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这是制约图书馆本身乃至整个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我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建设,对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谈谈对实现我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的思考。
资源共享起源于19世纪馆际互借运动,190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大会将资源共享的館际合作作为一个讨论主题使资源共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资源共享是大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发挥文献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课题和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省是一个地处西部的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经费紧张,长期以来我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十分低下。而自从上世纪末国家实行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以来,我省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科专业高速膨胀,使原来就十分紧张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高校都出现了学生平均藏书量下降的趋势,出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图书文献资源危机,各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加大经费投入,缩短借阅期限,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但由于对文献需求的增长远远高于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入数量的增长,因此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近几年贵州高校的升级和申报硕士、博士点的情况可以看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短缺,不仅已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而且已成了阻碍贵州高校发展的重大障碍。可见,在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不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才能有效的解决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短缺的危机。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政策导向、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科技水平、文献基础、人员素质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我省高校图书馆的实际,从整体上进行构思和把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集中同归的领导管理体制
要确保文献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必须建议一个有权威的职能机构,采用集中统一原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资源共享在体制上有所保障。应成立由省教育厅牵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构,对全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观调控管理,以强据有力的政府行为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十分重要,由政府的职能机构来履行并强化规划职能和调控指导职能,对贵州省各高校图书馆的关系进行协调,克服相互独立、分散发展、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建立起高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二、更新观念,树立合作思想
文献资源共享实际上是各协作馆的一种合作活动,它能否真正开展起来并取得成效,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者是否有合作的思想。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观念的禁锢和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制约,图书情报机构往往独来独往,合作精神不强。在藏书建设上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体系;在读者服务上拒借而不互借;在馆际关系上,虽然都受到来自经费、空间、人才等方面的困扰,但不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因此,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更新观念,即树立一种合作的思想。
三、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平衡机制
实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仅有合作思想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可能实现持续长久的资源共享,还必须注意各馆的切身利益。各协作馆的规模、基础、资源、人才不同,从而会直接导致文献资源共享中“输入”的不平衡。如果坚持文献资源共享的无偿化,使“输出”多的图书馆情报机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输入”多的图书情报机构也无需付出应有的代价,这种共享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的无偿化,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因此,应采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是互利互惠,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有偿化,让“输出”多的图书情报机构虽然付出一定的费用,但用较少的钱而获得较多的文献资源,它们也有利可图。这种利益平衡机制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当然,建立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四、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立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
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是“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基础建设,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该系统在北京设立了文理、工程、农业、医药四个全国性文献信息综合中心,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七个地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子网,以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为节点,连接进入“211工程”的所有学校,并于国外文献信息系统广泛联网,形成中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它的建立将形成未来中国学术图书馆网络的主干。这一系统本身整体性强、目标明确,各级节点任务清楚,资源布局合理。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根据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格局,建立本馆的文献资源。
五、加强网络化,标准化建设
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知、共享的平台,没有网络化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知、共享。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是信息交流、共享资源的必备条件。如果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没有实现标准化,技术设备再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标准系列应包括:信息加工标准(字符集、代码等)、信息记录标准(文献著录规则;机读目录格式、公共交换格式等)、信息检索标准(标引和分类、标引通用语言等)、信息传递标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等)以及文献资源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这些工作都应在有关职能机构的协调下进行。
六、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进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加大我省高校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建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其次是引进数据库,但一定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再次是加强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要建立标准的书目数据库,尽快实现联机编目。
实现我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发展,更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资源共享起源于19世纪馆际互借运动,190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大会将资源共享的館际合作作为一个讨论主题使资源共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资源共享是大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发挥文献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课题和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省是一个地处西部的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经费紧张,长期以来我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十分低下。而自从上世纪末国家实行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以来,我省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科专业高速膨胀,使原来就十分紧张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高校都出现了学生平均藏书量下降的趋势,出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图书文献资源危机,各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加大经费投入,缩短借阅期限,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但由于对文献需求的增长远远高于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入数量的增长,因此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近几年贵州高校的升级和申报硕士、博士点的情况可以看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短缺,不仅已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而且已成了阻碍贵州高校发展的重大障碍。可见,在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不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才能有效的解决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短缺的危机。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政策导向、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科技水平、文献基础、人员素质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我省高校图书馆的实际,从整体上进行构思和把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集中同归的领导管理体制
要确保文献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必须建议一个有权威的职能机构,采用集中统一原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资源共享在体制上有所保障。应成立由省教育厅牵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构,对全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观调控管理,以强据有力的政府行为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十分重要,由政府的职能机构来履行并强化规划职能和调控指导职能,对贵州省各高校图书馆的关系进行协调,克服相互独立、分散发展、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建立起高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二、更新观念,树立合作思想
文献资源共享实际上是各协作馆的一种合作活动,它能否真正开展起来并取得成效,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者是否有合作的思想。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观念的禁锢和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制约,图书情报机构往往独来独往,合作精神不强。在藏书建设上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体系;在读者服务上拒借而不互借;在馆际关系上,虽然都受到来自经费、空间、人才等方面的困扰,但不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因此,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更新观念,即树立一种合作的思想。
三、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平衡机制
实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仅有合作思想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可能实现持续长久的资源共享,还必须注意各馆的切身利益。各协作馆的规模、基础、资源、人才不同,从而会直接导致文献资源共享中“输入”的不平衡。如果坚持文献资源共享的无偿化,使“输出”多的图书馆情报机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输入”多的图书情报机构也无需付出应有的代价,这种共享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的无偿化,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因此,应采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是互利互惠,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有偿化,让“输出”多的图书情报机构虽然付出一定的费用,但用较少的钱而获得较多的文献资源,它们也有利可图。这种利益平衡机制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当然,建立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四、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立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
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是“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基础建设,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该系统在北京设立了文理、工程、农业、医药四个全国性文献信息综合中心,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七个地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子网,以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为节点,连接进入“211工程”的所有学校,并于国外文献信息系统广泛联网,形成中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它的建立将形成未来中国学术图书馆网络的主干。这一系统本身整体性强、目标明确,各级节点任务清楚,资源布局合理。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根据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格局,建立本馆的文献资源。
五、加强网络化,标准化建设
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知、共享的平台,没有网络化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知、共享。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是信息交流、共享资源的必备条件。如果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没有实现标准化,技术设备再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标准系列应包括:信息加工标准(字符集、代码等)、信息记录标准(文献著录规则;机读目录格式、公共交换格式等)、信息检索标准(标引和分类、标引通用语言等)、信息传递标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等)以及文献资源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这些工作都应在有关职能机构的协调下进行。
六、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进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加大我省高校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建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其次是引进数据库,但一定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再次是加强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要建立标准的书目数据库,尽快实现联机编目。
实现我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发展,更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