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活力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电流做功”一课为例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基于教学实践,我以"电流做功"一节课为例,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做法与思考。
其他文献
黄梅戏是安徽省最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安庆、桐城、怀宁等地区。2006年5月,安徽黄梅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种类的音乐文化给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地方戏曲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保护与传承地方戏曲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加大黄梅戏的推广力度、完善评审制度,以提高黄梅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设置启迪思维的教学提问,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着力将基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融入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形成相应的物理概念,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自省,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我国海藻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其利用主要集中于食品、饲料和保健品生产等少数方面,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途径有待进一步开发。海藻多糖是海藻细胞壁重要组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但因其聚合度高、黏度大、溶解性差,很难被机体吸收利用。海藻多糖经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可降解为海藻寡糖,其溶解性和生理学活性显著提升,更适合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饲料、农业等诸多领域。基于酶法开发海藻寡糖绿色制备技术,具有传统方法不
基于多桩型复合地基理论,将长短桩应用于复合桩基的加固设计中。针对某高层住宅楼桩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对桩基加固设计方案选择进行了比选,提出了采用补较长钻孔灌注桩加固处理预应力管桩基础的方案,并对该加固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沉降变形稳定,未出现不均匀沉降及主体结构倾斜,取得了良好的加固处理效果。
<正>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防线,参照省疫情防控办《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措施指引》(省疫情防控办[2020]135号),市疫情防控办组织专家修订了《温州市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一、需要戴口罩的情形1.到医疗机构就诊、探视、陪护的人员,或者其他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2.水产品、冷冻食品和农副产品仓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运输、选购上述产品的司乘人员、采
期刊
<正>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促使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帮助幼儿养成终身受用的文明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促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习惯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分层施教在一
期刊
目的:探讨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抑郁及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30名中小学班主任为被试,采用教师情绪劳动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及自评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结果:①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职业倦怠与情绪劳动知觉、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191,-0.135,-0.240,P<0.01),与表层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258,
“百苗图”是对清嘉庆年间担任贵州八寨理苗同知的陈浩在综合典籍记载和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编撰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各抄本的统称,其中多有对贵州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详实记录和生动描绘。从“百苗图”各抄本可以看出:清末民初贵州地区彝苗、彝汉、侗汉、苗汉、布汉等民族交往频繁,交往方式多样,交流密切,在语言、服饰、文教、习俗等方面深度交融,实现了同一文化事项的多民族共有共享。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土壤环境当中,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和超标问题日益凸显。当污染土壤受到降雨过程的侵袭,会对周围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造成巨大的威胁。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治理方面受到高度关注。目前相关研究表明,生物炭对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这些研究忽略了生物炭对于实际环境的影响,并且会改变降雨条件下土壤的流失特征。本研究以酸性红壤为研
抬狗祈雨作为一项祈雨攘灾的仪式,源自明清止于解放前后,广泛流传于南方七省(川、湘、鄂、粤、桂、滇、黔)的村落中。抬狗祈雨仪式以“犬崇拜”为核心内涵,糅合了宗教祭祀和交感巫术的仪轨,受民间物候和村落环境的影响,在南方各省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抬狗祈雨仪式链接了大旱环境下的社会各群体,既缓和了农村社会矛盾,也成为了底层民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在抬狗祈雨仪式的消亡过程中,其转变成为了民间舞蹈与教育故事,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