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背景下,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提升物流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极具意义,有利于总结凝练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果,示范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更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综合竞争力,服务保障广西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落地。针对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存的建设基础弱、产教融合欠深入等困境,需健全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优化团队结构,选强配优团队领军人,加强师资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
  [关    键   词]  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01-03
   教育部在2019年5月13日正式出台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广西教育厅启动中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作为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群项目落地建设单位,如何有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創新团队俨然已成为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办学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举措。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意义
   1.提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物流产业升级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持续深入,高素质物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但与蓬勃发展中的现代物流行业相比,人才供给仍难以满足用工需求。要进一步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支撑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我校依托广西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大胆实践探索,坚持“强生必先强师”的思想,集中资源力量重点打造一支具备理论、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总结凝练教师教学团队优质建设成果,示范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指出:要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德国、英国等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还未建成一套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3.增强中职学校综合竞争力,服务保障“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及《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战略已初步成形。“品牌专业”建设是我自治区对中职教育现状作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推动中职教育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的核心工程。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战略要求,也是“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一项关键内容。“品牌专业”坚持践行扶优扶强理念,为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认为,“要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强大而又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因此,在“品牌专业”项目建设大背景下,高级生产要素的发展在提升中职物流专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即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专业综合竞争力。专业开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均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支撑。“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增强中职物流专业综合竞争力、服务保障“品牌专业”项目落地的关键力量。
   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困境分析
   1.各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真正形成可推广借鉴的成熟建设经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中职学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亟须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团队建设问题,以指导激励政行企校协同配合推进。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建设任务、进度安排以及保障措施方面做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系统设计。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能够有效地推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并积极促进团队教师的自主创新与探索。通过“遴选、培育、考核、认定”的建设思路构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体制机制。当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概念界定缺乏统一明确标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呈现多样化,导致团队建设的可操作难度增大。由于未形成可推广借鉴的成熟建设经验,各地各校仍处于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初步探索阶段。
   2.“双师型”教师培养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团队合作基础弱。随着《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中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已正式列入日程。我校建设一支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美好愿景日渐清晰,但由于缺乏相关有利政策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团队建设基础依然薄弱。过去,我校物流专业教学团队依据完成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作为分工方式,课程标准及内容的变化会引发团队成员的变更,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科学的教学团队。加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建设参与度不高,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的有机结合实现存在较大困难。此外,专业群方式的团队组建尚处于初建期,成员教师间合作思想的统一性不够,凝聚力及专业群认同感和职业满足感都亟待提升……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团队的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均明确到2022年,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超一半。显然,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是教学创新团队发挥核心作用的保障。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到2017年,广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数占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到2020年,人数比例达到70%以上。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从广西教育厅公布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文件获悉,当前区内获得“双师”认定的教师低于35%,现实与期望差距甚远。“双师”教师培养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的数量短缺是“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的路径不够通畅,校企行命运共同体仅停留在愿望中,并未真正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关键路径。“校企命运共同体是以共赢为目标的,相互开放、联系、依赖、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方式”。但在校企行合作实践中,命运共同体仍浮于表层,产教融合不深入使企业参与师资培养积极性不高,企业的资金、技术、设施、设备等优质资源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在“学校有需求、企业有驱动、政策有支持”的现实条件下,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中职学校本应成为常态,但目前他们到职业院校任教的路径仍不通畅。一是政府层面相关体制机制缺位,以致校企行深度互融困难重重。二是学校为企业和企业兼职教师提供的激励措施有限,难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员到校兼课。兼职教师路径不通畅的问题须重视并加快解决,否则将阻碍“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进程。
   三、“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推进路径
