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游四方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不行动就没机会了
  60岁的陈录雪是成都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他身材清瘦,头发有些花白,应该是待在家里含饴弄孙的年龄,可是,他却决定带着99岁高龄的母亲周游全国。
  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这个想法在他心里酝酿了许久。那是几年前的一个节假日,他带着母亲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风景区游玩。那是母亲第一次出门旅游,竟高兴得不知所措,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流连在青山绿水间,大声感叹:“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山和水,早知道有这么个好地方,在这里找个赖小伙嫁了我也愿意,能天天看着这些山水,再穷也开心!”
  母亲的感慨深深刺痛了儿子的心。父亲早逝,是母亲艰难地拉扯着他长大,吃的苦,受的委屈,流的眼泪,数也数不清。儿子长大了,结婚生子,母亲又帮着照顾孙子,一辈子围着儿子和家转,把满头青丝熬成了白发,丰腴的身体也干瘦如柴,挺直的腰身早已佝偻。
  退休后,终于闲下来,陈录雪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陪着母亲出去旅行。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是母亲已经99岁了,牙齿掉光了,腿脚也因为一场病不能行走,再不抓紧时间行动,也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一切以母亲舒心为主
  陈录雪花三万元买了一辆二手车,然后自己动手,把它改造成了一辆三层的房车。每一个细节,陈录雪都考虑得很周到,房车上不但可以睡觉、做饭,还特制了几个大水箱。这样,即使在路上连续堵几天,也不会影响母亲的生活质量。车上还有冷、暖气,以免让母亲热着冻着,还有一个专供医务人员使用的床铺,陈录雪希望以后有医务人员愿意和自己同行,这样,就不用担心母亲的身体了。
  房车改造好后,陈录雪和妻子一起带着母亲上路了。每到一处,他和妻子都一左一右搀扶着母亲,到山清水秀的地方看风景,拍照留念,大声讲述这里的风土人情,到公园和小区里转悠,和当地的居民说说话。这特殊的三个人常常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大家都愿意和他们聊上几句,还有人主动要求跟他们合影。虽然听力不好,有时候听不懂别人说些什么,但母亲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了节省开支,陈录雪和妻子用自带的米做饭,一日三餐都很简单,却会给母亲开小灶,让母亲吃好喝好。偶尔,附近的居民会带来自家做的饭菜给他们品尝,陈录雪从来舍不得吃,全都一口口地喂给母亲吃。无论多累,每天晚上,他都会亲自给母亲洗脸洗脚,服侍母亲舒舒服服地睡下。
  一路上,母亲心情一直很好,像个好奇的孩子。
  是“陪”不是“带”
  对于陈录雪来说,旅途有快乐更有挑战。因为是老旧的二手车,房车经常出现故障。有一次,车子在一个下坡路上抛锚,当时是晚上,又下着暴雨,情况非常危险。陈录雪担心后面的车子撞上来,便扶着母亲下车,站在路边。他把母亲紧紧地护在身后,生怕母亲受到一点点伤害。出乎意料的是,母亲镇静而淡定,紧紧握着他的手。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无论母亲多么年迈,在儿子面前,她永远都担任着母亲的角色,会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一路磕磕绊绊,他们一家三口走过了重庆,走过了广州,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母亲心情好,身体状况也好,陈录雪决定,要带母亲游西藏。那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一定会深深地打动母亲。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陈录雪还参加南京举办的一个“圆梦”电视节目,为母亲争取到了3000元的梦想基金。有人质疑他的行为是作秀,母亲已经99岁了,应该待在家里享享清福,不应该如此长途跋涉,到处折腾。不管别人怎么说,陈录雪的想法一直没变,只要母亲高兴,什么他都可以不在乎。
