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珍藏在久远记忆里的一个名字,散发着青嫩的芬芳,充满着野性的泼辣。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以其悠扬清脆的歌声绚烂了我纯真可爱的少年。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细嚼之后仍咂磨无穷,齿颊留香。
——荞荞儿,多像一个淳朴清俊的乡下女孩。
荞荞儿,你还能想起来么?就是那种攀附于麦秸上面,生性泼辣、开紫红小花,荚如豌豆又小于豌豆的荞荞儿呀。三十岁向上的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人,是不会忘记的,我们那一代人,谁不曾拿它做过玩具,谁不曾吃过它,谁又不曾和它交上朋友,玩出一份好心情好景致?
荞荞儿,是我们童年少年的好朋友好玩伴哪!春天了,麦子拔节时,我们就在盼,荞荞儿怎么还不开花呀?看,蚕豆早开花了,睁着一双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豌豆也开花了,张开了水红粉白的翅膀,想飞是不是?可是荞荞儿就不着急。我们着急呀!
过不多久,上学路上,仔细一看,嗨!荞荞儿开花了。我们好高兴,只要它开花,还怕它不结果么?于是更加急切地等待,上学放学途中,拔茅针时也要巴巴地搜寻一番,别等它结了荚,我们还不知道呀。
放心,荞荞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恋爱何时出嫁,能瞒得住乡下的孩子么?
有那么一天,一位小伙伴猛然惊呼一声:嘿!荞荞儿长荚子了。是么?我们纷纷走进麦田,弯腰,仔细寻找,找那青青嫩嫩小小巧巧的荞荞儿,找上一只,就小心地掐下来,掐得汁液直流,小东西怕疼是不是?别太娇气。孩子们非常利索地将荚子自背部一侧轻轻剖开,剜去仁丹般大小的小种子,折其尾部,含之口中,抿唇、鼓腮、吹气,“嘻嘻——”它笑了,闭上唇,“哔哔——”它又唱了。这下子田野上热闹起来了,一会儿“嘻嘻”一会儿“哔哔”,功夫深者,还可模拟出画眉、黄鹂、夜莺一般的歌声。那歌声或婉转悠扬或高亢激越,脆刮刮的,亮堂堂的,类似口琴一般的呼啸,一阵紧接一阵,伴随这哨声的,是麦田四处的黄雀、野鸡、喜鹊、隔断鸟等各种鸟儿口中发出的和谐啼鸣。哨音、鸟鸣浑然一体,婉转清脆,亮丽悦耳。不过,若这种哨音过于嘈杂,又有几分像是水乡女人在吵架了。便是吵架,也是极动听的。孩子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就那样胸无城府地吹着哨子回了家,吹得暮鸦归巢,吹得鸭子上栏,吹得农夫赶着耕牛收工,吹得炊烟袅袅升上了天空,吹得凉月子出来瞧热闹,吹出了水乡恬淡温情的黄昏……
荞荞儿不光可做成哨子,更让孩子们高兴的还是它的可口美味,那种美味有点像青豌豆,但又比豌豆嫩,比豌豆香,比豌豆解馋。其豆粒碧绿如玉,煮熟后,粉嘟嘟的香喷喷的,嚼之舌间,芬芳四溢,沁肺清心,怎么也吃不够。
当荞荞儿结的荚子成熟了,还未老成时,就可以摘荞荞儿了,这时麦子泛黄,田野里到处是麦香,到处是一种让人愉悦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孩子们可不管那么多,三四个人说说笑笑,嘴里“嘻嘻”“哔哔”吹着荞荞儿哨子,手里则飞快地摘着饱满的荞荞儿,一会儿就是一大捧,回家加一瓢水,烧两把穰草,放点细盐,锅里顿时溢出一股醉人的清香,馋得孩子们等不得凉,马上吃下了肚,吃完了,尚不过瘾,再去摘。地里反正多的是,永远也摘不完。实在太馋了,干脆就在地里拔点枯草,烧了吃,又是别样的一种清香滋味。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还有人吃荞荞儿么?没了。但是摘荞荞儿做口哨,煮荞荞儿当零食的那种乐趣,现在的孩子又如何才能体会到?他们只能从肯德基从汉堡包里去品尝童年的快乐了吧?
