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个人的理性消费观念和现代职业道德的发展
跟不上市场经济前进脚步,乱象便出现了。
龙年生子扎堆,天价月嫂受关注。据媒体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地请一位“金牌月嫂”,月薪已超过1.5万元,其收入远高于一个经过多年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
产妇都疯了?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谈及这个话题时懊丧地嘀咕了一句。她是个冷静的旁观者,她的宝宝4个多月。月子期间,她只是请父母过来搭把手。
相比章蓉娅,张钰没有那么冷静。
这名27岁的公司白领,已怀孕7个多月。她在市场转了一圈,发现龙年月嫂价格贵得离谱。她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赶快!找个靠谱的月嫂,涨幅快赶上黄金期的楼市了!”
自打张钰去北京朝阳妇幼保健医院做产检,每次都能碰见来拉活儿的月嫂。
几乎每位来者都强调,龙年月嫂是稀缺资源。“你看看这排队的孕妇,比地铁一号线的人都多,晚了就请不到好的了。”说着话,拉活者把公司宣传单塞进张钰怀里。
张钰溜了眼手里的价目表,特级月嫂11800元。她清楚地记得,四个月前,传单上印的是6800元。
张钰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想,“产妇们都疯了。”
良莠不齐的市场
1999年,下岗工人刘京云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月嫂公司,据说“月嫂”这个名字也是刘京云起的。此前,国内只有月子中心,通常租用三星级以上宾馆。那个年代,一个月子坐下来,收费万余元,这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2001年之后,月嫂日渐被市场接受。2005年,月嫂公司遍地开花的速度已经超出刘京云的预期,并在2008年达到了井喷。
这些月嫂公司各有各的生存途径:有的是老月嫂带着几个姐妹,靠一些老客户和去医院拉活;有的依靠人脉关系,“吃定”一家医院,通过医院介绍客户;也有的靠广告投入,在百度等搜索网站购买关键字和排名广告位。
一些刚成立几个月的小公司可能宣传成十年老店;公司里没人懂外语,却自称是涉外经营的国际公司。
月嫂市场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由清到浊的蜕变。
有月嫂给宝宝吃安眠药;有月嫂挑拨婆媳关系;有月嫂用冰水拍打宝宝的脸。在一些网络论坛上,高价请了月嫂的年轻父母们中,时时有人吐苦水,说被吹得如何十八般武艺齐全的月嫂,如何让妈妈们在月子里失望添堵。
张钰看到最离谱的帖子是:有月嫂要求雇主每天煮鸡汤给自己喝,并要求雇主每天保证月嫂两个苹果,每天晚上要看两集电视剧……
对于月嫂从业者良莠不齐、难辨真伪的担心,进一步使“金牌月嫂”的价格继续被炒高。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也推动广告成本增长。于是,月嫂公司纷纷抬高月嫂价格,摊薄成本。龙年伊始,年前还是6000元的档位,年后就涨到8000元。
“不涨价怎么行?如果维持原价,月嫂都会跑走。”2008年开办月嫂公司的张路军觉得,龙年天价月嫂,某种程度是行业合力所致。
月嫂也在有意无意地抬高身价。不少有经验的好月嫂都挂靠在好几个公司,哪个公司给的高,就去哪个公司。
需求成就身价底气
天价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对于天价的质疑,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庞大春表示,月嫂每天工作时间可能达到16至18个小时,折算下来,每小时报酬并不高。再者,月嫂不是每个月都有工作。“15000元工资只是个别现象。”
此外,月嫂的薪水虽高,但要挂靠月嫂公司,实际上在月嫂和公司之间强弱对比之下,很多都转化为月嫂公司的经营利润。
月嫂的高身价源于需求的增加。
应该说,月嫂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其价格完全是随行就市。龙宝宝扎堆增加了购买月嫂服务的基数。另外,大城市中日益普遍的独生子女现象,使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时间节点在提前,投入力度也在加大。需要聘请月嫂的人,一方面是缺乏常识,认为自己干不好这些事;另一方面是不屑于干这些事,认为这些事情琐碎、脏、累、不体面。月嫂因此就应市场需求而生,成为部分人特殊时期的依赖。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提升了月嫂的要价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月嫂市场涨声一片无可厚非。
理性泡沫才会灭
张钰的好友吴莉请过一名4800元的高级月嫂李阿姨。面试的时候,李阿姨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一到家里,承诺就不兑现。吴莉当时请月嫂的情形,和许多产妇一样,一是周围很多朋友都请,二是相信月嫂能提供专业服务。吴莉承认,当时有些盲从。
唐晓辉和刘丹丹是一对理性的小夫妻。
刘丹丹则在怀孕期间,便买了育儿百科全书,产后恢复常识等书,学习了好几遍。一些重点注意事项,还都画了红线。
在他们夫妻俩的分工里,刘丹丹产后以照顾自己为主,抱宝宝等体力活儿交给唐妈妈和唐晓辉。
让产妇最看重的有两项服务,催乳和做月子餐。
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说,其实这两项服务的效用,都被社会夸大了。
在医学上,只有30%产妇是需要催乳的。最有效的催乳方法就是让宝宝多吸,“宝宝是最好的催乳师”。
