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准确把握财政审计的总体要求
全面准确把握审计管辖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了解掌握审计对象的特点、结构和重要性等情況是做好财政审计工作的关键。一是审计目标要明确。要以“促进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揭露财政资金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上、制度上提出完善和改革建议,加强资金管理”为总体目标;二是审计对象要完整。财政就是政府的收支,财政审计就是审计政府财政收支,其审计对象为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政府各部门和单位接受补助的下级政府和固定资产投资(以项目为对象)等其他财政专项资金。三是审计内容要全面。既要审计一般预算收支,预算批复、预算平衡、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又要审计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既要审计本级财政支出,又要审计补助下级政府支出;既要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又要对效益性进行审计。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实行“收支”、“上下”、“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并重。财政审计点多面广,在审计内容上应突出财政资金内容的合法性、财政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政预算安排的公开透明性、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性、财政拨款方式的及时性、财政结转级次的复杂性、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性、财政体制管理的作用性。四是重点环节要跟踪。从政府财政收支看,包括财政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从政府预算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环节,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跟踪和关注。五是审计方式要并用。财政审计方式主要有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财政专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对以上审计方式要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是专项审计调查。六是审计报告要写好。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是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基本制度的桥梁和载体,是财政审计工作及整个审计工作成果和质量最终的综合反映,也是增强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效益性和建设性的结果体现。必须高度重视写好“两个审计报告”,使“两个审计报告”真正成为人大、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突出财政审计的重点
“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突出重点,就是要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和掌握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领域以及重点问题,努力发现带有规律性的突出问题,选择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事项、资金或单位进行重点审计。一是政府性资金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又称政府收入,是以政府名义筹集,并由政府来管理和使用的所有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政府负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等。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政府性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而预算外的各类专项资金、基金以及通过政府各类投融资渠道得到的资金,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已超过了预算内资金。因此,在公共财政建立过程中,必须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关注重点从数字转向体制,着重分析影响经济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揭示风险隐患、挖掘发展潜力、关注波动大的税种,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促进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应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加强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分析项目投资可行性、资金使用效益,揭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的现象和问题。还要重点关注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审计,建立动态审计监督机制,每季度检查一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随机抽查进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二是预算决策、分配的编制环节的审计。随着财政改革基本到位,管理力度加大,预算执行过程逐步规范,现在主要问题存在于预算编制环节,因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使一些项目、财政资金的使用,经人大批准而合法化。因此,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加强对部门单位项目预算编制支出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审核,重点检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解剖分析项目预算结余的真实原因,有无改变用途、弄虚作假、以少报多等问题,并将情况如实反馈,促进预算编制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首先要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来开展财政效益审计,由于我国财经领域的会计信息失真、违法乱纪问题还相当严重,我们应当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有选择地逐步开展财政效益审计,不宜搞完全脱离财政财务审计的单纯的财政效益审计;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再之要充分运用行业审计、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三种审计组织方式开展财政效益审计。四是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财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目前重点要以规范性为目标,切实加强转移支付资金审计。
全面准确把握审计管辖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了解掌握审计对象的特点、结构和重要性等情況是做好财政审计工作的关键。一是审计目标要明确。要以“促进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揭露财政资金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上、制度上提出完善和改革建议,加强资金管理”为总体目标;二是审计对象要完整。财政就是政府的收支,财政审计就是审计政府财政收支,其审计对象为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政府各部门和单位接受补助的下级政府和固定资产投资(以项目为对象)等其他财政专项资金。三是审计内容要全面。既要审计一般预算收支,预算批复、预算平衡、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又要审计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既要审计本级财政支出,又要审计补助下级政府支出;既要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又要对效益性进行审计。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实行“收支”、“上下”、“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并重。财政审计点多面广,在审计内容上应突出财政资金内容的合法性、财政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政预算安排的公开透明性、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性、财政拨款方式的及时性、财政结转级次的复杂性、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性、财政体制管理的作用性。四是重点环节要跟踪。从政府财政收支看,包括财政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从政府预算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环节,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跟踪和关注。五是审计方式要并用。财政审计方式主要有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财政专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对以上审计方式要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是专项审计调查。六是审计报告要写好。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是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基本制度的桥梁和载体,是财政审计工作及整个审计工作成果和质量最终的综合反映,也是增强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效益性和建设性的结果体现。必须高度重视写好“两个审计报告”,使“两个审计报告”真正成为人大、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突出财政审计的重点
“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突出重点,就是要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和掌握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领域以及重点问题,努力发现带有规律性的突出问题,选择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事项、资金或单位进行重点审计。一是政府性资金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又称政府收入,是以政府名义筹集,并由政府来管理和使用的所有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政府负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等。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政府性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而预算外的各类专项资金、基金以及通过政府各类投融资渠道得到的资金,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已超过了预算内资金。因此,在公共财政建立过程中,必须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关注重点从数字转向体制,着重分析影响经济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揭示风险隐患、挖掘发展潜力、关注波动大的税种,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促进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应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加强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分析项目投资可行性、资金使用效益,揭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的现象和问题。还要重点关注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审计,建立动态审计监督机制,每季度检查一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随机抽查进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二是预算决策、分配的编制环节的审计。随着财政改革基本到位,管理力度加大,预算执行过程逐步规范,现在主要问题存在于预算编制环节,因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使一些项目、财政资金的使用,经人大批准而合法化。因此,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加强对部门单位项目预算编制支出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审核,重点检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解剖分析项目预算结余的真实原因,有无改变用途、弄虚作假、以少报多等问题,并将情况如实反馈,促进预算编制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首先要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来开展财政效益审计,由于我国财经领域的会计信息失真、违法乱纪问题还相当严重,我们应当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有选择地逐步开展财政效益审计,不宜搞完全脱离财政财务审计的单纯的财政效益审计;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再之要充分运用行业审计、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三种审计组织方式开展财政效益审计。四是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财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目前重点要以规范性为目标,切实加强转移支付资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