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时期两位走上断头台的女性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兰夫人

  法国大革命时期,有多少人走上血腥的断头台?
  虽然至今尚未看到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是,这些历史信息还是通过后人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隐秘历史的路径。在林夕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中,我读到了这样触目惊心的表述:人口两千五百万的法国,在1793年到1794年一年之中,就有一万七千人走上断头台。最快的记录是:在38分钟里,断头台砍下了21颗头颅……
  这一万七千人中,有王公贵族、教师、革命者(既有吉伦特派也有雅各宾派)、普通平民……其中,两位女性的死亡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前者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她临终前那句发自肺腑的留言“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曾经触及了多少人的灵魂。后者是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知识精英阶层代表罗兰夫人,站在断头台前,她向巨大的自由雕像深鞠一躬,高喊:“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断头台,因其野蛮的刑法让死亡变得异常惨烈,而这两位女性,都是相貌出众、风姿绰约。前者出身王族,后者出身平民;前者拥有财富和权力,后者拥有智慧和教养;前者是君主制的捍卫者,后者是大革命的牺牲品;她们的结局殊途同归,都是在嗜血的围观中走上断头台,让死亡犹如一幅血腥的油画,定格在历史的年轮上。
安托瓦内特

王后之死


  玛丽.安托瓦内特,奥地利公主,路易十六的王后。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在独自煎熬近10个月后,10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步其后尘。很少有女性如她的一生,如此跌宕而又充满触目惊心的对比。出身有多尊贵,遭受的审判就有多屈辱。对她提出的控诉中,除了骄奢、叛国之外,最莫须有的罪证是她和自己8岁的儿子乱伦。为了达到罪证成立的目的,革命派逼迫她8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指证她,令她肝肠寸断。在法庭上,她高傲地抬起头来,拒不认罪:“我之所以没有回答,因为人之天性让我拒绝对这样一种针对母亲的控诉作任何回答,我在这里向在场的所有母亲求助。”
  生前有多骄奢,死后就有多凄凉。她一生追求奢华享受,皇家宫殿拥有几百个房间,身边永远堆满了精美的华服和巧夺天工的珍宝。在走上断头台之前,她被关押在一半埋在地下的囚室,唯有一桌一床一椅,一灯如豆,寒冷彻骨。死后鲜血淋漓的脑袋被放在两腿之间,尸体被扔进万人坑,连个坟墓都没有。
  对美的追求有多执着,落难之时就有多狼狈。影片《绝代艳后》再现了那些细腻柔媚的花边,那些嫩绿、粉红、玫瑰红的浅色调,那些高耸入云的发卷,玛丽.安托瓦内特创立了时尚界的“洛可可”风格。她一手打造的“特丽雅浓”,至今是人们在营造“田园风光”时模仿的样板。
  正如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所言:“她还过于年轻,不会知道生活什么也不会白给。人们从命运得到的一切,冥冥之中都记下了它的价钱。”深陷狱中,不到38岁就已鬓角如霜,她睁着半失明的眼睛,缝补着破损不堪的囚衣。在走上刑场的清晨,她想换下沾染了经血的衬衣,希望看守她的宪兵转过头去,即便这最后一点可怜的隐私,生而为人的起码尊严,都没得到回应。
  在玛丽.安托瓦内特辉煌之时,她的身边,永远有一群人,24小时伺候她为她效力:高级御用女总管、宫廷贵妇、梳妆女官、贴身侍女、朗读者、御医、秘书、厨师……影片《再见,我的皇后》,就是从女仆希朵尼的视角,再现一位骄奢无度的皇后。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她所有的奢华建立在剥削无产者的基础上,因此,仆从有多少,阶层的仇恨便有多深。在1793年10月5日发生的巴黎动乱中,那些從巴黎徒步走到凡尔赛宫的“革命先锋”,走在最前面的,就是一群来自底层社会的女性。她们中有菜市场的卖花姑娘,有制帽女工,有卖鱼的贩子。她们在风雨中徒步六个小时,“冷雨浇得她们一直湿到骨头缝里。她们饥寒交迫,街上泡软的泥泞濯满了她们的鞋子。”这风雨中的六个小时,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愤怒和仇恨在支撑着她们,把国王一家从凡尔赛宫揪出来,赶到巴黎去。“世界史的一章,一千年之久的国王专制独裁在法兰西寿终正寝。”
  西方有句谚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后的身份不仅仅代表的是权势,更重要的是责任、担当和付出。身为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没有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没有躬下身来倾听一次朝臣们的意见,没有抽出哪怕一小时去探访一户市民。在她的青年时代,她的母亲,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雷西亚在通信中反复提醒她居安思危,告诫她知识才是力量:“你设法读些优秀的书籍来装饰你的脑袋”,为此,还给她开出了系列的书单。这些忠告对于年轻的皇后,犹如耳边风。让人唏嘘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她彻底遭到抛弃的绝境,才想起母亲当年经常向她推荐的阅读,她生平第一次要求书籍,在牢狱中,用她因流泪发炎而视力模糊的眼睛一本接一本阅读。当她从阅读中明白了某些道理的时候,为时已晚,生命已走到尽头。她说: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

