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车工技能训练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此,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教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1.工学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培养模式的称谓上也不尽相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国家一贯的重要思想。职业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服务一体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新体制。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最早出现“工学结合”一词。文件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此前,自1957~1990年的政策文件中一直使用“半工半读”。马树超提出,“在办学上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培训上加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她是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生产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强调的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评价中学;强调的是工作或生产与知识学习过程的结合。本文重点论述的是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施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技能训练的方法。
  
  二、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车工技能训练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所谓操作技能就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下面以车削内通孔的教学设计为例(见下图),具体论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车工技能训练。
  注:内孔加工是套类零件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运用广泛。这次课采用的是目前学生技能训练中大多学校都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由浅入深、重点突破、及解决难点的教学思想,主线为先启发思考—视频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进度上兼顾了工艺、实习各个环节,并结合实习教学中的任务,渗透于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用情感、态度引领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作用。
  
  1.按实际生产要求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并进行班前讲话
  学生提前3分钟在实习车间外列队,并按组自我检查工作服装有无穿戴到位,教师再行检查;检查合格后进入实习车间的教学区并进行班前讲话,主要介绍教学的内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职业道德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通过每次课前这样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然后通过每次课前有关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氛围的感染,让学生牢固树立“我是一名职校生,学好技能是关键”的观念。
  2.启发思考内孔加工的适用场合和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通过用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提问或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零件图样分析并比较引入本次课内孔加工的方法、介绍车削内通孔的适用场合,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的兴趣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学习欲望。
  3.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
  本次课按照比较通孔车刀与盲孔车刀、了解工件的装夹、通孔车刀的装夹与校正、停车检查测量、精车内通孔、停车检查测量、卸活、现场整理的步骤,通过采用视频演示结合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了解车削内通孔加工的方法、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清理清扫的全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程序化、规范化的意识,达到了从工作任务出发,进一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目标。
  4.教师讲解并示范操作
  按照示范装夹工件、刀具、示范选择切削用量、示范车削内通孔、示范检测与卸活等步骤,通过教师现场示范操作、讲解,一方面,使学生现场感知规范操作的步骤、要领及注意点,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教师的成功示范操作中现场感受实践操作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分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学生分组实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育原本是最富有个性的,教育的本义亦是使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获得属于他(她)自己的进步。但综观我们的教育,教育的个性早已在大一统的形式下甄灭。作为教育者,我们已习惯于用一把尺子去量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更为可怕的是这尺子本身并不是适乎其用的。作为代价,就是学生成就感的普遍丧失。可怕的尺子面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了“矮子”,并且是永远没有成长希望的“矮子”。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就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学生实习操作(第一组实践操作,第二组检查并提醒)、班组竞赛,按照第一次走刀完成粗车、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检查测量、学生分组集中评讲、第二次走刀完成精车、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学生分组集中评讲、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检查测量、卸活的步骤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操作的成就感(2人/组,一人操作,一人提示)、强化质量控制意识。
  6.学生清理清扫、总结评价并布置作业
  学生的技能训练事实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工作任务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参与度、个体成就感、学习习惯等方面获得较好的成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必将能够扎实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将获得相应成功。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在总结评价并布置作业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训练成果加以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热情,同时经过几个阶段的评价过程,使学生自觉分析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牢固树立“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企业管理理念,充分领会“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等企业文化的蕴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三、总结与结论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活的世界。课堂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校阶段技能训练的主阵地,工学结合是实现课堂质量优化,实现技能训练的期望目标有效措施,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为了节约用水,现在有许多居住小区引入了中水设施。什么是中水?它有什么用呢?  中水也叫杂用水、再生水、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中水不能在与人体有直接接触的场合使用,当然更不能饮用,为什么还要推广使用中水呢?因为它为紧张的城市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冷却用
热能从温度比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叫热传导。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如金属的热传导能力就比木头强得多。冬天,我们手的温度比金属要高得多,
【正】一、巡回指导的重要性技工学校的实习课一般以天排课,每天按6小时计算,如果除去教师的入门指导、新课讲解、示范操作及结束指导时间,学生的操作练习每天应该在4~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