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时期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淡化GDP”指标将成为将成为这次转型时期规划纲要的重要思路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分析了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机制,创新在产业内部的扩散效应及向关联产业的辐射效应;其次针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湖北省R&D投入作为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说明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对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分析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技术创新测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人们将创新活动看作是一个线性过程,即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因此人们认为技术创新取决于创新投入。人们自然将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作为测度玩不玩的主要指标。后来随着技术创新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认识到技术创新的过程并不遵从上述纯属模式。1986年,克莱因和罗森堡提出了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式”。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出现了名义高度化的现象,实际高度化不足的虚高度化。本文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来分析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强调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尽快成长更替,打破原有产业结构低水平的均衡,实现少数高科技、高效率产业的超前发展,然后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库诺特(Cournot,1838)寡头竞争模型可以说是纳什均衡的最早版本,它比纳什(Nash,1950)本人的定义早了100多年。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借鉴了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来分析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创新从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分析
2.1创新的含义
在经济学范畴,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形成了最初的创新理论。本文中所讲的创新分为两个方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两个方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制度创新则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2.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分析
2.2.1技术创新在产业内部的扩散效应
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技术在产业内部的扩散实际上是技术在企业之间的扩散。对于技术创新的扩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的S—曲线模型。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因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以及其他商业用途上,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产业内部各企业在寻求竞争优势的过程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而依靠技术创新所获取的竞争优势不能长期存在,技术创新必然会被其它企业采用,这样企业必须进行新的技术创新。在这样不断创新,不断扩散,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2.2.2技术创新向产业外的辐射效应
技术创新扩散(innovation diffusion)是技术创新大过程的一个后续子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运动过程。当产业内技术扩散到一定阶段时,该产业会对外部的关联产业形成产业关联效应,即该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使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3.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任何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区域产业政策是针对区域产业结构问题而制定的有关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实现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生产力,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布局合理,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政策在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2.实现区域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区域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资源在地域空间上的有效配置而制定的政策,其基本作用在于弥补市场机制在区域配置资源中的缺陷,实现资源空间配置的合理化和效益的高度化,无论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还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都是为了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充分自由流动,以提高生产力布局的空间效益和宏观结构效益。
3.实施区域产业政策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因地制宜从各区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 湖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湖北省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形成了以汽车、电力、钢铁、纺织、电子、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烟草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在近年来,湖北省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产业,战略产业逐渐发挥作用,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提升。与全国相比, 全省39 个大类行业的优势状况可以分成四类: 一是具有优势的产业, 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电力、钢铁、化学纤维、通信设备、金属制造、烟草; 二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 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优势有所减弱。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印刷业、造纸业、文教体育用品; 三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在全国的优势,虽不够突出, 但发展前景较好, 主要是建材、石化、医药、饮料、农产品加工业; 四是竞争力偏弱的产业, 在全国不具有优势, 主要是皮革、橡胶制品业。
从湖北工业发展态势看, 目前初步形成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工业和以光机电一体化为龙头的光电子信息、激光、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产业。但是湖北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及高耗能产业拉动,产业层次不够高,工业增长科技含量低。
5.发挥湖北省区域优势
区域优势是指地区在区域分工过程中的有得条件。它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区域分工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发挥区域优势就是要在众多绝对优势中强调最大优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劣势最小者。
以历史、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湖北不仅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也有后发地区的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更有突出的科教、人才优势,特别 是随着国际国内格局的深度调整,各种优势叠加,这些优势的综合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6.增加在创新方面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将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引导、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对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给予奖励。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
7. 鼓励制度创新,形成协调有有序的产业结构
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环境建设。知识产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移等制度和政策,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做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工作,确保核心技术获得专利保护。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各项制度。商务部门要研究制定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对外贸易政策,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研究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风险化解机制,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服务体系。科技、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要客观、科学评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价值和市场前景,努力提供优良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STONEMAN P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echnology Polic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 WHITTAKER D H .Managing Innovation : a Study of British and Japanese Factori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 JON S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Entreprises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M] .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1998