罗兰夫人之死


  1793年11月10日,吉伦特派的灵魂人物,罗兰夫人走上断头台。以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联合的革命派,将王室成员相继送上断头台,正应了“弄刀者刀下死,弄剑者剑下亡”这句西方谚语,吉伦特派中的一系列核心人物又遭到了雅各宾派的追杀。罗兰夫人的死,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之死,时间间距不到一个月,结局殊途同归。
安托瓦内特王后和她的孩子们
  也许是命运的锻打和锤炼,出身平民却饱读诗书的罗兰夫人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即使身陷牢狱也没有失去一位知识女性应有的尊严,面对断头台,生命最后的表现堪称悲壮却优雅,这是一种法兰西独有的优雅。
安托瓦内特王后

  罗兰夫人之死,直击人心的是几个细节。细节一:当她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她首先考虑的是改善自己有限的居住条件。她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争取到了一些帮助:得到了一張小桌子,一块洁白的桌布,做成了一张在监狱中独一无二的书桌。她用发夹插进一块板子,做成挂衣服的小钉子,让冷冰冰的牢房充满了灵动和温馨。
  细节之二:即使生命进入倒计时,也要做好时间管理。在监狱中,她合理利用每一个小时,用读书、绘画、学英语和写作打发漫长时光,冲淡对亲人的思念,抵消对死亡的恐惧。她读了汤普森的《四季》、普鲁塔克的《名人传》、谢里丹的《辞典》……“由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头脑能有这样的消遣,囚禁的时光也滑得飞快,甚至伴着幸福。或许有人发现,在欧洲,懒洋洋地倚靠在舒适马车上或者躺在柔软床上的很多女士,也少有这般快乐的时刻。”
  细节三:面对冰冷的断头台,她用一个知识女性的风度维护了生而为人最后的体面和尊严。当一批受害者排着长长的队伍走上断头台时,人头一个接一个地落地。排在罗兰夫人前面的是一位老者,他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罗兰夫人对老者说:“你先于我上断头台吧,看到我流血会使你遭受两次死亡的痛苦,我让你免去因为目睹处死我而产生的痛苦。”她的风度和优雅甚至征服了铁石心肠的刽子手,破例答应了其请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平静地望着围观民众,向巨大的自由雕像深鞠一躬,高喊道:“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玛丽.安托瓦内特走上断头台,时年38岁,罗兰夫人走上断头台,时年39岁。都正值女性的黄金年月,为人妻、为人母,并且承担社会职责。她们都经历了婚姻、爱情,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人感叹的是,当革命派将王后送上断头台,步其后尘的罗兰夫人在人生最艰难时刻,用的却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话自勉:在人生的灾难中,修身养性是一个多好的办法啊。
其他文献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涌现过许多改变了文明进程的发明,丝绸纺织技术与刺绣技艺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丝绸出自精湛的织造工艺,拥有绚丽的图案色彩以及华丽柔软的质感,兩千年来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了锦绣华服。从汉代就开始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通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件在丝绸之路上发现的纺织品。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了一件织锦。这是
期刊
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  德格,意为“善地”,地处川藏交界处的甘孜州,是格萨尔王的故里。格萨尔是公元十一世纪藏族传说中莲花生大士的化身,他一生戎马,扬善抑恶,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公元1729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版式最独特、雕刻最精良、字体最精美、校对最严密、保护最完好的藏文传统雕版
期刊
