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察目前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可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制度缺位、公共图书馆服务缺失、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三大问题,因此加快法律规章的制定与出台、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屯流通点一体化服务模式、整合信息资源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齐齐哈尔;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10 — 02
2013年十八届三中会的重大问题决议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公共图书馆作为满足全体公民文化需求的重要机构,它的一体化水平决定了城乡居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程度与平等性。齐齐哈尔市(以下简称齐市)为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距离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仍相距甚远。
一、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下辖1市8县7区。截止到2007年底齐齐哈尔市总人口567.8万,其中农业人口363.6万人,占总人口的64%。〔2〕因此,农村信息服务是齐市城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有利于图书馆职业的对农村信息服务的批判性审视,也为图书馆行业理性界定自身在城乡一体化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一)公共图书馆政策环境现状
从制度的辐射范围看,公共图书馆政策环境可划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两个方面。
第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发布征求意见稿,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为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提供宏观指导。
第二,据统计目前我国已颁布有 14 部地方性(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法。这些法规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延伸服务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尤其对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蕴含强烈的时代要求。
可以看出,齐市公共图书制度环境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制度环境——全国公共图书馆政策环境正处于稳步发展时期,但与其他政策基础较好的省、市相比,区域制度发展相对薄弱,尚未有《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相关法律出台。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设施逐渐完善。
2012年齐齐哈尔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推进市、县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标建设。按照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的有关要求,2013年齐市完成了市级自评及省评估定级检查验收,拜泉县图书馆被评为一级馆。全市乡镇文化站一级站达标率已达到总数的30%,社区文化站(室)、文化广场建成率达到总数的65%。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2个,各类博物馆12个,艺术馆(文化馆)17个,乡镇文化站123个,文化大院141个,村级农家书屋1259个,已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惠民服务网络。〔3〕
2.图书馆文化服务逐步推进。
近年来随着文化信息工程与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图书馆都在负责区域开展不同内容、形式的文化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果。2008年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开展“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文化”主体活动,举办专题展览、科普知识讲座、少儿益智游园活动等图书馆服务推广与资源共享工程的宣传活动。林甸县图书馆举办多届基层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为图书馆服务推广工作提供人资支持。
(三)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现状
经实地调研发现,齐齐哈尔市农民具有较强的信息需求,且这种需求具有普遍的代表性。(1)农业信息需求为重点领域,如在泰来县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被访问农民希望得到农业技术信息。(2)农民信息需求广泛且类型多样,除农业信息外,经济、文学、历史、军事、保健养生、美容服饰都是常见需求。(3)儿童教育成为农村居民家庭的主要信息需求。在对齐齐哈尔7个村庄随机选取的123位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由于当地有限的教育条件,86%家庭选择将子女送入县里就读。
二、制约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
(一)制度维度: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制度缺位
目前,对于齐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来说,制度缺位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供给责任无保障。公共图书馆是准公共物品,政府是供给主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在资金、规划与统筹上的责任,是其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不缺位”、“不越位”的根本保障。(2)各级图书馆定位不明确。市、县、乡图书馆在一体化建设中定位不同,工作分工与服务目标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各级图书馆在一体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服务范围。然而,目前齐市缺乏统一规范,各级图书馆基本呈现以体制划分为主的“孤岛式”发展模式。
(二)建设主体维度:公共图书馆服务缺失
1.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低。目前,齐齐哈尔图书馆的覆盖率欲满足近600万的人口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以市区为例,市区内只有2个图书馆藏书量120万余册,人均拥有量不足1册。而在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无法获得藏书资源。
2.经费无保障,城乡差异显著。在我国“一级政府建设一个图书馆”的体制壁垒制约基础图书馆的发展,尤其是原本经费拮据的县级及其以下的政府更无力保障当地的服务经费,必然致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因经济差异加剧导致文化差异愈甚的恶性循环日益显著。
3.信息需求与图书馆资源不对称。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日益陈旧,且更新速度较慢,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民信息需求。富裕、讷河等地区的许多农家书屋仅有2008年左右国家农家书屋建设时捐赠的1000本图书,多年再无更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通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齐市的大多数图书馆仍停留在借阅服务,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三)服务主体维度: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缺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农民能力(包括经济生活能力、社会参与能力、民主参与能力等)的全面提高。〔4〕信息能力是新农民适应信息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也是全面提高农民能力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的差异显著,其中经济基础、受教育情况优良的居民信息能力较高。例如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计算机的普及率可达71%,经济基础较弱的村则为8%。更为担忧的是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的贫困,表现为较弱的信息意识(无法定位自身信息需求)、缺乏信息环境(70%家庭未接入互联网)和信息获取能力(计算机网络等通讯设备仅用于娱乐节目的观赏)。