章蓉娅认为,产妇的饮食也没宣传得那么特殊。最主要的就是少油,清淡,多喝水,多喝汤,多蛋白质摄入,营养均衡。“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有些夸张,炒作的成分居多。”
章蓉娅说,只要产妇多些理性,自学些护理常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天价月嫂便会理性回归。
要标准不要限价
为了规范市场,今年1月份,广州出台参考价,哈尔滨也表示出台新规。紧接着,这股限价风刮到了山东,2月初,青岛出台了市场指导价格,状元月嫂8小时月薪最高4000元的指导价出炉,江苏南京市也在酝酿限价。
对此,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指出,“天价”只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应干预,应让市场自身调节。
其实,与干预月嫂的收入相比,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建立规范详细的行业从业标准,包括统一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官方评定月嫂的等级等等,对家政公司也要建立相应的约束监督机制,避免管理不当造成种种纠纷。
因为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市场混乱,一些家庭与“履历雄厚”的月嫂签订合约后往往发现“物有不值”。
许多月嫂公司都试图让“月嫂”变得更职业。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并以公司名义颁发月嫂证。有了月嫂证,月嫂身价自然抬高。
参与培训的单位则是五花八门。
广州有媒体报道,当地权威培训机构有3家,市人社局下属的广州市就业训练中心、市妇联和市总工会家政培训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预见月嫂将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如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去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才是政府和大众最应关注的问题。同时,月嫂的教育也要有所突破,譬如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家政专业,培养月嫂“正规军”。如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工作忙碌和生活常识的匮乏,让不少人在生活中变得懒惰,并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某种意义上而言,“天价月嫂”与其说是市场制造的泡沫,倒不如说是我们过度依赖和盲目消费制造的束缚。生活的点滴,在安排中变得盲目和苍白,在自理中得到充实和乐趣。
(编辑/周南)
跟不上市场经济前进脚步,乱象便出现了。
龙年生子扎堆,天价月嫂受关注。据媒体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地请一位“金牌月嫂”,月薪已超过1.5万元,其收入远高于一个经过多年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
产妇都疯了?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谈及这个话题时懊丧地嘀咕了一句。她是个冷静的旁观者,她的宝宝4个多月。月子期间,她只是请父母过来搭把手。
相比章蓉娅,张钰没有那么冷静。
这名27岁的公司白领,已怀孕7个多月。她在市场转了一圈,发现龙年月嫂价格贵得离谱。她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赶快!找个靠谱的月嫂,涨幅快赶上黄金期的楼市了!”
自打张钰去北京朝阳妇幼保健医院做产检,每次都能碰见来拉活儿的月嫂。
几乎每位来者都强调,龙年月嫂是稀缺资源。“你看看这排队的孕妇,比地铁一号线的人都多,晚了就请不到好的了。”说着话,拉活者把公司宣传单塞进张钰怀里。
张钰溜了眼手里的价目表,特级月嫂11800元。她清楚地记得,四个月前,传单上印的是6800元。
张钰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想,“产妇们都疯了。”
良莠不齐的市场
1999年,下岗工人刘京云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月嫂公司,据说“月嫂”这个名字也是刘京云起的。此前,国内只有月子中心,通常租用三星级以上宾馆。那个年代,一个月子坐下来,收费万余元,这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2001年之后,月嫂日渐被市场接受。2005年,月嫂公司遍地开花的速度已经超出刘京云的预期,并在2008年达到了井喷。
这些月嫂公司各有各的生存途径:有的是老月嫂带着几个姐妹,靠一些老客户和去医院拉活;有的依靠人脉关系,“吃定”一家医院,通过医院介绍客户;也有的靠广告投入,在百度等搜索网站购买关键字和排名广告位。
一些刚成立几个月的小公司可能宣传成十年老店;公司里没人懂外语,却自称是涉外经营的国际公司。
月嫂市场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由清到浊的蜕变。
有月嫂给宝宝吃安眠药;有月嫂挑拨婆媳关系;有月嫂用冰水拍打宝宝的脸。在一些网络论坛上,高价请了月嫂的年轻父母们中,时时有人吐苦水,说被吹得如何十八般武艺齐全的月嫂,如何让妈妈们在月子里失望添堵。
张钰看到最离谱的帖子是:有月嫂要求雇主每天煮鸡汤给自己喝,并要求雇主每天保证月嫂两个苹果,每天晚上要看两集电视剧……
对于月嫂从业者良莠不齐、难辨真伪的担心,进一步使“金牌月嫂”的价格继续被炒高。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也推动广告成本增长。于是,月嫂公司纷纷抬高月嫂价格,摊薄成本。龙年伊始,年前还是6000元的档位,年后就涨到8000元。
