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引路
四贵兄弟
杜卫东
四贵是我兄弟,是出租车司机,北京叫“的哥”。饭后四贵领杏儿闲逛,常有人捏捏杏儿粉红的脸蛋,问他,呦,这小丫头俊,孙女还是外孙女?四贵便气不打一处来,瞪一双小眼吼:什么眼神儿呀?我闺女!也不能怪人家眼拙,四十不到,四贵的头顶就没了头发,再加上如沟壑纵横般的一脸皱纹,说他是五旬老翁也不为过。
我这个人就是不在意“颜值”,好好捯饬捯饬,也是一个型男。四贵如是说。
……
说起他开出租的经历,真让人感慨。
有一次,一个黑衣女士把手机落车上,四贵在仪表盘旁发现手机后,想着失主一定着急,她刚才进了贵友大厦,四贵琢磨着此刻返回兴许能找到。说来也巧,四贵回到贵友大厦,见黑衣女士正在路边俯首怏怏而行,他一点油门,汽车在她面前“嘎”一声停下,女士喊了一声,你会不会开车!待认出四贵,才堆出一脸惊喜,哟,师傅,原来是您呀,我的手机落您车上了。四贵挨了指责心中有点不快,便说,你说手机是你的,你叫它,它会应声吗?那女士也聪明,说我的手机我叫它自然会应声。言毕来到路旁的公用电话亭一拨号,那手机自然“嘟嘟”叫个不停。因为有了这个“插曲”,女士从四贵手中接过手机后,非但没有道谢,还瞪他一眼,扬长而去。
禀性难移,四贵好管闲事的毛病改也难。第二天,一早儿出车,快到晌午才拉了两趟活儿。打车的倒是不少,可是大都上车屁股还没坐稳,就火上房一样急着下车,嘴里还一劲儿说,您忙您忙,我再打辆车。四贵纳闷儿,这是怎么话说的,我吃的就是这碗饭,你们都下车了,我还上哪儿忙去?所以,当一位乘客又“故伎重演”时,他忍不住问,怎么回事啊?您是看我别扭还是怕我黑您?给句明白话。那乘客脑袋摆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朝仪表盘一努嘴儿,四贵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放在那儿的一个骨灰存放证和一个黑箍儿给闹的。昨天收车时,他拉了一趟活儿:从八宝山到崇文门外。客人到地方下了车,四贵从椅子上捡到这两样东西,他没多想,随手放在了仪表盘旁,不想却搅了自己生意。他一开始想摇下车窗扔出车外,又觉得不对劲儿,这种证件丢了不好补。看昨天那客人,一路无话,满脸阴云,像个孝子,不如抽空儿给人家送去!
他将物品收好,估摸着人家下班了,便凭着记忆找到崇外的那个小院儿。一敲门,开门的正是昨天那位。他也认出了四贵,一闪身关上房门,说兄弟,有话咱到外边聊。来到院外,他惊魂未定地解释道,老爷子不知道我把老太太这证给丢了,要是知道了非跟我拼命不可。我也没开发票,正发愁跟您联系不上呢!得,谢谢您了。说着掏出笔来在手掌心里记下四贵的车号,又从兜里掏出一百元钱……四贵急忙扔下一句“没耽误您的事就好”,返身上车,挥挥手离开。
那天快擦黑儿,一对儿恋人捧着一束花上了车,没话找话,师傅,干出租多好,想几点上班儿几点上班儿,想几点下班儿几点下班儿,又自在又能挣钱!四贵开始不太想搭理他们,从早晨六点出来,一直没咋歇。刚才妻子来电话,说已经炖好了猪蹄温了老酒,他急着回家。可是,这对恋人越说越离谱,就忍不住和他们掰扯起来,说到妻子、孩子和生活的艰辛,眼眶竟有些发酸。那对儿恋人开始还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嗓子眼蹦出一个个单音节的“噢”字敷衍,后来则被四贵的诉说打动,表情变得专注起来,目光中也多了关切与同情:啧,啧,真不容易大叔您。
这对恋人到一个小区门口下了车,四贵结过车费要走,那女孩儿像想起了什么,又“哎”一声叫住四贵说,大叔,今天是情人节,我把男朋友送我的这束花转送给您和您太太,愿你们天天都有好心情!四贵接过花,望着他们渐渐走远的背影,眼睛忽地一热,只觉得有两串水珠顺着脸颊慢慢流进嘴里,咂摸咂摸,苦中有甜。得,什么也甭说了——挂挡,给油,走车吧!
