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人格魅力是凭自身的修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教育主体的特点等决定的。作为教师要从加强自身修养,寓情于教和爱岗敬业、敢于创新等几个角度入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师德建设;人格魅力;塑造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而这力量却是通过理想的人格魅力发挥的。所以,在师德优化过程中,塑造教师理想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教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一、对教师人格魅力的理解
自古以来,人们对“师”一字尤为敬重。如《礼记·学记》言:“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从明道、治国等方面体现了“师”的重要性。故而,我们也可以从我国深远的国学底蕴中找出为师,特别是为大学之师的思想精髓。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训练——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机器人,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见,作为知识和品质教育载体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理解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这一般是以个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于人格魅力,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的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养的综合。
二、塑造人格魅力的必要性
1.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具有一种神圣性和特殊性。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在于: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工作、生活及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理念更新的程度决定师生参与的热度,决定教师人格魅力的效果,决定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首先,教师的教学具有示范性。因为学生具有一种向师的心理倾向,所以教师是学生的行为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资源意识、效率意识和充分的洞察力,从而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改变单打独斗的教学局面。其次,教师教学具有复杂性。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是会发展变化的,具有能动性,人又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必须统一思想,更新理念,要认识到凝聚在教师身上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非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备又无法替代的。最后,教师教学具有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成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生一旦成才,他所做的贡献就具有长效性。目前我们所学的各门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决于老师上课的时候对其德育内涵的发掘程度。
2.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是由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因此在人格魅力的塑造上,更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人品和学识是一种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力量。一般来说,应对主要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估。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多样性,不可能统一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力求形成一套科学、全面、适用面宽的指标体系。
另外,当代大学生虽然备受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与未来准备面对的充满竞争的社会,使他们倍感压力。因此,学生真正佩服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教师一定是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高尚的师德,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洋溢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的教师,而这些都集中在教师的人格品位上。
3.教学优势互补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的基础
注重教学相长是教师魅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相长是指教师注重听取学生见解,更换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常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教师魅力的形成,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成的,其成功依赖于双方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方面的调动和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形成教师魅力就必须将学生的学习程度类型进行优势互补,取得学生的信任。一方面,教师在某些领域必须于学生思维之外点击,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方向感兴趣;另一方面,需要创建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与之配套。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资源优势,将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传统德育资源中的有效形式、经典内容与学生学习知识相结合,如进行演讲比赛、开设专业教员心理健康辅导班等,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策宣讲活动也可以要求师生参加,使师生逐渐融入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实现教学优势互补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第(Witty)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的信件,概括出一名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①友善的态度:“好的课程犹如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到温暖”;②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孩子般戏弄”;③仁慈和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疼”;④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⑤兴趣广泛:“她常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⑥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⑦良好仪表: “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舒畅”;⑧公正:“她会给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⑨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⑩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11}坦率:“当她发现自己有错时,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12}有方法:“忽然间,我领悟了,竟然没有发觉是因为她的引导。”
通过以上这12个方面的概括,笔者认为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外在的言行举止上。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内在精神境界的外化,是教师内在人格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一方面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另一方面要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自身仪表、言谈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此外要在不断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努力做到超越自我,这是教师追求人格魅力的理想境界。教师要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在意志上,具有目标明确、行为坚定、思想积极主动等一系列优良品质;在理智上,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想象丰富,逻辑思维有较强敏锐力;在情绪上,保持乐观开朗的品质,振奋豁达的心境,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善于控制情绪。一步步地努力攀登,从而达到理想境界。
2.寓情于教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有喜怒哀乐。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是用语言来交流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对教师的爱,希望与之合作,心甘情愿接受教师的教育。在语言交流的前提下,教师要学会用真心去爱,爱的语言才能在自然之中流淌,这就是所谓的“以情感人”。 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爱,孩子从老师这里感受到并学会了关心、理解、信任。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德育。
3.爱岗敬业,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创造型教师。21世纪最受欢迎的教师,将是富有创造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容忍学生的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倾泻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潮水;让他们在沐浴人类文明之光的同时,内心充溢着超越前人的渴盼和激情。这样的教师才是富有创造力的魅力四射的教师。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 车洪波.教师人格——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7).
