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发泡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应用单纯的发泡疗法进行临床治疗,根据中医对失眠的诊疗标准划分为阴虚火旺型35例、心脾两虚型32例、痰热内扰型28例、肝郁化火型17例、心胆气虚型8例。将斑蝥、大蒜及生姜按照1∶5∶2的比例混合捣碎敷至正确穴位,常规敷药时间为24小时,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20例失眠患者中各类型失眠症状都得到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采取中医发泡疗法治疗失眠,保证了治疗手段的安全性而且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好等显著特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患者做到有效控制睡眠节律,从根本上治疗了失眠问题。
关键词:发泡疗法 失眠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7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87-01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中医理论领域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受其他病症影响导致人不得安卧;二是自身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眠。失眠是睡眠失常的一种表现,失眠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入睡困难、睡眠状态难以保持稳定、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及睡眠质量较差,因此又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失眠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不属于危重疾病的范畴,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持续严重的失眠症状能够引发神经衰弱、心悸、眩晕等病症并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药物依赖和痛苦。在中医治疗领域中治疗失眠的办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其他综合疗法。发泡疗法主要采用的是不同配方的中药捣碎敷贴与相关穴位之上,通过发泡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在此,笔者主要介绍对120例失眠患者应用单纯发泡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患者来源于我院内科门诊,符合失眠诊断标准。120患者中包含男性42例,女性78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4岁。根据失眠程度分析,120患者中包含轻度失眠患者、中度失眠患者和重度失眠患者。患者病程最短为期一周,最长达3年。经统计学处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精神疾病与诊断方案》即CCMD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结合《针灸临床辩证》将失眠分为五种类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痰热内扰型、肝郁化火型、心胆气虚型。阴虚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多因身体虚精亏,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具体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呜健忘,失眠症状以难以入睡为主;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临床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症状多表现为睡眠状态不稳定;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病因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较短,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病因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涉险临危,临床表现为睡眠状态障碍、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1.3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失眠的患者进行单纯发泡治疗的穴位选择也有所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阴虚火旺型选取太冲穴(双侧)、太溪穴(双侧)、冲阳穴(左侧)、神门穴(右侧)敷贴药剂;心脾两虚型选取神门穴(双侧)、冲阳穴(双侧)敷贴药剂;痰热内扰型选取冲阳穴(双侧)、太冲穴(右侧)服帖药剂;肝郁化火型选取太冲穴(双侧)、太冲穴(右侧)敷贴药剂;心胆气虚型选取神门穴(双侧)、太冲穴(双侧)、冲阳穴(右侧)敷贴药剂。药剂由斑蝥、大蒜及生姜按照比例1∶5∶2混合捣碎,敷贴时间为24小时。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失眠症状的环节情况来评定临床效果,具体划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痊愈和显效计入治疗有效率的统计和计算之中。治疗周期达到四周后进行疗效判断,患者恢复正常睡眠或睡眠时间≥6h,且睡眠状态稳定,睡眠质量良好视为痊愈;患者失眠症状得以缓解、睡眠时间增加值≥3h、睡眠状态基本稳定视为显效;患者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时间增加值≤3h视为有效;患者经过单纯发泡疗法进行治疗后无明显效果视为无效。
2 结果
各类型失眠患者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发泡疗法在中医领域又称为水灸或天灸,主要应用斑蝥、天南星、白芥子、大蒜等能够引起发泡的药物研末或捣碎敷贴至正确治疗疾病的穴位上,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发泡。应用这个原理来调节人体抗病能力、有效治疗疾病,作为中医领域传统的外治疗法具备治疗领域广泛、治疗手段安全等特点。应用发泡疗法治疗失眠相较于普遍使用的医药治疗,不具备依赖性和副作用。对120例患者应用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单纯发泡疗法,能够从根本上调整失眠患者的气血、阴阳极虚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目前中医发泡疗法通过药物服帖刺激皮肤、引起发泡,继而治疗疾病的具体原理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但其本身所具备的安全性和显著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应用更多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有效治疗失眠是我们未来临床实践中需要探索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宝殊.失眠痰热证病因病机研究及临床调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2] 张莉琴.失眠的中医辩证施护[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學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