当然随着现代农业的向前推进,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在用多了诸如百草枯、除草醚……层出不穷的农药之后,谁还敢吃荞荞儿?想找,怕也芳踪难觅了。
如此说来,想要品尝荞荞儿做出来的美味小食,是再也不能够了。
那天外出郊游,在欣赏异地的山水之余,不经意间竟也能找到一两株荞荞儿,止不住就想起了家乡的金黄麦浪古铜后背黧黑笑脸,想起了家乡的野垛圩埂石板码头涟涟柔波,想起了家乡的乌篷船青砖路鱼鳞瓦芦苇滩,想起了童年少年的种种趣事种种人物,无奈时空转换客居他乡……家在远方,亲人在远方,远方,那才是我的根哪!
这么一想,禁不住就心中惆怅起来。止不住掐了一只荞荞儿,含之口中,抿唇,鼓腮,吹出一支儿时熟悉的旋律,在血色残阳中,匆匆逃离了那一片山水。
今天读到顾村言先生的散文《采薇采薇》,说《诗经》之《周南·草虫》篇中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及《诗经》中的《小雅·采薇》,从“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里面的那个“薇”,就是野豌豆苗,也叫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顾先生又翻开《毛诗品物图考》,查找到插图,才豁然开朗。并说,家乡方言中,读走了音,便唤作“荞荞儿”了。这么一说,实在是振奋人心,要知道,《诗经》中那些古奥清香的植物,虽说与今天的生活相隔了几千年,但它在读者眼里永远是鲜活和亲切的。何况这采薇而食的故事,养育了一个品性高洁的典故呢。而生活在水乡的孩子,谁不曾有过采薇的经历,谁心中不拥有一个美丽的采薇的故事?插图/peipeilee
发稿/沙群
——荞荞儿,多像一个淳朴清俊的乡下女孩。
荞荞儿,你还能想起来么?就是那种攀附于麦秸上面,生性泼辣、开紫红小花,荚如豌豆又小于豌豆的荞荞儿呀。三十岁向上的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人,是不会忘记的,我们那一代人,谁不曾拿它做过玩具,谁不曾吃过它,谁又不曾和它交上朋友,玩出一份好心情好景致?
荞荞儿,是我们童年少年的好朋友好玩伴哪!春天了,麦子拔节时,我们就在盼,荞荞儿怎么还不开花呀?看,蚕豆早开花了,睁着一双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豌豆也开花了,张开了水红粉白的翅膀,想飞是不是?可是荞荞儿就不着急。我们着急呀!
过不多久,上学路上,仔细一看,嗨!荞荞儿开花了。我们好高兴,只要它开花,还怕它不结果么?于是更加急切地等待,上学放学途中,拔茅针时也要巴巴地搜寻一番,别等它结了荚,我们还不知道呀。
放心,荞荞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恋爱何时出嫁,能瞒得住乡下的孩子么?
