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内容有:治理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农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缺乏长远规划和一致贯彻力。并探讨了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内容有:小流域治理,封禁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对开发建设进行监督,最后总结了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13-02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水肥损失,耕地沙漠化和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从而引发相对严重的生态灾难。这就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要求山、水、路、田等能够协调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1 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1.1 治理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
即便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强,但是当前人们的保护意识还难以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需求。农业发展模式不够合理,降低耕地土壤质量,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以及不科学的开垦等[1]。同时,各个矿产的开发,产生大量的矿渣和土石,流入到沟渠当中,导致河床升高,河道堵塞,从而增加了生态隐患。
1.2 农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
广大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不是十分合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相对缓慢,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慢等。虽然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农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性,但因为意识形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导致山区社会经济整体增长缓慢,农业生产成为解决农民温饱的总要内容,从而出现耕地开发不合理的现象,引发水土流失.
1.3 缺乏长远规划和一致贯彻力
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需制定长远的治理目标。但是部分地区制定的治理目标缺乏长远性,在水土保持规划上,缺乏合理性[2]。此外,治理水土流失需要很长的时间、见效较慢,而治理工作人员需要换届,从而导致治理工作出现断层。导致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影响。
2 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2.1 小流域治理
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要求相关部门将治理工作和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之间相互协调。此后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得到提高。能够让每小流域的粮食、油料和饲料等达到供需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农民经济效益增加,才能够促使山区水土保持巩固。
以北方的一些土石地区为例,我国对这一地区开展了20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建设水平梯田、水浇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可以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还为坡地退耕提供一定帮助。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在山区地带和丘陵地带等,并不是粮食生产基地,对此山区粮食生产不是第一目标。在这些区域只要保持粮食的自给自足[3]。对小流域水土治理过程中,建设水平梯田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对治理措施进行综合配置。同时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原因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进行综合配置。从山顶到山坡再到渠道,形成一种更立体形式的防护体系。在一些北方地区,山区治理过程中,需结合人口多、土层薄、干旱灾害频发的特点,重点对梯田工程、坡面蓄水工程和干旱灾害工程等进行治理,从而有效拦截蓄泥沙,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保障。
2.2 封禁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自然修复能力主要是指生态系统植被自然恢复,植被生态修复能力。土石山区地区,水热条件对于植被的生长带来有利影响。以某山区为例,该地经过长期治理,植被覆盖率已经在75%以上。但是,即便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但是这些植被主要分配在深山区,也就是没有人类的干扰和破坏,会提升生态修复能力。
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投资少、见效快,容易被推广[4]。但是对于部分山区,人口密度大,加上山区的土层相对较薄,土地生产能力较低,为了促使山区区域的群众生存和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必须要保持有大面积的农田和经济林,对生态修复措施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仍旧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因此,对山区而言,需要先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生产条件,同时还能够对生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
2.3 对开发建设进行监督
对于一些土石山区,预防水土流失的工作体系不是十分完善。例如贵州地区,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道路建设的不断加速,在进行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水土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破坏了河道下游水土环境,导致水库严重淤积,同时还有地面坍塌现象发生。《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贵州地区及时制定了相应实施办法,还建立和配套的法规,对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批,进一步推动了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的建设[5]。在这一基础上,各个水土保持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方案审批,将征收“两费”以及查处大案要案为着手点,获得一定效果。
3 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
在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治理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治理中,难免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如果不能对发展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就难以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因此需要坚持经济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只要这样才能够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促进水土保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求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懈努力。人们要坚持治理,從而防止水土流失情况越加严重,从而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过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分析,需提供相应解决措施,这是有效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法及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108~109.
[2]李宗杰,宋玲玲,田 青,张 富.陇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0):132~137.
[3]高春泥,程金花,陈晓冰.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北京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02):69~77.
[4]刘顺英,陈世发,苏艳芳,姜艳君.以农户行为为视角的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以韶关沙坪镇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25(03):17~21.
[5]邹碧莹,丁 美,籍春蕾,王春梅,赵言文.江苏省丘陵山区及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评估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01):156~160+180.
