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唐诗;意象;剪影式;并置式;反差式:叠映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80—01
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园地里的奇葩。诗美鉴赏方兴未艾,其佳作也引人注目。诗之美主要表现在诗情美、意象美、意境美这三个方面,而意象组合则是诗歌构思最基本的任务,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诗歌的优劣成败。下面笔者就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组合方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剪影式
这种意象结构富于凝固感,整个意象组合过程见不到视点在时空领域移动的痕迹,所有的意象都是在同一瞬间凝聚于同一空间。例如,祖咏的《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的首句描绘了终南山这个大背景,用一个“阴”字恰当地表现出了岭北的特征:第二句写出终南山巅之积雪,而且形象地说明山之高大,积雪未化,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给人以浮的感觉;第三句“林表明霁色”,写终南山高处之林景,因为是阴岭,当然没有阳光照耀,只有终南高处之林表才明霁色,而山下之林或山腰之林只有暗灰色,既然山林明霁色,说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云端的白雪,因而末句中的“暮”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并置式
从语言的角度看,并置式是将表示逻辑联系之间的词语全部略去,只将一堆有意象凝固而成的名词和名词性词组连缀成句,及至拼接成片。例如,陈羽的《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首句描绘出青海湖边泥土在寒风呼啸之中翻卷,这一意象点明地点在海畔:下句写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风刮光了,枝梢被狂风折断,孤寂的树枝伤痕斑斑地瑟缩在寒风中,点明时令已到秋末冬初:“红旗直上天山雪”这一意象形象地说明边塞军队的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在雪地行军、不畏严寒的英雄气概。诗人将第一、二句中的两个意象并置起来,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从而映衬出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后一句意象独妙,与前两个意象并置于同一画面,形成了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诗人将三种意象并置起来,突现了戌边将士雪夜行军的艰难和壮观。
反差式
所谓反差式,也叫对比式,这种意象组合方式是以对比反衬为手段来组合意象的,也就是把两种或两句相互对立的矛盾的意象并列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如,王梵志的《诗二首》: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里诗人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场面。“他人骑大马”形象地勾画出那些搜刮民脂民膏高高在上的反动统治阶级趾高气扬的神态。到此,诗人笔锋一转,又勾勒出自画像,“我独跨驴子”一句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平,“独”字饶有情趣地反映出一个没落统治者落魄的形象,驴子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同时“独跨驴子”又表明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这两个意象形成一对反差,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观念。第三句“回顾担柴汉”又勾勒出一幅意象,这样使“担柴汉”与前两个意象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身份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意识。
叠映式
所谓叠映式是将存在于不同时空领域的同一对象、不同的意象形态于同一时空或空间重叠映现,它犹如现代影视艺术中的叠映镜头。例如,徐陵的《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我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地点是关山边陲,时间是三五月间,“月”一字双意,既说明明月常年映照着关山,又牵连着时间在时空内的永恒。下旬一个“忆”字引出了许多文章。“思妇高楼上”这句是诗人“忆”的意象在诗人头脑中的显现,形成了一层叠映。“思妇”是诗人在戎马生活中,在朗朗寒月、莽莽关山、高天厚地的背景上映出的心中牵念的意象,在诗人的心中,这位思妇正好在高楼上对月未眠思念着他,而此时诗意又更进一层。“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这又是思妇在头脑中对守边丈夫的思念产生的又一个意象,于是形成了二层叠映。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80—01
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园地里的奇葩。诗美鉴赏方兴未艾,其佳作也引人注目。诗之美主要表现在诗情美、意象美、意境美这三个方面,而意象组合则是诗歌构思最基本的任务,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诗歌的优劣成败。下面笔者就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组合方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剪影式
这种意象结构富于凝固感,整个意象组合过程见不到视点在时空领域移动的痕迹,所有的意象都是在同一瞬间凝聚于同一空间。例如,祖咏的《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的首句描绘了终南山这个大背景,用一个“阴”字恰当地表现出了岭北的特征:第二句写出终南山巅之积雪,而且形象地说明山之高大,积雪未化,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给人以浮的感觉;第三句“林表明霁色”,写终南山高处之林景,因为是阴岭,当然没有阳光照耀,只有终南高处之林表才明霁色,而山下之林或山腰之林只有暗灰色,既然山林明霁色,说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云端的白雪,因而末句中的“暮”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并置式
从语言的角度看,并置式是将表示逻辑联系之间的词语全部略去,只将一堆有意象凝固而成的名词和名词性词组连缀成句,及至拼接成片。例如,陈羽的《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首句描绘出青海湖边泥土在寒风呼啸之中翻卷,这一意象点明地点在海畔:下句写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风刮光了,枝梢被狂风折断,孤寂的树枝伤痕斑斑地瑟缩在寒风中,点明时令已到秋末冬初:“红旗直上天山雪”这一意象形象地说明边塞军队的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在雪地行军、不畏严寒的英雄气概。诗人将第一、二句中的两个意象并置起来,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从而映衬出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后一句意象独妙,与前两个意象并置于同一画面,形成了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诗人将三种意象并置起来,突现了戌边将士雪夜行军的艰难和壮观。
反差式
所谓反差式,也叫对比式,这种意象组合方式是以对比反衬为手段来组合意象的,也就是把两种或两句相互对立的矛盾的意象并列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如,王梵志的《诗二首》: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里诗人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场面。“他人骑大马”形象地勾画出那些搜刮民脂民膏高高在上的反动统治阶级趾高气扬的神态。到此,诗人笔锋一转,又勾勒出自画像,“我独跨驴子”一句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平,“独”字饶有情趣地反映出一个没落统治者落魄的形象,驴子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同时“独跨驴子”又表明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这两个意象形成一对反差,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观念。第三句“回顾担柴汉”又勾勒出一幅意象,这样使“担柴汉”与前两个意象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身份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意识。
叠映式
所谓叠映式是将存在于不同时空领域的同一对象、不同的意象形态于同一时空或空间重叠映现,它犹如现代影视艺术中的叠映镜头。例如,徐陵的《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我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地点是关山边陲,时间是三五月间,“月”一字双意,既说明明月常年映照着关山,又牵连着时间在时空内的永恒。下旬一个“忆”字引出了许多文章。“思妇高楼上”这句是诗人“忆”的意象在诗人头脑中的显现,形成了一层叠映。“思妇”是诗人在戎马生活中,在朗朗寒月、莽莽关山、高天厚地的背景上映出的心中牵念的意象,在诗人的心中,这位思妇正好在高楼上对月未眠思念着他,而此时诗意又更进一层。“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这又是思妇在头脑中对守边丈夫的思念产生的又一个意象,于是形成了二层叠映。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