三、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一)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的制定与出台
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法》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国家宏观制度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也陆续公布。此时,配合全国规划、针对区域特点的地方公共图书馆规范的设计与出台尤为重要。第一,有利于强化本市图书馆的城市服务功能,更有效和规范的为本市居民服务。第二,有利于加强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对县、乡、村的宏观指导与规划。第三,有利于服务体系建设中人、才、物的持续保障,使农村服务建设不至于随一时热情而涨落。第四,为保障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普遍均等的享有免费、平等、公共的图书馆服务的权利提供法理依据。
(二)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屯流通点一体化服务模式
科学布局图书馆服务覆盖网络,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的纵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网络。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下辖县区图书馆为一级分馆,各乡镇图书馆为各县区图书馆下辖的二级分馆,同时乡镇图书馆整合农家书屋等信息资源中心以流通站形式设立多层延伸服务点,最终形成总馆统筹、分级互助、统一管理、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布局原则可根据以下几个要素:(1)人口要素:根据人口分布的密度确定布点密度与位置;参考人口族群分布设计资源建设的内容。(2)文化要素:根据当地受教育程度与文化氛围差异决定服务推广方式与重点服务对象。(3)地理要素:根据地形、距离、路况、交通工具与交通能力等因素筹划布点规模与服务方式。(4)特殊要素: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服务特点,如:农民职业信息需求、农闲农忙时间等,可根据因素的特殊性做非一般性处理。
(三)整合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1)整合农业信息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整合关于农业政策、农产品品种、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与发展前景等信息,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本地域特色的信息。尽量避免因信息的杂而不专引起的信息理解与接受问题。(2)丰富馆藏资源。馆藏资源要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避免“一刀切”所引起的信息机构与信息需求的不对称问题。(3)开展农村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由于成人智识与阅读习惯已固定且具有一定的顽固性,而儿童正与之相反。因此,鼓励家长以子女为中心进行的阅读活动,为农村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切入点。(4)开展信息通讯技术的培训。提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浏览与查找网页信息、文档使用等基本信息能力培训。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311/18/t20131118_1767104.shtml,2014-10-20.
〔2〕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编.齐齐哈尔年鉴(2008)〔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05):1.
〔3〕齐齐哈尔政府网.齐齐哈尔市文广新局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EB / OL].http://www.qqhr.gov.cn/News_showNews.action?messagekey=74307,2014-01-09.
〔4〕于良芝,等. 建立面向新农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天津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30-40.〔责任编辑:谭 蕊〕
[关键词]齐齐哈尔;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10 — 02
2013年十八届三中会的重大问题决议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公共图书馆作为满足全体公民文化需求的重要机构,它的一体化水平决定了城乡居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程度与平等性。齐齐哈尔市(以下简称齐市)为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距离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仍相距甚远。
一、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下辖1市8县7区。截止到2007年底齐齐哈尔市总人口567.8万,其中农业人口363.6万人,占总人口的64%。〔2〕因此,农村信息服务是齐市城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有利于图书馆职业的对农村信息服务的批判性审视,也为图书馆行业理性界定自身在城乡一体化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一)公共图书馆政策环境现状
从制度的辐射范围看,公共图书馆政策环境可划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两个方面。
第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发布征求意见稿,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为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提供宏观指导。
第二,据统计目前我国已颁布有 14 部地方性(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法。这些法规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延伸服务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尤其对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蕴含强烈的时代要求。
可以看出,齐市公共图书制度环境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制度环境——全国公共图书馆政策环境正处于稳步发展时期,但与其他政策基础较好的省、市相比,区域制度发展相对薄弱,尚未有《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相关法律出台。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设施逐渐完善。
2012年齐齐哈尔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推进市、县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标建设。按照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的有关要求,2013年齐市完成了市级自评及省评估定级检查验收,拜泉县图书馆被评为一级馆。全市乡镇文化站一级站达标率已达到总数的30%,社区文化站(室)、文化广场建成率达到总数的65%。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2个,各类博物馆12个,艺术馆(文化馆)17个,乡镇文化站123个,文化大院141个,村级农家书屋1259个,已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惠民服务网络。〔3〕
2.图书馆文化服务逐步推进。
近年来随着文化信息工程与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图书馆都在负责区域开展不同内容、形式的文化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果。2008年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开展“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文化”主体活动,举办专题展览、科普知识讲座、少儿益智游园活动等图书馆服务推广与资源共享工程的宣传活动。林甸县图书馆举办多届基层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为图书馆服务推广工作提供人资支持。
