正交矩形空间的支点,成为建筑的中心。演讲厅同时是室外剧场,仿佛古希腊的露天圆形剧场一样,自然景观成为剧场的天然背景。
赖特则是反历史的,他认为古典建筑中的美学意义已经不适合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建造的新建筑旧。他拒绝抹杀文化差异性的国际式建筑,而是着手发掘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建筑文化,发展美国独特的个性。他许多建筑都采用了两个体积在不同高度穿插的十字形平面,而十字形平面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然而在他反对国际式的欧洲外来文化、拒绝古典主义这一“时髦但衰老的东西”的同时,却与东方文化不谋而合,后者对他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老子对建筑空间的描述神奇的与他的思想契合,这有力的证明了有机理念的真理性。而后日本的文化艺术则成为他又一个建筑创作的灵感源泉。
(3)手法主义与结构突破
波浪的曲线、不规则扇形、阶梯状平面,作为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有机形式语言,在他的设计中重复出现。阿尔托在纽约世界博览会芬兰馆通过内部空间的塑造,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空间感受,空间体验变成一系列的发现,从而达到了空间的连续性、整体性。芦原信义认为阿尔托是“用加法创造空间”,即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次序,虽然对外部空间会有一些损失,但是内部功能及空间理想状态能得到充分研究,所以每个局部都十分人性化、充满关怀。赖特则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塑性和连续性去实现空间的整体性。用面或边界代替承重墙是赖特“捣毁方盒子”理念的全部内容,他引出了悬臂粱的概念,这使角柱丧失支撑功能,角落被打开,盒子随之消失,楼板和屋顶在空中伸展开来。而他的有机一开始便意味着把混凝土悬臂设计成自然、樹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思从装饰引申到整个结构。
3.3人与自然
从现今建筑设计的发展来看,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正从不同方面渗透到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中。这个课题所关注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上升到“生态论”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多少建筑师一边感叹环境的日趋恶劣,一边继续设计破坏自然的建筑,还在为自己找借口:条件、技术、业主要求等等。这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对自然界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考虑了人的需求的空问是自私的空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才是活的空间,与人最本质的潜在呼应。
结束语
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任何活着的有机体,它们的外在型式与内在形式结构都为设计提供了自然且不破坏的思想启迪,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设计都始于一种理论、一种概念,由此向外发展,在变化中获得形式,不仅如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类也是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不能超越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在对自然生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生态环境发展对未来的启示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英]戴维•皮尔逊.新有机建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项秉仁.赖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