  当别人说:“你就是带着母亲去旅行的陈录雪啊?”陈录雪总是纠正:“不,我是陪着母亲去旅行。”一字之差,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在陈录雪看来,“带”的意思是自己出去游玩,顺便带上母亲,母亲是附属,而“陪”的意思是,母亲是主角,自己是附属,一切行动都以母亲为主导。陈录雪说,只要母亲愿意,他会陪着母亲一直走下去。
其他文献
我是《特别健康》的忠实读者,杂志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认真看完.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把每期杂志里的小偏方摘抄下来,分门别类整理好.几年下来,我积累了一大本,有二三
我去年因心脏问题住院时,总觉得自己的病越来越严重,对疾病充满了恐惧,医院的氛围也让我的心情愈发低落.rn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房间的病友向我推荐了《特别健康》杂志.我读完杂
我周围的人只知道我特别爱扔东西,却不知这一次次给家“减肥”,让我心里有多高兴。  看着家里那些既派不上用场又一直挪来挪去的大小物件,我想,老说赶上了好时候,有生之年一定要变个活法,那就应该从处理这项纯属私家小事的“家居清点”上,换换脑筋、感受变化才是。  不妨自己先动手  先是处理最考验人的衣服,因为拿起哪件好像都有理由不扔。特别是小女儿出国前购置的那些既没穿旧又挺讲究的一大堆。我索性来个简单化、
老万住在我家对门,退休后闲居在家。他很关注保健养生,俨然是大半个“郎中”。  他虽年近古稀,却衣冠整齐,身体健康。今年春天,老伴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告而别,给他带来莫大的打击。在感伤生命脆弱的同时,老万更加关注健康。一次,在翻阅保健资料时,他被一条标题吸引了眼球:不宜左侧卧。老万先是一愣,因为他平时就习惯左侧卧。文章说,左侧卧压迫心脏,有害健康。  老万刚改为右侧卧时,感到很不自然,过了好长
吴大妈摔倒在楼门前,小腿骨折,引起邻居们的议论。  原来,炎炎夏日,家家开空调。楼上几台空调外挂机,如下雨般往楼门前滴水。有人戏称,水帘洞。久而久之,长出青苔,地面湿滑,吴大妈不小心滑倒摔伤。  吴大妈和老伴儿常叔忠厚老实。吴大妈摔成这样,不与人计较,不怨天尤人。常叔从家到医院两头跑,忙忙碌碌,照顾吴大妈。有人为吴大妈打抱不平,说:“有空调的人家不能冷漠无情,要平均分摊吴大妈的医疗费。”受到指责的
都说“年过六十不学艺”,然而,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年过六十甚至更高,学艺也不晚。  在沈阳劳动公园,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老人展示走钢丝、骑独轮车、顶帽子等多种技艺。他在一根直径5毫米、长35米、最高处离地2米的钢丝绳上如履平地。他一边骑独轮车,一边嘴里叼着木棍,木棍上放着饮料瓶,饮料瓶上还有个风扇,他还时不时用一个细棒拨动风扇旋转……这位老人叫陈宝光,他60岁学艺,成就了自己堪称“全能杂技达人”的传奇
在上老年大学写作班之前,我几乎是一个文盲,只读过五年书。我一生从事财会工作,连文章分段、标点符号应用都不是很清楚,许多简化字也不会写。虽然如此,我仍为自己的70岁生日准备了一份礼物———出一本书!  这个愿望在2003年8月份、我70岁生日前夕实现———一本十五六万字的习作《黾子文钞》面世了。此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不少人家三代人传阅后又来购买。更令我感动的是,我的老同事、南京师范大学顾复生教
最近准备搬家,收拾东西时发现了母亲年轻时用的蝴蝶牌缝纫机。在成衣很少的当年,心灵手巧的母亲用这台缝纫机为一家人缝制新衣,又省钱又好看。但是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很少再使用缝纫机,我和妻子、孩子也都直接买成衣,我觉得这台缝纫机已经没用了,丢掉算了,母亲偏偏不同意:“我用缝纫机做衣服的手艺可好了,等有时间了教给你媳妇,自己做的衣服多合身啊!”母亲的话把我和妻子的脸都吓绿了,但无论我们怎么解释用缝纫机做衣服
年近七旬的易解放是地道的上海人,38岁那年,她留学日本.1991年,易解放举家迁居日本.2000年5月,她22岁的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2001年,为了实现儿子生前“回国后去内
我写了一篇关于公公婆婆的文章,投给了一份老年杂志。不久,编辑回信说,能不能附上他们的合影,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为了能让文章及早见刊,我马不停蹄地去找公公婆婆。婆婆说:“啥合影?结婚这么多年没照过什么相,就结婚证上有一张,行不?”她从衣柜底翻出结婚证。  我一看,照片泛黄不说,二人的表情更是呆板僵硬,横眉冷对。连婆婆都禁不住感叹:“我和你公公好像是被逼婚的,怎么照得像‘强扭的瓜’一样?”我忍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