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CO2驱油机理及其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c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CO2驱油做为提高原油采收率重要举措而被应用于各大油田,在增强驱油效果的同时还能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文针对胡尖山油田安83区长63储层不同的CO2注入方式和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开展了注CO2后地层原油的膨胀实验、细管实验。结果表明:经细管实验测定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2.2 MPa,低于当前实际油藏地层压力16MPa,因而在地层条件下可以实现混相;CO2的注入使地层油饱和压力、膨胀系数和气油比增加,粘度和密度降低。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四组天然岩心和一组人造裂缝岩心进行了CO2混相驱、CO2非混相驱、水驱后CO2混相驱、水驱后CO2非混相驱的驱油效率、驱替压力和水驱后的CO2混相驱和CO2非混相的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四组裂缝不发育天然岩心,CO2混相驱效果最好,驱替效率平均为81.8%,水驱后CO2混相驱次之,驱替效率平均为71.5%,再次是水驱后CO2非混相驱,驱替效率平均为68%,驱替效果最不好的是CO2非混相驱,驱替效率平均为66.4%。且渗透率越大,驱替效率越高,驱替压力越小,含水率越低;对于裂缝相对发育程度较高的岩心最优的CO2注入方式是水驱后CO2混相驱,驱替效率为57.5%,水驱后CO2非混相驱次之,驱替效率为55.1%,再次是CO2混相驱,驱替效率为52.3%,驱替效果最不好的是CO2非混相驱,驱替效率为37.2%。同时,对一组天然岩心和一组人造裂缝岩心分别在三种气水比和三种段塞的情况下进行气水交替驱实验。结果表明:天然岩心驱油效果最高的是混相驱,最优的组合是CO2段塞体积为0.05PV,气水比为1:1,驱替效率为83.2%。人造裂缝岩心驱油效果最好的是混相驱,最优的CO2段塞尺寸为0.2PV,气水比为1:2,驱油效率是62.23%。综合对比得出:裂缝相对不发育的天然岩心和裂缝相对发育程度较高的岩心驱油效果最佳的CO2注入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最佳的气水比和段塞组合为1:1,0.05PV和1:2,0.2PV。
其他文献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Ag负载含量的Ag/Bi VO4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并对其相结构,形貌,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的引入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率,
目的:建立2种不同的HPLC法测定赣南脐橙中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含量,通过比较,得出适合赣南脐橙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粒
非毒性甲状腺肿是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腺肿大 ,症状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用甲状腺制剂抑制治疗的疗效不肯定 ,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禁忌或拒绝外科治疗。 1 31  I治疗非毒性
史无前例的欧洲难民危机对欧洲国家和欧盟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科隆集体性侵案发生以后,欧洲难民危机的政治影响更加显著。在欧洲民族国家的层面上,难民问题导
为了讨论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水溶性组分在霾天气下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2007年6月10日至2008年5月29日对南京市大气细粒子PM2.5进行了采样,用PM2.5在线监测浓度、
工业是城市能源活动CO2排放的最重要部门,核算工业部门CO2排放以及合理的减排情景分析是城市碳减排的关键内容。该研究以区域终端消费电热力产品CO2排放系数为基础,建立终端
通过腐蚀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性能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与X射线衍射仪(XRD)对20钢和L245NS钢在CO2驱油反排水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钢和L245NS钢的腐
为了解决单56超稠油油藏单纯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CO2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单56超稠油60℃单纯热水驱油效率仅26.5%,当温度达到150℃时才会有理想的吞
针对低渗油藏CO2驱中后期因油井方向性气窜,开井时率低,以及部分高产气井计量误差大等问题,通过地层油/CO2高压物性实验、高温高压微观模型驱替实验和CO2-原油细管等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延长油田J区块CO2驱相态,根据细管实验得到工区最小混相压力,考虑地层破裂压力计算井口最大注气压力,结合工区目前井口注气压力分析了CO2驱相态。结果表明,工区CO2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