[5] PAUL G .Structur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王云平,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4
[7] 赵玉林,《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关键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分析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技术创新测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人们将创新活动看作是一个线性过程,即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因此人们认为技术创新取决于创新投入。人们自然将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作为测度玩不玩的主要指标。后来随着技术创新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认识到技术创新的过程并不遵从上述纯属模式。1986年,克莱因和罗森堡提出了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式”。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出现了名义高度化的现象,实际高度化不足的虚高度化。本文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来分析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强调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尽快成长更替,打破原有产业结构低水平的均衡,实现少数高科技、高效率产业的超前发展,然后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库诺特(Cournot,1838)寡头竞争模型可以说是纳什均衡的最早版本,它比纳什(Nash,1950)本人的定义早了100多年。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借鉴了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来分析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创新从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分析
2.1创新的含义
在经济学范畴,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形成了最初的创新理论。本文中所讲的创新分为两个方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两个方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制度创新则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2.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分析
2.2.1技术创新在产业内部的扩散效应
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技术在产业内部的扩散实际上是技术在企业之间的扩散。对于技术创新的扩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的S—曲线模型。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因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以及其他商业用途上,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产业内部各企业在寻求竞争优势的过程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而依靠技术创新所获取的竞争优势不能长期存在,技术创新必然会被其它企业采用,这样企业必须进行新的技术创新。在这样不断创新,不断扩散,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2.2.2技术创新向产业外的辐射效应
技术创新扩散(innovation diffusion)是技术创新大过程的一个后续子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运动过程。当产业内技术扩散到一定阶段时,该产业会对外部的关联产业形成产业关联效应,即该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使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3.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任何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区域产业政策是针对区域产业结构问题而制定的有关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实现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生产力,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布局合理,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政策在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2.实现区域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区域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资源在地域空间上的有效配置而制定的政策,其基本作用在于弥补市场机制在区域配置资源中的缺陷,实现资源空间配置的合理化和效益的高度化,无论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还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都是为了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充分自由流动,以提高生产力布局的空间效益和宏观结构效益。
3.实施区域产业政策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因地制宜从各区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 湖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湖北省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形成了以汽车、电力、钢铁、纺织、电子、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烟草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在近年来,湖北省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产业,战略产业逐渐发挥作用,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提升。与全国相比, 全省39 个大类行业的优势状况可以分成四类: 一是具有优势的产业, 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电力、钢铁、化学纤维、通信设备、金属制造、烟草; 二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 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优势有所减弱。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印刷业、造纸业、文教体育用品; 三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在全国的优势,虽不够突出, 但发展前景较好, 主要是建材、石化、医药、饮料、农产品加工业; 四是竞争力偏弱的产业, 在全国不具有优势, 主要是皮革、橡胶制品业。
从湖北工业发展态势看, 目前初步形成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工业和以光机电一体化为龙头的光电子信息、激光、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产业。但是湖北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及高耗能产业拉动,产业层次不够高,工业增长科技含量低。
5.发挥湖北省区域优势
区域优势是指地区在区域分工过程中的有得条件。它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区域分工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发挥区域优势就是要在众多绝对优势中强调最大优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劣势最小者。
以历史、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湖北不仅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也有后发地区的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更有突出的科教、人才优势,特别 是随着国际国内格局的深度调整,各种优势叠加,这些优势的综合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6.增加在创新方面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将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引导、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对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给予奖励。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
7. 鼓励制度创新,形成协调有有序的产业结构
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环境建设。知识产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移等制度和政策,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做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工作,确保核心技术获得专利保护。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各项制度。商务部门要研究制定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对外贸易政策,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研究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风险化解机制,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服务体系。科技、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要客观、科学评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价值和市场前景,努力提供优良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STONEMAN P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echnology Polic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 WHITTAKER D H .Managing Innovation : a Study of British and Japanese Factori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 JON S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Entreprises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M] .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1998
[5] PAUL G .Structur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王云平,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4
[7] 赵玉林,《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