收稿日期:2018-7-6
关键词: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13-02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水肥损失,耕地沙漠化和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从而引发相对严重的生态灾难。这就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要求山、水、路、田等能够协调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1 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1.1 治理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
即便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强,但是当前人们的保护意识还难以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需求。农业发展模式不够合理,降低耕地土壤质量,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以及不科学的开垦等[1]。同时,各个矿产的开发,产生大量的矿渣和土石,流入到沟渠当中,导致河床升高,河道堵塞,从而增加了生态隐患。
1.2 农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
广大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不是十分合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相对缓慢,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慢等。虽然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农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性,但因为意识形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导致山区社会经济整体增长缓慢,农业生产成为解决农民温饱的总要内容,从而出现耕地开发不合理的现象,引发水土流失.
1.3 缺乏长远规划和一致贯彻力
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需制定长远的治理目标。但是部分地区制定的治理目标缺乏长远性,在水土保持规划上,缺乏合理性[2]。此外,治理水土流失需要很长的时间、见效较慢,而治理工作人员需要换届,从而导致治理工作出现断层。导致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影响。
2 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2.1 小流域治理
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要求相关部门将治理工作和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之间相互协调。此后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得到提高。能够让每小流域的粮食、油料和饲料等达到供需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农民经济效益增加,才能够促使山区水土保持巩固。
以北方的一些土石地区为例,我国对这一地区开展了20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建设水平梯田、水浇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可以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还为坡地退耕提供一定帮助。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在山区地带和丘陵地带等,并不是粮食生产基地,对此山区粮食生产不是第一目标。在这些区域只要保持粮食的自给自足[3]。对小流域水土治理过程中,建设水平梯田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对治理措施进行综合配置。同时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原因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进行综合配置。从山顶到山坡再到渠道,形成一种更立体形式的防护体系。在一些北方地区,山区治理过程中,需结合人口多、土层薄、干旱灾害频发的特点,重点对梯田工程、坡面蓄水工程和干旱灾害工程等进行治理,从而有效拦截蓄泥沙,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保障。
2.2 封禁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自然修复能力主要是指生态系统植被自然恢复,植被生态修复能力。土石山区地区,水热条件对于植被的生长带来有利影响。以某山区为例,该地经过长期治理,植被覆盖率已经在75%以上。但是,即便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但是这些植被主要分配在深山区,也就是没有人类的干扰和破坏,会提升生态修复能力。
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投资少、见效快,容易被推广[4]。但是对于部分山区,人口密度大,加上山区的土层相对较薄,土地生产能力较低,为了促使山区区域的群众生存和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必须要保持有大面积的农田和经济林,对生态修复措施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仍旧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因此,对山区而言,需要先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生产条件,同时还能够对生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
2.3 对开发建设进行监督
对于一些土石山区,预防水土流失的工作体系不是十分完善。例如贵州地区,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道路建设的不断加速,在进行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水土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破坏了河道下游水土环境,导致水库严重淤积,同时还有地面坍塌现象发生。《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贵州地区及时制定了相应实施办法,还建立和配套的法规,对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批,进一步推动了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的建设[5]。在这一基础上,各个水土保持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方案审批,将征收“两费”以及查处大案要案为着手点,获得一定效果。
3 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
在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治理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治理中,难免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如果不能对发展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就难以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因此需要坚持经济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只要这样才能够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促进水土保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求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懈努力。人们要坚持治理,從而防止水土流失情况越加严重,从而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过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分析,需提供相应解决措施,这是有效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法及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108~109.
[2]李宗杰,宋玲玲,田 青,张 富.陇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0):132~137.
[3]高春泥,程金花,陈晓冰.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北京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02):69~77.
[4]刘顺英,陈世发,苏艳芳,姜艳君.以农户行为为视角的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以韶关沙坪镇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25(03):17~21.
[5]邹碧莹,丁 美,籍春蕾,王春梅,赵言文.江苏省丘陵山区及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评估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01):156~160+180.
收稿日期:20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