有那么一天,一位小伙伴猛然惊呼一声:嘿!荞荞儿长荚子了。是么?我们纷纷走进麦田,弯腰,仔细寻找,找那青青嫩嫩小小巧巧的荞荞儿,找上一只,就小心地掐下来,掐得汁液直流,小东西怕疼是不是?别太娇气。孩子们非常利索地将荚子自背部一侧轻轻剖开,剜去仁丹般大小的小种子,折其尾部,含之口中,抿唇、鼓腮、吹气,“嘻嘻——”它笑了,闭上唇,“哔哔——”它又唱了。这下子田野上热闹起来了,一会儿“嘻嘻”一会儿“哔哔”,功夫深者,还可模拟出画眉、黄鹂、夜莺一般的歌声。那歌声或婉转悠扬或高亢激越,脆刮刮的,亮堂堂的,类似口琴一般的呼啸,一阵紧接一阵,伴随这哨声的,是麦田四处的黄雀、野鸡、喜鹊、隔断鸟等各种鸟儿口中发出的和谐啼鸣。哨音、鸟鸣浑然一体,婉转清脆,亮丽悦耳。不过,若这种哨音过于嘈杂,又有几分像是水乡女人在吵架了。便是吵架,也是极动听的。孩子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就那样胸无城府地吹着哨子回了家,吹得暮鸦归巢,吹得鸭子上栏,吹得农夫赶着耕牛收工,吹得炊烟袅袅升上了天空,吹得凉月子出来瞧热闹,吹出了水乡恬淡温情的黄昏……
荞荞儿不光可做成哨子,更让孩子们高兴的还是它的可口美味,那种美味有点像青豌豆,但又比豌豆嫩,比豌豆香,比豌豆解馋。其豆粒碧绿如玉,煮熟后,粉嘟嘟的香喷喷的,嚼之舌间,芬芳四溢,沁肺清心,怎么也吃不够。
当荞荞儿结的荚子成熟了,还未老成时,就可以摘荞荞儿了,这时麦子泛黄,田野里到处是麦香,到处是一种让人愉悦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孩子们可不管那么多,三四个人说说笑笑,嘴里“嘻嘻”“哔哔”吹着荞荞儿哨子,手里则飞快地摘着饱满的荞荞儿,一会儿就是一大捧,回家加一瓢水,烧两把穰草,放点细盐,锅里顿时溢出一股醉人的清香,馋得孩子们等不得凉,马上吃下了肚,吃完了,尚不过瘾,再去摘。地里反正多的是,永远也摘不完。实在太馋了,干脆就在地里拔点枯草,烧了吃,又是别样的一种清香滋味。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还有人吃荞荞儿么?没了。但是摘荞荞儿做口哨,煮荞荞儿当零食的那种乐趣,现在的孩子又如何才能体会到?他们只能从肯德基从汉堡包里去品尝童年的快乐了吧?
当然随着现代农业的向前推进,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在用多了诸如百草枯、除草醚……层出不穷的农药之后,谁还敢吃荞荞儿?想找,怕也芳踪难觅了。
如此说来,想要品尝荞荞儿做出来的美味小食,是再也不能够了。
那天外出郊游,在欣赏异地的山水之余,不经意间竟也能找到一两株荞荞儿,止不住就想起了家乡的金黄麦浪古铜后背黧黑笑脸,想起了家乡的野垛圩埂石板码头涟涟柔波,想起了家乡的乌篷船青砖路鱼鳞瓦芦苇滩,想起了童年少年的种种趣事种种人物,无奈时空转换客居他乡……家在远方,亲人在远方,远方,那才是我的根哪!
这么一想,禁不住就心中惆怅起来。止不住掐了一只荞荞儿,含之口中,抿唇,鼓腮,吹出一支儿时熟悉的旋律,在血色残阳中,匆匆逃离了那一片山水。
今天读到顾村言先生的散文《采薇采薇》,说《诗经》之《周南·草虫》篇中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及《诗经》中的《小雅·采薇》,从“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里面的那个“薇”,就是野豌豆苗,也叫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顾先生又翻开《毛诗品物图考》,查找到插图,才豁然开朗。并说,家乡方言中,读走了音,便唤作“荞荞儿”了。这么一说,实在是振奋人心,要知道,《诗经》中那些古奥清香的植物,虽说与今天的生活相隔了几千年,但它在读者眼里永远是鲜活和亲切的。何况这采薇而食的故事,养育了一个品性高洁的典故呢。而生活在水乡的孩子,谁不曾有过采薇的经历,谁心中不拥有一个美丽的采薇的故事?插图/peipeilee
发稿/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