   1.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标准。在“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学校应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符合团队培养的管理模式,为团队发展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基于《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聘用标准》大胆探索,研究制定《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着重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出发,丰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依据职業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及聘用标准。采取“双师型”教师资格动态管理制度,使教师依照相关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师管理配套政策,将资格认证与职称申报、岗位聘任、期末考核评优相衔接,与“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实现真正对接。
   2.建立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搭建校企行合作平台。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成功经验,让职业院校与企业全程保持紧密联系,企业培训机构及相关经济组织都积极加入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中。在“品牌专业群”项目建设背景下,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坚持“提质”的思路和行动,与物流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持续深入地开展多层级、多形式、多领域合作,实现双师共育,使双方资源优化配置且有机整合。
   3.多措并举选强配优团队负责人。一个有战斗力的优秀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头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能力突出的团队负责人。美国学者戴维·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模型指的是承担某一个特定任务角色必须拥有的胜任特征总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表现和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特征合集。对于个体而言,胜任特征直接影响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群负责人的选拔与培养应充分对应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开展。根据专业群建设及团队建设目标任务,要明确团队负责人的岗位标准及选拔程序,依照《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及聘用标准》明确规定的条件及要求选拔任用。在团队负责人培养上,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如对领导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能力等开展针对性培训。
   4.对标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美国著名学者沃伦·本尼斯认为:“在人类的组织中,愿景是唯一一种最有力、有效,且最具激励性的因素,它可以将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以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群为抓手,将建设好“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现个人能力和业绩水平提升作为共同愿景,是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法宝。通过专业群建设项目和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组建的教学团队,构建符合健康生态特征的共生关系。“生态取向能够超越知识取向和实践取向,主要关注教师本身的局限,关注教师专业的背景及专业图景中各因素的关系,强调团队的合作与和谐,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由此可见,若想建设好“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通过共同愿景和目标增强团队教师的凝聚力和共生意识。“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结构应是多元与多维的,从知识的建构到传输、从技能的内化到展现,都要求其理实并蓄、求真悦学。若要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在教师团队中形成合作式专业发展文化与范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及专业需积极围绕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设计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培训内容。
   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任重道远。在“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效果直接影响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政、行、企、校四方协同,需要教师积极面对,凝心聚力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Z].2019-5-1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1-24.
   [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Z].桂教职成(2019)61号,2019-12-21.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7.
   [5]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92.
   [6]祁艳朝,于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43.
   [7][美]戴维·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领导合作型学校[M].唐宗清,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2.
   [8]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71.
   [9]李梦卿,刘晶晶.“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设计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7(21):83.
  编辑 郭小琴
   ①基金项目:广西202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群构建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A046);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坊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农丽艳(1976—),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正高级讲师,广西高级“双师型”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农丽艳名师工作坊坊主,广西电子信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女性文学一般也称为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指的是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以女性思维方式、审美理念以及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元素为基础,通过女性
期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以及批评教育学开始兴起,它们所倡导的批判性方法论对应用语言学研究影响深远,而传统应用语言学只关注语言本身研究、脱离社会语
期刊
[目的]解决文献资源管理系统中中文论文学者同名问题.[方法]在文献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以“作者名+机构名”为标识的学者实体,利用学者实体的属性构建三个方面的6个相似度特征,
日、月、星辰、风、云等天文意象常常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天文意象作为作者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精神世界,蕴含着无限的意义。宋玉赋中有着丰富驳杂的天文意象,不仅有日、月、星辰等星象类意象,也有风、云、雨、雪等气象类意象,通过对其仔细的分类和内涵的探讨,运用意象分析、诠释的方法,能够挖掘宋玉内心的精神世界,探析出宋玉内心对于人生理想的坚守、对于生命意识的强调、对于自然、人、神交流的重视。
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既有对技能技法的精雕细琢,又有使道德品性潜滋暗长的作用,促进性格、心性、习惯、品性等方面的淬炼养成。特别是在当前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从纯技能掌握走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的培养,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道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心胸的开阔、意志的坚强、人文素养的提升、数学品格的锻造、数学文化的浸润、德性生命的丰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信技术让沟通变得“没有距离”,高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也使得“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在此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
期刊
随着“大语文”教育观日渐深入人心,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也日益成为学界和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所关注的重点.其中,单
期刊
宋德珠是京剧“宋派”艺术的开创者,他以武旦身份挑班,创立了“颖光社”,成为京剧史上以此身份组班的第一人.宋德珠仔细研求京剧艺术,逐渐形成了“美、媚、脆、锐”的表演风
修辞,是构建语言美感的主要手段,也是长期以来广受语言学研究者重视并且学术成果颇丰的一个领域.不同于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之类饱受热议的修辞格,关于名词铺排的研
期刊
现代汉语中“商榷”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商量、讨论,“商讨,多指讨论不同的意见”(《现代汉语词典》)。《广雅》认为:“商,度也;榷,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据此,有人认为“商榷”为动宾结构的复合词。但我们考察发现,“商”与“榷”都分别发展出了“盘算;商讨”之义,并分别构成了具有商量、討论意义的“商讨、商量、协商”“榷扬、榷略、榷论”等词语,复合词“商榷”应属于同义语素并列复合词。  “商榷”一词最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