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朋友在工地工作。一日同进晚餐,席间有人问他,“在工地非得戴着安全帽吗?写着安全至上的那种。”他停顿几秒,答道,对啊,但也不只安全至上,帽子上其实还写着别的信息,好比说,姓名与血型,若这个人出事了,被送到医院,比较方便后续的处理。那晚吃的是火锅,这对话其实是有肉香在烘托的,听到血型和医院,涮肉的香气变得更深沉了。我暗自点头,这个概念实在很理想。我们也需要一些可以挂在身上的什么,代替主人声明一些不好启齿的倾向。好比说:在我出事时,请不要拿小鱼力争上游的照片给我看,也不要告诉我谁断了一只脚还是站得很稳。A型的血液不应注入B型的人体内,而有些明亮,并不适合馈赠给一条深海鱼,你的好意只会害它瞎了眼。
真相是我們都好喜欢当医生,小时候玩过家家要挂着听筒寻人的心跳声,大了一点则拼了命要考医生,考不上,还是爱当医生,爱给人隔空抓药,如果这剂注在自己身上很好,就莫名有一种悬壶济世的愿想。
我常寻思着人为什么那么轻看孩童的智慧,人生很多难关,回去找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自己,往往可以得到饶富建设性的答案。好比说,你问他,若见到一个朋友跌倒了,坐在那里哭,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多半很直观地答,安慰他呀。利落、干爽,绝不顾左右而言他,只是扶伤。在孩童眼中,遇到挫折而一时间爬不起来,无论是伤重了爬不起来,或者对方想诚实地为自己哭一场再爬起来,都是值得严肃对待的。
现代社会,仅一种味道是风味绝佳。跌倒了要笑。失恋了要笑。被人倒会了也要从中考掘一些向上的能量。什么样的变故都值得一哂。在社群媒体上,我们常见人端上不亦快哉的爽照,底下赞声一片,恭喜,恭喜,空气间洋溢着岁岁有今朝的喜气;相反地,若见人郁郁放上一桩痛的旧事,或是字里行间有悲伤之意,必然听闻谁在暗地里涩涩点评,离他远一点,他太软弱了。
讪笑的背后,可能也藏躲着一颗畏怯的心,怕此时不落井下石,便难以证明自己的日子多么快活。我也可以明白,“负”这个字,总让人感到潮湿闷滞,像梅雨季,墙上的那片壁癌,晒不干的冬被,只差一个数字就中了一千元的发票。于是,我们开始文过饰非,修改数据好让一切端得上台面;绝不承认,若有谁真心想成就大事,整个宇宙偶尔也会联合起来揍他。抽掉了伤悲的神经,以为从此天天天蓝,却又不由得在深夜里复习起撑伞的手感。
这不是人的矛盾,而是正负好坏,实则双身单影。在胸臆储存一些会咬人的回忆,左膝上放牧一片瘀青,没那么可怕的。它们是另类指南,教你明白,世界上有些地方,你去了,会痛,不去,便快乐;有些物事,你碰了欣喜,不碰,就伤心。
有一档纪录片,主角是一个天生没有痛觉的孩童。旁白说,没有痛觉,正好是“焉知非祸”的一种典型。把一个人的手往煤气罐上摆,他必定给火舌舔得龇牙咧嘴,日后见到明蓝的火,隔着距离,手心已泛起了麻灼的痛。而这个儿童,比别人少了一味“给痛得狠狠往后一缩”的后劲。他的父母对着镜头,愁容满面地说,若这孩子日后给车碰了,会记得把自己送到医院吗?
所以,在此,我想要指出一种权利,是若有人把你的手往明火上扯,你就疼得十指连心。不必假装坚强,不必从中锻出什么削铁如泥的硬道理。
我们都受过教育,尚未明确伤势前,千万不要轻易搬动伤者。既然如此,逼着被生活狂揍一顿的人马上站起来,不是我要说,实在有够白目。
有时候我歆羡儿童,歆羡他们跌倒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那边哭,更羡慕的是,很少有人考问一名哭泣的儿童,你是不是未免太伤心了啊?
我们打招呼时,挂在嘴边的老是“你玩得愉快吗?”
