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人才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其唯物主义认识论,荀子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人才的界定、选拔、任用与考核等问题做了详细的地阐述。他所提出的“尚贤使能”,“ 论德而定次, 量能而授官”,“越逾好士”等人才理念不仅对当时产生过深远影响,更为现代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提供了宝贵借鉴。
  关键词 荀子人才理念现代价值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人才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荀子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先秦人才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正是中国奴隶制度走向彻底崩溃、封建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荀子站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进步立场上,主张变革,主张前进。在推进变革过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便日益突显出来。尽管荀子的人才思想在《荀子》一书中没有专门列出,但在其论述社会政治问题时已谈及人才问题,因此他的人才思想是渗透在他社会政治与哲学思想中的。本文旨在就荀子的人才理念作一概括性分析。
  一、人才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荀子人才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源于其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荀子》第十七章天论中,荀子论述了一系列有关天人关系的问题,其中指出,“治乱非天”“治乱非时”“治乱非地”,“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与“天”无关的,决定社会治乱,国家命运的是“人”而不是“天”。荀子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致天命而用之”,“天地官而万物役”,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人类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治理国家,不可寄希望于上天的恩赐,“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君子要“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这样才能“日进”。因此,基于唯物主義认识论,荀子尤为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二、人才的界定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荀子所说的人才呢?在《荀子》一书中尽管还没有形成“人才”概念,但其在“君子”“圣人”的界定与论述中却已经流露出“人才”概念的意义。
  (一)“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首先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本性是恶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伪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说“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即圣人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的。因此,在荀子看来,要成为人才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勤奋好学。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为“君子”和“圣人”。从《荀子 劝学》中的“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里可以看出,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圣人。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真心积累,长期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才能成为人才。荀子说“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天下之权称也”。在他看来,圣人是最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国家需要这样的领导人才才能够兴旺发达。
   (二)“既知且仁”。
  《荀子 子道》中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荀子对人才的界定主要在“仁”和“知”这两个方面,一个人既有才智又有仁德,哪里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呢。“仁”即是品德,荀子认为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品行是判断一个人才最基本的标准。而知即是才智,是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知而不仁, 不可; 仁而不知, 不可; 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也就是说,荀子认为一个人才既要有良好的个人修为,也要有优秀的个人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好的个人修为荀子认为应该“忠信而不谀, 谏争而不谄, 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 是案曰是, 非案曰非, 是事中君之义也。”
  三、人才的选拔
  荀子在《成相》这篇著作中写道“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即人世间的灾祸,往往就是愚昧无知而陷害忠良;而对于君主来说,没有贤臣辅佐,就像瞎子无人领路,不知走向何方。那么,应该怎样选拔人才呢?荀子提出以下几点:
  (一)“越逾好士”。
  荀子认为取士的首要条件是“无越逾不见士”,只有“越逾好士”才能得到贤能之士。“越逾好士”是指超越等级界限去礼贤下士。荀子是较早提出打破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他提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 不能属于礼义, 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 积文学, 正身行, 能属于礼义, 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的理念。即说明,只要具备人才的界定标准,无论出身贵贱高低,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荀子对奉行王道的君主说:“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也就是说要想使国家强盛,就必须从大处着眼来治理国家,就必须不顾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顾地位的高低,选拔、重用人才。
  (二)“宗其贤良,辨其殃孽”。
  荀子认为取士的另一条原则是选拔那些贤能良善的人,即德才兼备之人;同时要认清罪人和奸邪。执政者要“重义轻利”“泛利兼爱”,要“尚贤推德”,而绝对不能任用小人来“争宠嫉贤”“妒功毁贤”,只有这样,才能“顺以达”,才能“国家既治,四海平”。
  四、人才的任用
  (一)“论德而定次, 量能而授官”。
  在人才的任用方面,荀子指出要严格按照“论德而定次, 量能而授官”的理念来实行。即根据品德的高低选拔人才,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不要任人为亲,要德才并举,任人为贤。荀子具体论述了不同官职对能力的要求,即量才用人的标准:“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也就是说,不同德才的人要委以不同的重任,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君子之所谓贤者, 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 君子之所谓知者, 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谓也;君子之所谓辩者, 非能遍辩人之所辩之谓也; 君子之所谓察者, 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谓也”由此可见,荀子不求遍能遍知之人才,而需专攻之人才,即能够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扬长避短。
  (二)“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在问及如何治理国家时,荀子把人才的任用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认为对于品德高尚且有才能的人,要不按级别破格录用;对于无德无能的人,要立刻罢免。用人不分高低贵贱,不局限于出身背景,任人为贤,这体现了用人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对于那些无功无德人的罢免要当机立断,这又体现了录用人才的唯一性和高效性。
  (三)“衡听、显幽、重明、退奸”。
  作为君主,在选拔出优秀人才之后,更应该给这些人才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用人时应当广泛地听取意见、发觉隐匿的人才、表彰贤明的人、斥退奸邪的人。荀子在考虑怎样任用人才时,不仅向人才本身提出要求,也从用人一方提出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
  五、人才的考核
  (一)“校之以礼”。
  在人才的使用、考核方面,荀子一方面强调实践性,在实践中考核人才的能力,“知虑取舍, 稽之以成; 日月积久, 校之以功。”根据人才实际工作成果来评判人才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强调全面性,“校之以礼, 而观其能安敬也; 与之举措迁移, 而观其能应变也; 与之安燕, 而观其能无流 也; 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 而观其能无离守也。彼诚有之者, 与诚无之者, 若白黑然, 可诎邪哉!”即既要检验人才的工作成果,更要从言行,品德等其他方面考核人才。
  (二)“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荀子将人才的道德操守摆在很高的位置,因此道德操守也是人才考核的重要内容:“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这里的道德操守是指权势利禄不能使他屈服,人多势众不能使他移心,天下万物不能使他动摇。
  六、现实意义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社会、时代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重要因素。有了人才,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社会才能进步发展,人民也才能够安居乐业。尽管荀子所在的时代距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他的思想不能完全符合当今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研究探讨荀子的人才观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于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借鉴价值。
