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在化工行业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险性评价和管理理论始于1983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首先提出,并将其划分为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剂量-反应评价(Dose 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评价(Exposure assessment)和危险度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4个阶段[1].自此,围绕危险性评价与管理的4个阶段对环境污染物致机体危害的危险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2-3].危险度评价与管理模式是由多步骤组成的,关于识别、分析和评价职业危害,确定危险度水平和管理危险度的一个系统的关联过程。

其他文献
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决定于2011年10月14日-10月1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2011年全国急性中毒与急危重病救治研讨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急诊医学新进展》学习班”。会议主要围绕急诊危重病医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百草枯”等临床常见毒物急性中毒发病机制、救治等主题展开研讨。大会拟邀请20余位国内外急诊危重症领域的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ISM)对60Coγ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生成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不予注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予照射)、模型+ISM给药组在60Coγ射线照射前后腹腔注射ISM,0.04ml/g,2次/d,连续注射6d,照射后第4天取股骨骨髓制备有核细胞悬液,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C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