[2] 敏霞,谢继红.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与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
[3] 周莹.高山景行 润物无声——论大学教师人格的作用及内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 李元卿.带着感情来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10-22(5).
关键词:师德建设;人格魅力;塑造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而这力量却是通过理想的人格魅力发挥的。所以,在师德优化过程中,塑造教师理想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教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一、对教师人格魅力的理解
自古以来,人们对“师”一字尤为敬重。如《礼记·学记》言:“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从明道、治国等方面体现了“师”的重要性。故而,我们也可以从我国深远的国学底蕴中找出为师,特别是为大学之师的思想精髓。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训练——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机器人,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见,作为知识和品质教育载体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理解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这一般是以个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于人格魅力,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的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养的综合。
二、塑造人格魅力的必要性
1.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具有一种神圣性和特殊性。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在于: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工作、生活及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理念更新的程度决定师生参与的热度,决定教师人格魅力的效果,决定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首先,教师的教学具有示范性。因为学生具有一种向师的心理倾向,所以教师是学生的行为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资源意识、效率意识和充分的洞察力,从而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改变单打独斗的教学局面。其次,教师教学具有复杂性。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是会发展变化的,具有能动性,人又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必须统一思想,更新理念,要认识到凝聚在教师身上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非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备又无法替代的。最后,教师教学具有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成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生一旦成才,他所做的贡献就具有长效性。目前我们所学的各门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决于老师上课的时候对其德育内涵的发掘程度。
2.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是由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因此在人格魅力的塑造上,更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人品和学识是一种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力量。一般来说,应对主要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估。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多样性,不可能统一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力求形成一套科学、全面、适用面宽的指标体系。
另外,当代大学生虽然备受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与未来准备面对的充满竞争的社会,使他们倍感压力。因此,学生真正佩服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教师一定是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高尚的师德,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洋溢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的教师,而这些都集中在教师的人格品位上。
3.教学优势互补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的基础
注重教学相长是教师魅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相长是指教师注重听取学生见解,更换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常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教师魅力的形成,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成的,其成功依赖于双方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方面的调动和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形成教师魅力就必须将学生的学习程度类型进行优势互补,取得学生的信任。一方面,教师在某些领域必须于学生思维之外点击,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方向感兴趣;另一方面,需要创建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与之配套。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资源优势,将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传统德育资源中的有效形式、经典内容与学生学习知识相结合,如进行演讲比赛、开设专业教员心理健康辅导班等,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策宣讲活动也可以要求师生参加,使师生逐渐融入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实现教学优势互补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第(Witty)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的信件,概括出一名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①友善的态度:“好的课程犹如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到温暖”;②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孩子般戏弄”;③仁慈和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疼”;④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⑤兴趣广泛:“她常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⑥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⑦良好仪表: “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舒畅”;⑧公正:“她会给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⑨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⑩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11}坦率:“当她发现自己有错时,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12}有方法:“忽然间,我领悟了,竟然没有发觉是因为她的引导。”
通过以上这12个方面的概括,笔者认为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外在的言行举止上。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内在精神境界的外化,是教师内在人格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一方面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另一方面要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自身仪表、言谈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此外要在不断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努力做到超越自我,这是教师追求人格魅力的理想境界。教师要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在意志上,具有目标明确、行为坚定、思想积极主动等一系列优良品质;在理智上,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想象丰富,逻辑思维有较强敏锐力;在情绪上,保持乐观开朗的品质,振奋豁达的心境,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善于控制情绪。一步步地努力攀登,从而达到理想境界。
2.寓情于教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有喜怒哀乐。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是用语言来交流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对教师的爱,希望与之合作,心甘情愿接受教师的教育。在语言交流的前提下,教师要学会用真心去爱,爱的语言才能在自然之中流淌,这就是所谓的“以情感人”。 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爱,孩子从老师这里感受到并学会了关心、理解、信任。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德育。
3.爱岗敬业,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创造型教师。21世纪最受欢迎的教师,将是富有创造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容忍学生的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倾泻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潮水;让他们在沐浴人类文明之光的同时,内心充溢着超越前人的渴盼和激情。这样的教师才是富有创造力的魅力四射的教师。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 车洪波.教师人格——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7).
[2] 敏霞,谢继红.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与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
[3] 周莹.高山景行 润物无声——论大学教师人格的作用及内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 李元卿.带着感情来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