(三)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现状
经实地调研发现,齐齐哈尔市农民具有较强的信息需求,且这种需求具有普遍的代表性。(1)农业信息需求为重点领域,如在泰来县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被访问农民希望得到农业技术信息。(2)农民信息需求广泛且类型多样,除农业信息外,经济、文学、历史、军事、保健养生、美容服饰都是常见需求。(3)儿童教育成为农村居民家庭的主要信息需求。在对齐齐哈尔7个村庄随机选取的123位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由于当地有限的教育条件,86%家庭选择将子女送入县里就读。
二、制约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
(一)制度维度: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制度缺位
目前,对于齐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来说,制度缺位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供给责任无保障。公共图书馆是准公共物品,政府是供给主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在资金、规划与统筹上的责任,是其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不缺位”、“不越位”的根本保障。(2)各级图书馆定位不明确。市、县、乡图书馆在一体化建设中定位不同,工作分工与服务目标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各级图书馆在一体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服务范围。然而,目前齐市缺乏统一规范,各级图书馆基本呈现以体制划分为主的“孤岛式”发展模式。
(二)建设主体维度:公共图书馆服务缺失
1.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低。目前,齐齐哈尔图书馆的覆盖率欲满足近600万的人口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以市区为例,市区内只有2个图书馆藏书量120万余册,人均拥有量不足1册。而在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无法获得藏书资源。
2.经费无保障,城乡差异显著。在我国“一级政府建设一个图书馆”的体制壁垒制约基础图书馆的发展,尤其是原本经费拮据的县级及其以下的政府更无力保障当地的服务经费,必然致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因经济差异加剧导致文化差异愈甚的恶性循环日益显著。
3.信息需求与图书馆资源不对称。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日益陈旧,且更新速度较慢,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民信息需求。富裕、讷河等地区的许多农家书屋仅有2008年左右国家农家书屋建设时捐赠的1000本图书,多年再无更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通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齐市的大多数图书馆仍停留在借阅服务,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三)服务主体维度: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缺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农民能力(包括经济生活能力、社会参与能力、民主参与能力等)的全面提高。〔4〕信息能力是新农民适应信息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也是全面提高农民能力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的差异显著,其中经济基础、受教育情况优良的居民信息能力较高。例如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计算机的普及率可达71%,经济基础较弱的村则为8%。更为担忧的是农村居民信息能力的贫困,表现为较弱的信息意识(无法定位自身信息需求)、缺乏信息环境(70%家庭未接入互联网)和信息获取能力(计算机网络等通讯设备仅用于娱乐节目的观赏)。
三、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一)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的制定与出台
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法》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国家宏观制度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也陆续公布。此时,配合全国规划、针对区域特点的地方公共图书馆规范的设计与出台尤为重要。第一,有利于强化本市图书馆的城市服务功能,更有效和规范的为本市居民服务。第二,有利于加强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对县、乡、村的宏观指导与规划。第三,有利于服务体系建设中人、才、物的持续保障,使农村服务建设不至于随一时热情而涨落。第四,为保障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普遍均等的享有免费、平等、公共的图书馆服务的权利提供法理依据。
(二)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屯流通点一体化服务模式
科学布局图书馆服务覆盖网络,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的纵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网络。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下辖县区图书馆为一级分馆,各乡镇图书馆为各县区图书馆下辖的二级分馆,同时乡镇图书馆整合农家书屋等信息资源中心以流通站形式设立多层延伸服务点,最终形成总馆统筹、分级互助、统一管理、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布局原则可根据以下几个要素:(1)人口要素:根据人口分布的密度确定布点密度与位置;参考人口族群分布设计资源建设的内容。(2)文化要素:根据当地受教育程度与文化氛围差异决定服务推广方式与重点服务对象。(3)地理要素:根据地形、距离、路况、交通工具与交通能力等因素筹划布点规模与服务方式。(4)特殊要素: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服务特点,如:农民职业信息需求、农闲农忙时间等,可根据因素的特殊性做非一般性处理。
(三)整合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1)整合农业信息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整合关于农业政策、农产品品种、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与发展前景等信息,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本地域特色的信息。尽量避免因信息的杂而不专引起的信息理解与接受问题。(2)丰富馆藏资源。馆藏资源要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避免“一刀切”所引起的信息机构与信息需求的不对称问题。(3)开展农村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由于成人智识与阅读习惯已固定且具有一定的顽固性,而儿童正与之相反。因此,鼓励家长以子女为中心进行的阅读活动,为农村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切入点。(4)开展信息通讯技术的培训。提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浏览与查找网页信息、文档使用等基本信息能力培训。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311/18/t20131118_1767104.shtml,2014-10-20.
〔2〕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编.齐齐哈尔年鉴(2008)〔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05):1.
〔3〕齐齐哈尔政府网.齐齐哈尔市文广新局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EB / OL].http://www.qqhr.gov.cn/News_showNews.action?messagekey=74307,2014-01-09.
〔4〕于良芝,等. 建立面向新农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天津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30-40.〔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