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在教学观念、方法、模式、手段和过程方面都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宜《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任务设计要有“真实”性。
所谓“真实的任务”,就是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如果设计的“任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追求形式,那样就失去了“任务驱动”的意义。例如,讲完“画图”中的一些基本工具和命令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学校或家乡;学习了“Word2000字处理软件”,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贺卡、设计小报等任务。只有“真实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着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大家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哪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比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学中我们必须完成的是基本任务,而对于探索性任务只是鼓励、指导他们尝试操作。这样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了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三、任务设计要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任务布置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规定一些基本要求,具体内容由学生去“自主选择”、“自由发挥”,而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思考和尝试空间。如在讲授“演示文稿的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中至少要包含四张“幻灯片”,要求第一张“幻灯片”用“项目清单”版式,并且为每一张“幻灯片”都设置“动画效果”。至于“演示文稿”反映什么主题、每页“幻灯片”的内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设计模板”等等,都不做规定要求。当然,反映的主题一定要健康,制作要美观。学生在见到这个“任务”后,都跃跃欲试,充满了信心。因为这个任务没有“框框”,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证明“我能行”,决不示弱!
四、任务设计要有延伸性。
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水电费的上缴情况,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协作精神,体现了“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一堂“任务”设计精巧的信息技术课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
一、任务设计要有“真实”性。
所谓“真实的任务”,就是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如果设计的“任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追求形式,那样就失去了“任务驱动”的意义。例如,讲完“画图”中的一些基本工具和命令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学校或家乡;学习了“Word2000字处理软件”,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贺卡、设计小报等任务。只有“真实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着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大家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哪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比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学中我们必须完成的是基本任务,而对于探索性任务只是鼓励、指导他们尝试操作。这样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了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三、任务设计要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任务布置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规定一些基本要求,具体内容由学生去“自主选择”、“自由发挥”,而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思考和尝试空间。如在讲授“演示文稿的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中至少要包含四张“幻灯片”,要求第一张“幻灯片”用“项目清单”版式,并且为每一张“幻灯片”都设置“动画效果”。至于“演示文稿”反映什么主题、每页“幻灯片”的内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设计模板”等等,都不做规定要求。当然,反映的主题一定要健康,制作要美观。学生在见到这个“任务”后,都跃跃欲试,充满了信心。因为这个任务没有“框框”,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证明“我能行”,决不示弱!
四、任务设计要有延伸性。
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水电费的上缴情况,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协作精神,体现了“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一堂“任务”设计精巧的信息技术课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