华灯初上,点燃万家灯火。四贵知道,其中有一扇窗子装满温馨,正等他回家。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26日,有删改)
技法借鉴
一、撷取生活“小浪花”。在“小人物”接地气的生活河流里,总有那么一些“浪花”,小而有味,闪烁着光。文中,女儿被“误读”后,四贵自我调侃为“型男”,表现的是四贵面对生活艰难时的开朗乐观。那个“黑衣女士”,接过落车上的手机后,竟然“瞪他一眼,扬长而去”,此朵“小浪花”虽然闹心,但却闪耀出四贵善良朴实的光华。以上“段子”都具有“小微”“底层”的特点,反映出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真是“小浪花,大情怀”。
二、添加调料“小幽默”。“一个骨灰存放证和一个黑箍儿”引发的故事,先是打车者“上车屁股还没坐稳,就火上房一样急着下车”,而后来者“故伎重演”,回话时还“脑袋摆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文章一番“解密”,令读者忍俊不禁,但幽默还在继续,失物者的一番解释和感激又令读者一笑。正是在这些“小幽默”中,四贵爽直和善、好管閑事、助人为乐的丰富个性表现得活灵活现,令读者见其人,明其心,感其神。
三、抒写暖人“小确幸”。现实生活中当然有艰难坎坷,但即使是身处底层的“小人物”,也不时会收获“小确幸”,享受时代暖意的吹拂。四贵“眼眶发酸”地诉说时,那对“恋人”的回应由表敷衍的“噢”变为体现关切同情的“啧,啧”,女孩儿还出人意料地将鲜花转赠四贵,令四贵眼睛发热……抒写如此的“小确幸”,文章基调便由不无些许无奈苦涩转为向善向阳向美,读者也就与四贵同暖同乐,传递出多色调社会的温暖底色。
老肖三笑
沈海兵
我们的班主任姓肖,年纪还不到“而立”,我们却都称他“老不笑(肖)”,因为他虽然年轻,却总板着脸(至少在我们面前)。不管是表扬我们,还是批评我们,甚至在唱歌的时候,他都严肃得像个白发老者,神情庄重,似乎永远在讲着一堂哲学课。他本来就是个政治老师,动辄来句:“我们要看清其中的矛盾,全面分析,依据马克思主义……”
老肖的严肃让他的笑容成了一件稀世之宝。对这件稀世之宝,同学们可没有太好的评论:“装酷吗?”“他是不是崇拜施瓦辛格?”“不,是效颦史泰龙。”“你猜他是不是做过整容手术,不会笑了?”“他真该学学自然美学。”
老肖的笑的确是件稀世之宝。
那次,我犯了个很大的错,像犯了罪一样失魂落魄,夜里梦见的尽是老肖那张脸。梦醒了也不敢睁眼,真怕老肖就在我的床边。
第二天,第一节课下课后,老肖真的朝我走过来。我吓得满头大汗。老肖凑到我跟前。这次,我惊奇地发现老肖的脸变了。他眼睛底下的肌肉生硬地向上挤,半天才将眼睛眯小了,但这对老肖来说毕竟有些难度,他的脸涨得通红——那是在笑吗?——也许吧!
“坐在角落里,是不是太热了?怎么满头大汗?”
——老肖,下次笑的时候,可别忘了将嘴咧开,那样可能好看一点。
不过,我还是心中不安,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老肖办公室的门,走到他的面前……这,就是他对我的第一次笑。
学校运动会上,我面对着一个我从未跳过的高度。跳过了,有机会夺冠,跳不过,只能是季军。我迟迟不敢上,裁判和同学们都很着急。这时,老肖来了。他背着手,看了看我,沉着脸,似乎要开骂了。我赶忙转过身去,不理他。他急了,喊了我一声,我只好看着他。他却来了个360度大转弯——不,是180度——他向我笑了笑,轻轻地说:“跳吧。”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像模像样地笑,发自内心的笑。我顿时轻松了许多,转过身,起跑,跳起,跃过了跳竿……
这是老肖对我的第二次笑,不知他这一笑练了多久——比上次进步多了。
第一笑,让我勇于面对;第二笑,让我敢于超越;至于第三笑,我至今还在耐心等着。尽管有人说等不到了,但我仍相信他最终会笑的——就凭我对老肖的了解。第三笑,也许在刚认识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
我想,那应是在我们的毕业典礼后。那时,我们将离开校园,留给这片土地的是惜别的泪光。而我们的“老不肖”定会微微一笑,舒一口气,然后,又憋足气,板下脸来,转身对着身后的弟子们叮咛:“马克思说……”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学生】