很少见到谁不识相地问,你玩得悲伤吗?可是,人生这么大的一个游乐场,那么多项设施,总有一样是会让你哭的吧?谁可以童叟无欺地说,自己此生绝无在游乐园掉过眼泪什么的。正是因为什么都太有趣了,时间太少,自己能力又不够,于是不给出一点伤悲什么的,哪衬得起我们富丽堂皇的爱戴?假设游乐场乏善可陈、盘中的那块肉一点也不膏肥、情人身上又无半分质素值得为我所爱,我们确实可以活得无忧亦无怖,而那,是我朝思暮想的境界吗?
选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真相是我們都好喜欢当医生,小时候玩过家家要挂着听筒寻人的心跳声,大了一点则拼了命要考医生,考不上,还是爱当医生,爱给人隔空抓药,如果这剂注在自己身上很好,就莫名有一种悬壶济世的愿想。
我常寻思着人为什么那么轻看孩童的智慧,人生很多难关,回去找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自己,往往可以得到饶富建设性的答案。好比说,你问他,若见到一个朋友跌倒了,坐在那里哭,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多半很直观地答,安慰他呀。利落、干爽,绝不顾左右而言他,只是扶伤。在孩童眼中,遇到挫折而一时间爬不起来,无论是伤重了爬不起来,或者对方想诚实地为自己哭一场再爬起来,都是值得严肃对待的。
现代社会,仅一种味道是风味绝佳。跌倒了要笑。失恋了要笑。被人倒会了也要从中考掘一些向上的能量。什么样的变故都值得一哂。在社群媒体上,我们常见人端上不亦快哉的爽照,底下赞声一片,恭喜,恭喜,空气间洋溢着岁岁有今朝的喜气;相反地,若见人郁郁放上一桩痛的旧事,或是字里行间有悲伤之意,必然听闻谁在暗地里涩涩点评,离他远一点,他太软弱了。
讪笑的背后,可能也藏躲着一颗畏怯的心,怕此时不落井下石,便难以证明自己的日子多么快活。我也可以明白,“负”这个字,总让人感到潮湿闷滞,像梅雨季,墙上的那片壁癌,晒不干的冬被,只差一个数字就中了一千元的发票。于是,我们开始文过饰非,修改数据好让一切端得上台面;绝不承认,若有谁真心想成就大事,整个宇宙偶尔也会联合起来揍他。抽掉了伤悲的神经,以为从此天天天蓝,却又不由得在深夜里复习起撑伞的手感。
这不是人的矛盾,而是正负好坏,实则双身单影。在胸臆储存一些会咬人的回忆,左膝上放牧一片瘀青,没那么可怕的。它们是另类指南,教你明白,世界上有些地方,你去了,会痛,不去,便快乐;有些物事,你碰了欣喜,不碰,就伤心。
有一档纪录片,主角是一个天生没有痛觉的孩童。旁白说,没有痛觉,正好是“焉知非祸”的一种典型。把一个人的手往煤气罐上摆,他必定给火舌舔得龇牙咧嘴,日后见到明蓝的火,隔着距离,手心已泛起了麻灼的痛。而这个儿童,比别人少了一味“给痛得狠狠往后一缩”的后劲。他的父母对着镜头,愁容满面地说,若这孩子日后给车碰了,会记得把自己送到医院吗?
所以,在此,我想要指出一种权利,是若有人把你的手往明火上扯,你就疼得十指连心。不必假装坚强,不必从中锻出什么削铁如泥的硬道理。
我们都受过教育,尚未明确伤势前,千万不要轻易搬动伤者。既然如此,逼着被生活狂揍一顿的人马上站起来,不是我要说,实在有够白目。
有时候我歆羡儿童,歆羡他们跌倒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那边哭,更羡慕的是,很少有人考问一名哭泣的儿童,你是不是未免太伤心了啊?
我们打招呼时,挂在嘴边的老是“你玩得愉快吗?”
很少见到谁不识相地问,你玩得悲伤吗?可是,人生这么大的一个游乐场,那么多项设施,总有一样是会让你哭的吧?谁可以童叟无欺地说,自己此生绝无在游乐园掉过眼泪什么的。正是因为什么都太有趣了,时间太少,自己能力又不够,于是不给出一点伤悲什么的,哪衬得起我们富丽堂皇的爱戴?假设游乐场乏善可陈、盘中的那块肉一点也不膏肥、情人身上又无半分质素值得为我所爱,我们确实可以活得无忧亦无怖,而那,是我朝思暮想的境界吗?
选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