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一季度,中国股市总体上呈现出震荡下调的态势。在这三个月中,再融资、印花税、创业板、股指期货、“大小非解禁”等一系列“热词”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亿万股民的神经。
3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就当前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监管层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应如何调整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印花税率是否应该调整的问题,吴晓求明确表示:“较低的印花税率是资本市场运行的环境,也应该是相对稳定的。频繁利用税收手段干预市场,只有不懂市场的人才会这么做,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目前股市的问题说到底是资金层面的问题。现在资金层面没有放松的信号,反而出现收紧的信号。因此,政府应该明确地告诉股民,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是乐观的,并应该及时反应在印花税的调整上。”吴晓求对记者说。
他还表示:“从短期来看,我们很多专家都认为改革现行的印花税交易制度已经成熟了。具体来说,应该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把印花税率降至1‰至1.5‰都是可行的(注:现行的印花税率为3‰)。从长期来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资本市场相互匹配的政策。”
股市大跌源于股权分置制度缺陷
“现在监管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比较空泛,具体来说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长远战略性眼光,这怎么行呢?”吴晓求说。
“股市目前面临如此大幅度的调整,说明市场的信心因诸多原因而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吴晓求表示,“有人认为是受到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外部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受到2007年中国股市猛涨而需调整的内部原因。其实把此轮回调归因于这两个原因完全可以说是‘托词’。”
那么,什么才是此轮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深层原因呢?在吴晓求看来,原有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是此轮调整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原因。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即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的,称为非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其本质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提出一定的对价,换取非流通股能够在一定时期后流通。
吴晓求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以企业股东大会通过股改方案为终结的,这仅仅是走了一步,等走完十步了,这才能说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了。而在这个过程中,目前大小非解禁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已经成为很大的问题。”
根据上市公司减持公告统计显示,今年3月份,“大小非解禁”已经带来了一个减持“小高潮”。
所谓“大小非解禁”是指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受限制上市的股票就是非流通股,其中的大部分叫大非,小部分叫小非。解禁是指非流通股到了可以上市交易的日期。
“2008年的‘大小非解禁’就像是洪峰,凸显出‘堤坝不牢固’这一制度缺失,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因为这个问题损失太大,那就说明我们的股权分置改革所谓的‘成功’是要打折扣的。”吴晓求分析说。
在吴晓求看来,虽然市场存在“大小非”股东的套现冲动,但由于目前不存在大宗股票交易制度,使得“大小非”股东不得不向二级市场抛售股票,致使整个市场产生恐慌情绪,进而丧失信心。
他说:“这就像明明可以通过‘批发制度’完成的交易,却只能通过‘零售制度’加以施行,势必会打乱供需平衡和交易节奏,使得股市下跌失控。这是较为明显的制度缺失。因此,监管层应该对‘大小非解禁’有新的考虑,比如建立大宗股票交易制度等跟进的配套措施。”
再融资、创业板都应押后
据了解,在中国平安千亿融资计划出台之后,吴晓求在经济学家中属于“铁杆”的反对派,并以“疯狂的”、“盲目的”、“完全非理性的”等词汇形容此行为。
“再融资本质是市场行为,但企业需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而对于像中国平安这样以股权投资为目的的疯狂的、盲目的再融资行为监管层应该限制。”吴晓求说。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平安想要利用廉价的融资平台找筹码,进行海外股权投资,想做全球第一,这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企业可以有梦想,但应该先把主营业务做扎实了。在这个问题上监管层应该更多地体察民意。”
据记者了解,一些经济学专家正在就再融资的问题向监管层谏言,其中包括了再融资的规模应该有所限制,再融资的用途应有所规定,再融资的行业应该有所分类等意见。
吴晓求透露:“不少专家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再融资的审批应该押后。特别是在近几年内刚刚上市的公司是否合适再有大规模的融资行为值得商榷,因为上市本身就是融资行为。”
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吴晓求认为:“在市场资金面出现不足的时候,IPO应该减缓,而创业板更应该推迟。”
他表示:“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从长远的战略意义看,我没有看出创业板目前推出有很大必要。在A股市场低迷的环境下,推出创业板势必会给已紧张的市场资金面雪上加霜。”
“创业板门槛太低会增加市场风险。而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风险通常会感染主板市场。特别是让一批不成熟、不能上主板的企业向市场直接融资,更容易积聚诸多不确定性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依然会让股民埋单。因此,在创业板建立问题上不能仅考虑某个城市的利益,而必须考虑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吴晓求说。
股市资金回流银行是改革倒退
今年2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央行连续加息的背景下,居民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居民占比连升4个季度,从2007年1季度的39.6%上升至本季度的51.4%,累计提高11.8个百分点,并创下调查以来最高水平。
而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印证了此前的调查结果。截至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22%,比上月末高2.10个百分点。
“如果有人把资金回流银行解读为金融体系走向稳定了,那是很不正确的想法。”吴晓求如是说。
在吴晓求看来,要清楚地认识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即要成为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要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当重要。因为资本市场有发现价值、控制风险、调配资金的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
吴晓求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貌似安全,而事实是存在很多风险,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了。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建立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模式,改变传统落后的金融结构,而如果股市资金进一步回流到商业银行,那改革就越改越回去了。因此,为了进一步壮大和发展资本市场,政府应该提振股市信心。”
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
美国的Nasdaq是创业板市场的典型,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在Nasdaq巨大的示范作用下,世界各大资本市场也开始设立自己的创业板市场。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美国Nasdaq、英国AIM、日本Jasdaq、韩国Kosdaq、加拿大TSX-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