点评
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班主任老板着脸,不被大家喜欢,再通过实写老肖对“我”的两次笑,突出“老肖”令人生畏的外表中藏着的关心学生的“内热”,个性鲜明。而第三次笑是虚写,作者展开想象,想象“我们”顺利毕业后,老肖舒心一笑,这一想象,进一步涂上爱意和育德的暖色,把一位可敬可赞的普通班主任写活了。
四贵兄弟
杜卫东
四贵是我兄弟,是出租车司机,北京叫“的哥”。饭后四贵领杏儿闲逛,常有人捏捏杏儿粉红的脸蛋,问他,呦,这小丫头俊,孙女还是外孙女?四贵便气不打一处来,瞪一双小眼吼:什么眼神儿呀?我闺女!也不能怪人家眼拙,四十不到,四贵的头顶就没了头发,再加上如沟壑纵横般的一脸皱纹,说他是五旬老翁也不为过。
我这个人就是不在意“颜值”,好好捯饬捯饬,也是一个型男。四贵如是说。
……
说起他开出租的经历,真让人感慨。
有一次,一个黑衣女士把手机落车上,四贵在仪表盘旁发现手机后,想着失主一定着急,她刚才进了贵友大厦,四贵琢磨着此刻返回兴许能找到。说来也巧,四贵回到贵友大厦,见黑衣女士正在路边俯首怏怏而行,他一点油门,汽车在她面前“嘎”一声停下,女士喊了一声,你会不会开车!待认出四贵,才堆出一脸惊喜,哟,师傅,原来是您呀,我的手机落您车上了。四贵挨了指责心中有点不快,便说,你说手机是你的,你叫它,它会应声吗?那女士也聪明,说我的手机我叫它自然会应声。言毕来到路旁的公用电话亭一拨号,那手机自然“嘟嘟”叫个不停。因为有了这个“插曲”,女士从四贵手中接过手机后,非但没有道谢,还瞪他一眼,扬长而去。
禀性难移,四贵好管闲事的毛病改也难。第二天,一早儿出车,快到晌午才拉了两趟活儿。打车的倒是不少,可是大都上车屁股还没坐稳,就火上房一样急着下车,嘴里还一劲儿说,您忙您忙,我再打辆车。四贵纳闷儿,这是怎么话说的,我吃的就是这碗饭,你们都下车了,我还上哪儿忙去?所以,当一位乘客又“故伎重演”时,他忍不住问,怎么回事啊?您是看我别扭还是怕我黑您?给句明白话。那乘客脑袋摆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朝仪表盘一努嘴儿,四贵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放在那儿的一个骨灰存放证和一个黑箍儿给闹的。昨天收车时,他拉了一趟活儿:从八宝山到崇文门外。客人到地方下了车,四贵从椅子上捡到这两样东西,他没多想,随手放在了仪表盘旁,不想却搅了自己生意。他一开始想摇下车窗扔出车外,又觉得不对劲儿,这种证件丢了不好补。看昨天那客人,一路无话,满脸阴云,像个孝子,不如抽空儿给人家送去!
他将物品收好,估摸着人家下班了,便凭着记忆找到崇外的那个小院儿。一敲门,开门的正是昨天那位。他也认出了四贵,一闪身关上房门,说兄弟,有话咱到外边聊。来到院外,他惊魂未定地解释道,老爷子不知道我把老太太这证给丢了,要是知道了非跟我拼命不可。我也没开发票,正发愁跟您联系不上呢!得,谢谢您了。说着掏出笔来在手掌心里记下四贵的车号,又从兜里掏出一百元钱……四贵急忙扔下一句“没耽误您的事就好”,返身上车,挥挥手离开。
那天快擦黑儿,一对儿恋人捧着一束花上了车,没话找话,师傅,干出租多好,想几点上班儿几点上班儿,想几点下班儿几点下班儿,又自在又能挣钱!四贵开始不太想搭理他们,从早晨六点出来,一直没咋歇。刚才妻子来电话,说已经炖好了猪蹄温了老酒,他急着回家。可是,这对恋人越说越离谱,就忍不住和他们掰扯起来,说到妻子、孩子和生活的艰辛,眼眶竟有些发酸。那对儿恋人开始还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嗓子眼蹦出一个个单音节的“噢”字敷衍,后来则被四贵的诉说打动,表情变得专注起来,目光中也多了关切与同情:啧,啧,真不容易大叔您。
这对恋人到一个小区门口下了车,四贵结过车费要走,那女孩儿像想起了什么,又“哎”一声叫住四贵说,大叔,今天是情人节,我把男朋友送我的这束花转送给您和您太太,愿你们天天都有好心情!四贵接过花,望着他们渐渐走远的背影,眼睛忽地一热,只觉得有两串水珠顺着脸颊慢慢流进嘴里,咂摸咂摸,苦中有甜。得,什么也甭说了——挂挡,给油,走车吧!