[3] 邵世才.失眠的中医辨证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关键词:发泡疗法 失眠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7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87-01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中医理论领域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受其他病症影响导致人不得安卧;二是自身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眠。失眠是睡眠失常的一种表现,失眠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入睡困难、睡眠状态难以保持稳定、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及睡眠质量较差,因此又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失眠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不属于危重疾病的范畴,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持续严重的失眠症状能够引发神经衰弱、心悸、眩晕等病症并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药物依赖和痛苦。在中医治疗领域中治疗失眠的办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其他综合疗法。发泡疗法主要采用的是不同配方的中药捣碎敷贴与相关穴位之上,通过发泡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在此,笔者主要介绍对120例失眠患者应用单纯发泡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患者来源于我院内科门诊,符合失眠诊断标准。120患者中包含男性42例,女性78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4岁。根据失眠程度分析,120患者中包含轻度失眠患者、中度失眠患者和重度失眠患者。患者病程最短为期一周,最长达3年。经统计学处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精神疾病与诊断方案》即CCMD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结合《针灸临床辩证》将失眠分为五种类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痰热内扰型、肝郁化火型、心胆气虚型。阴虚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多因身体虚精亏,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具体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呜健忘,失眠症状以难以入睡为主;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临床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症状多表现为睡眠状态不稳定;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病因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较短,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病因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涉险临危,临床表现为睡眠状态障碍、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1.3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失眠的患者进行单纯发泡治疗的穴位选择也有所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阴虚火旺型选取太冲穴(双侧)、太溪穴(双侧)、冲阳穴(左侧)、神门穴(右侧)敷贴药剂;心脾两虚型选取神门穴(双侧)、冲阳穴(双侧)敷贴药剂;痰热内扰型选取冲阳穴(双侧)、太冲穴(右侧)服帖药剂;肝郁化火型选取太冲穴(双侧)、太冲穴(右侧)敷贴药剂;心胆气虚型选取神门穴(双侧)、太冲穴(双侧)、冲阳穴(右侧)敷贴药剂。药剂由斑蝥、大蒜及生姜按照比例1∶5∶2混合捣碎,敷贴时间为24小时。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失眠症状的环节情况来评定临床效果,具体划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痊愈和显效计入治疗有效率的统计和计算之中。治疗周期达到四周后进行疗效判断,患者恢复正常睡眠或睡眠时间≥6h,且睡眠状态稳定,睡眠质量良好视为痊愈;患者失眠症状得以缓解、睡眠时间增加值≥3h、睡眠状态基本稳定视为显效;患者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时间增加值≤3h视为有效;患者经过单纯发泡疗法进行治疗后无明显效果视为无效。
2 结果
各类型失眠患者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发泡疗法在中医领域又称为水灸或天灸,主要应用斑蝥、天南星、白芥子、大蒜等能够引起发泡的药物研末或捣碎敷贴至正确治疗疾病的穴位上,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发泡。应用这个原理来调节人体抗病能力、有效治疗疾病,作为中医领域传统的外治疗法具备治疗领域广泛、治疗手段安全等特点。应用发泡疗法治疗失眠相较于普遍使用的医药治疗,不具备依赖性和副作用。对120例患者应用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单纯发泡疗法,能够从根本上调整失眠患者的气血、阴阳极虚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目前中医发泡疗法通过药物服帖刺激皮肤、引起发泡,继而治疗疾病的具体原理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但其本身所具备的安全性和显著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应用更多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有效治疗失眠是我们未来临床实践中需要探索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宝殊.失眠痰热证病因病机研究及临床调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2] 张莉琴.失眠的中医辩证施护[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學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
[3] 邵世才.失眠的中医辨证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