“不涨价怎么行?如果维持原价,月嫂都会跑走。”2008年开办月嫂公司的张路军觉得,龙年天价月嫂,某种程度是行业合力所致。
月嫂也在有意无意地抬高身价。不少有经验的好月嫂都挂靠在好几个公司,哪个公司给的高,就去哪个公司。
需求成就身价底气
天价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对于天价的质疑,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庞大春表示,月嫂每天工作时间可能达到16至18个小时,折算下来,每小时报酬并不高。再者,月嫂不是每个月都有工作。“15000元工资只是个别现象。”
此外,月嫂的薪水虽高,但要挂靠月嫂公司,实际上在月嫂和公司之间强弱对比之下,很多都转化为月嫂公司的经营利润。
月嫂的高身价源于需求的增加。
应该说,月嫂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其价格完全是随行就市。龙宝宝扎堆增加了购买月嫂服务的基数。另外,大城市中日益普遍的独生子女现象,使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时间节点在提前,投入力度也在加大。需要聘请月嫂的人,一方面是缺乏常识,认为自己干不好这些事;另一方面是不屑于干这些事,认为这些事情琐碎、脏、累、不体面。月嫂因此就应市场需求而生,成为部分人特殊时期的依赖。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提升了月嫂的要价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月嫂市场涨声一片无可厚非。
理性泡沫才会灭
张钰的好友吴莉请过一名4800元的高级月嫂李阿姨。面试的时候,李阿姨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一到家里,承诺就不兑现。吴莉当时请月嫂的情形,和许多产妇一样,一是周围很多朋友都请,二是相信月嫂能提供专业服务。吴莉承认,当时有些盲从。
唐晓辉和刘丹丹是一对理性的小夫妻。
刘丹丹则在怀孕期间,便买了育儿百科全书,产后恢复常识等书,学习了好几遍。一些重点注意事项,还都画了红线。
在他们夫妻俩的分工里,刘丹丹产后以照顾自己为主,抱宝宝等体力活儿交给唐妈妈和唐晓辉。
让产妇最看重的有两项服务,催乳和做月子餐。
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说,其实这两项服务的效用,都被社会夸大了。
在医学上,只有30%产妇是需要催乳的。最有效的催乳方法就是让宝宝多吸,“宝宝是最好的催乳师”。
章蓉娅认为,产妇的饮食也没宣传得那么特殊。最主要的就是少油,清淡,多喝水,多喝汤,多蛋白质摄入,营养均衡。“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有些夸张,炒作的成分居多。”
章蓉娅说,只要产妇多些理性,自学些护理常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天价月嫂便会理性回归。
要标准不要限价
为了规范市场,今年1月份,广州出台参考价,哈尔滨也表示出台新规。紧接着,这股限价风刮到了山东,2月初,青岛出台了市场指导价格,状元月嫂8小时月薪最高4000元的指导价出炉,江苏南京市也在酝酿限价。
对此,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指出,“天价”只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应干预,应让市场自身调节。
其实,与干预月嫂的收入相比,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建立规范详细的行业从业标准,包括统一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官方评定月嫂的等级等等,对家政公司也要建立相应的约束监督机制,避免管理不当造成种种纠纷。
因为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市场混乱,一些家庭与“履历雄厚”的月嫂签订合约后往往发现“物有不值”。
许多月嫂公司都试图让“月嫂”变得更职业。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并以公司名义颁发月嫂证。有了月嫂证,月嫂身价自然抬高。
参与培训的单位则是五花八门。
广州有媒体报道,当地权威培训机构有3家,市人社局下属的广州市就业训练中心、市妇联和市总工会家政培训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预见月嫂将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如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去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才是政府和大众最应关注的问题。同时,月嫂的教育也要有所突破,譬如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家政专业,培养月嫂“正规军”。如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工作忙碌和生活常识的匮乏,让不少人在生活中变得懒惰,并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某种意义上而言,“天价月嫂”与其说是市场制造的泡沫,倒不如说是我们过度依赖和盲目消费制造的束缚。生活的点滴,在安排中变得盲目和苍白,在自理中得到充实和乐趣。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