华灯初上,点燃万家灯火。四贵知道,其中有一扇窗子装满温馨,正等他回家。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26日,有删改)
技法借鉴
一、撷取生活“小浪花”。在“小人物”接地气的生活河流里,总有那么一些“浪花”,小而有味,闪烁着光。文中,女儿被“误读”后,四贵自我调侃为“型男”,表现的是四贵面对生活艰难时的开朗乐观。那个“黑衣女士”,接过落车上的手机后,竟然“瞪他一眼,扬长而去”,此朵“小浪花”虽然闹心,但却闪耀出四贵善良朴实的光华。以上“段子”都具有“小微”“底层”的特点,反映出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真是“小浪花,大情怀”。
二、添加调料“小幽默”。“一个骨灰存放证和一个黑箍儿”引发的故事,先是打车者“上车屁股还没坐稳,就火上房一样急着下车”,而后来者“故伎重演”,回话时还“脑袋摆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文章一番“解密”,令读者忍俊不禁,但幽默还在继续,失物者的一番解释和感激又令读者一笑。正是在这些“小幽默”中,四贵爽直和善、好管閑事、助人为乐的丰富个性表现得活灵活现,令读者见其人,明其心,感其神。
三、抒写暖人“小确幸”。现实生活中当然有艰难坎坷,但即使是身处底层的“小人物”,也不时会收获“小确幸”,享受时代暖意的吹拂。四贵“眼眶发酸”地诉说时,那对“恋人”的回应由表敷衍的“噢”变为体现关切同情的“啧,啧”,女孩儿还出人意料地将鲜花转赠四贵,令四贵眼睛发热……抒写如此的“小确幸”,文章基调便由不无些许无奈苦涩转为向善向阳向美,读者也就与四贵同暖同乐,传递出多色调社会的温暖底色。
老肖三笑
沈海兵
我们的班主任姓肖,年纪还不到“而立”,我们却都称他“老不笑(肖)”,因为他虽然年轻,却总板着脸(至少在我们面前)。不管是表扬我们,还是批评我们,甚至在唱歌的时候,他都严肃得像个白发老者,神情庄重,似乎永远在讲着一堂哲学课。他本来就是个政治老师,动辄来句:“我们要看清其中的矛盾,全面分析,依据马克思主义……”
老肖的严肃让他的笑容成了一件稀世之宝。对这件稀世之宝,同学们可没有太好的评论:“装酷吗?”“他是不是崇拜施瓦辛格?”“不,是效颦史泰龙。”“你猜他是不是做过整容手术,不会笑了?”“他真该学学自然美学。”
老肖的笑的确是件稀世之宝。
那次,我犯了个很大的错,像犯了罪一样失魂落魄,夜里梦见的尽是老肖那张脸。梦醒了也不敢睁眼,真怕老肖就在我的床边。
第二天,第一节课下课后,老肖真的朝我走过来。我吓得满头大汗。老肖凑到我跟前。这次,我惊奇地发现老肖的脸变了。他眼睛底下的肌肉生硬地向上挤,半天才将眼睛眯小了,但这对老肖来说毕竟有些难度,他的脸涨得通红——那是在笑吗?——也许吧!
“坐在角落里,是不是太热了?怎么满头大汗?”
——老肖,下次笑的时候,可别忘了将嘴咧开,那样可能好看一点。
不过,我还是心中不安,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老肖办公室的门,走到他的面前……这,就是他对我的第一次笑。
学校运动会上,我面对着一个我从未跳过的高度。跳过了,有机会夺冠,跳不过,只能是季军。我迟迟不敢上,裁判和同学们都很着急。这时,老肖来了。他背着手,看了看我,沉着脸,似乎要开骂了。我赶忙转过身去,不理他。他急了,喊了我一声,我只好看着他。他却来了个360度大转弯——不,是180度——他向我笑了笑,轻轻地说:“跳吧。”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像模像样地笑,发自内心的笑。我顿时轻松了许多,转过身,起跑,跳起,跃过了跳竿……
这是老肖对我的第二次笑,不知他这一笑练了多久——比上次进步多了。
第一笑,让我勇于面对;第二笑,让我敢于超越;至于第三笑,我至今还在耐心等着。尽管有人说等不到了,但我仍相信他最终会笑的——就凭我对老肖的了解。第三笑,也许在刚认识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
我想,那应是在我们的毕业典礼后。那时,我们将离开校园,留给这片土地的是惜别的泪光。而我们的“老不肖”定会微微一笑,舒一口气,然后,又憋足气,板下脸来,转身对着身后的弟子们叮咛:“马克思说……”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学生】
点评
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班主任老板着脸,不被大家喜欢,再通过实写老肖对“我”的两次笑,突出“老肖”令人生畏的外表中藏着的关心学生的“内热”,个性鲜明。而第三次笑是虚写,作者展开想象,想象“我们”顺利毕业后,老肖舒心一笑,这一想象,进一步涂上爱意和育德的暖色,把一位可敬可赞的普通班主任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