俗話云,好妻子的标准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主”母“主”母,要主的可是一家人的“饭碗”哦。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古人所说的好妻子,仅仅是做好一顿饭而已,其实,即使在一千八百年前,做好一顿饭,需要的也不是简单的厨艺。
期刊
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四幕第三场中,一名医生禀告苏格兰国王邓肯之子马尔康,说有一大群不幸的病人在等候国王来给他们医治,这些人浑身肿烂,惨不忍睹,连最高明的医生都束手无策,任何外科手术也难以奏效,但只要有国王的手“一触,他们就立刻痊愈了”,甚至国王“只要嘴里念着祈祷,用一枚金章亲手挂在他们的颈上”,病人同样“便会霍然痊愈”。当一位贵族问是什么疾病时,马尔康回答说是“瘰疬”,并把医生说的这一
期刊
当我们从宝兴县大熊猫科学发现的原点,回望公元1869年那次意外但预料之中的重大发现时,一个问题再一次困扰了我们: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大熊猫何以在20世纪中叶,才正式登上外交舞台,广泛被全球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迷之倾倒”?历史记载里,有没有一个被淡忘了的某个高光时刻,是属于这个动物的?  我们决定从动物的出使历史中寻找答案。  文献记载最早的动物使节,是东汉时期西域呈贡的狮子。  《尔雅·释兽
期刊
①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  10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捷克、蒙古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越南、洪都拉斯等13个国家的近400位考古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大会主题,与会专家探讨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三大考古学领域的最新课题。  近数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在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考
期刊
陈子昂读书台  公元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月,有“龙阳才子”之称的诗人易顺鼎由水路经巴东、巫山、云阳入蜀,开始了将近一年的蜀中壮游,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28岁生日。  一年前,易顺鼎第四次会试落第,心境非常抑郁。好在家里新近添了一桩喜事:父亲易佩绅由贵州按察使调任四川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政,职位从正三品提升为从二品。就近侍亲,人子之孝。加之下一次会试尚有一年,易顺鼎便由吴越溯江而往四川,凭吊
期刊
成都發现明代“城市花园”  近日,四川省文物部门发布重磅消息,成都东华门遗址在2013年发现隋唐著名的“城市中央公园”摩诃池及明代蜀王府一角以后,考古发掘又有大收获——不仅发现了秦汉六朝时期的成都大城高等级建筑遗址,基本摸清了摩诃池东岸一带的建筑格局面貌,还在成都体育中心体育场内以及外侧发现了大量明代蜀王府后花园的遗存。成都东华门遗址位于东华门街西侧、成都体育中心内。2013年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
期刊
1950年7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會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
期刊
大熊猫最早也最为人所知的一次形象代言,应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T)。这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共有超过100个国家参与了它旗下的项目网络。它的徽标主题就是一只大熊猫。  1961年,科学家发现,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已知物种(超过1.8万种动物)已经灭绝。由彼得*斯考特爵士和一群科学家及环保人士倡议,在瑞士成立了一个以遏制地球自然环境恶化为使命的基金会(这就是后来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