  (一)怎样才能成为人才。
  1. 终生学习。
  荀子在对人才的界定中,明确提出,“君子”要能够“学不可以已”。要想成为人才,首要条件是永无止境地学习。这一点与当今社会的“终生学习”的思想不谋而合。荀子认为圣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持之以恒地努力研习才能达到的。然而现代社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则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
  2. 德才兼备。
  荀子指出人才必须“既知且仁”。作为人才,仅有才智却缺少德行或只有品行却没有知识,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人才应当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即德才兼备。对照荀子的这一标准,当下有一些人拥有了较高的学历便自称人才,然而事实上不仅没有真才实学和能力,更没有德行。这样的人是万万不能被封为人才的。
  (二)怎样才能用好人才。
  1. 重塑选拔标准。
  首先,选拔人才时应当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当今社会明显重才有余,重德不足。在人才界定時往往认为学历高者即是人才,熟不知如果一个人缺少道德品性的修养,就算业务技术水平再高也算不得人才。其次,要建立统一的选拔人才之标准。通过客观一致的评判标准选拔,任何人都有竞争岗位的权利。而没有达到选拔要求的人,无论身家背景如何,都应被撤除不应被录用。在崇尚人人平等的几天,这种选拔人才的基本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 改善用人环境。
  荀子说“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面对真正的人才,用人者应当以礼待之,并且用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德治人才能营造和谐的用人环境。同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实施任人唯贤的政策。还要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例如根据人才的不同类型而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要让人才能在最恰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贡献。否则就是对人才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果,无法最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3. 拓宽考核范围。
  对于人才的考核,应该从实际工作成绩中出发,不应将考核内容局限在简单的应试模式,而应该通过人才是否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工作中尽快且妥善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来评判人才的优劣。而且对人才的考核不应该简单认为是工作业绩的考核,人才的品德修养,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这些因素都应该成为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荀子[J].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董治安,张忠纲.荀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3]姜红,荀子之性恶论简释[J].理论与实践,2011,(01):3.
  [4]戚国民,卢康霞.荀子的人才思想解析[J].安徽文学,2009,(11):175.
  [5]万宝方,王国炎.荀子"尚贤使能"的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7):47-49.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法在我国诞生之日起,就与民法有着结不开的情缘。本文从社会背景角度,论述这两法的发展历程,解读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民法經济法发展  一、经济法和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法源于罗马市民法,产生于罗马简单的商品经济社会,复兴于中世纪晚期(12—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与文艺复兴同步。这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利益的获取主要取决于自身。加之启蒙运动对个人人格独立、平等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新型军事变革中,士官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摆在士官英语教学实施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如何改进英语教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军械士官英语教材并重发展  军械士官是我军军械装备维修和保障的专门人才,其自身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了解武器装备的原理与构造,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我军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新型军事变革中,陆续装备
期刊
摘要苗族民间法,虽然是非正式的规范,但是在苗族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国家法一起,共同规范当地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主要调查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了解当地的民间法,分析苗族民间法在非诉讼领域中的适用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分析了苗族民间法在非诉讼领域的适用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包括苗族民间法怎样进入非诉讼领域,其适用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总结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例如,规范苗族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一教育问题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单纯从教育的角度去解决不行,必須从本源性、关键性、体制性问题问题入手,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政府、家庭、学校、社会整体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一、治本性对策:让儿童不再留守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性做了一点分析,尤其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识上,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时代创新改革和谐 凝聚力 践行  2006年10月
期刊
摘要“二艾”—艾自新、艾自修是明嘉靖年间云南白族地区著名的理学家,他们崇尚儒家道统,分别著有《艾云苍语录》、《艾雪苍语录》及《邓川州志》。他们对教育有很深刻的见解,提出了“敬”、“宽严适中”、“求其放心”、“家教民主”等教育思想,并看到了教育对气质改变的作用,从而丰富发展了云南古代教育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二艾 “敬”“求其放心”“宽严适中”“家教民主”  “二艾”作为宋明时期云南大理地区著名的理
期刊
摘要日语助词“は”有很多用法,其中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句子中表示对比。表示对比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式对比句,一类是暗示对比句。本文主要探讨“は”的暗示对比用法,通过对助词“は” 暗示对比意义的理解来弄清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关键词助词“は”暗示对比探究  日语助词“は”有很多用法,其中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句子中表示对比。表示对比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式对比句,一类是暗示对比句。明式对比句是指
期刊
摘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我们需要对实践的基本思想做出与时俱进的全新解构,“大实践”才能使我们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实践现实大实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但在马克思哲学的长期演化中,对实践的定义与限定的范围在不断缩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所指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人所特有的活动。但在我们今天所涉
期刊
摘要环保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与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一起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它即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又是技术保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推動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环保产业的需求持续强劲。  (二)随着环保产
期刊
摘要“垃圾雕塑艺术”是艺术家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设计活动,实现对各类生活垃圾的二次利用,它不仅延伸了雕塑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起到一定的欣赏、装饰与环境美化功能,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宣传作用。本文正是从环保的角度,系统分析“垃圾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对环保理念的传播和践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希望能够对现实的“垃圾雕塑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意义。  关键词环保理念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