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对《灰姑娘》的讲述方式看心理技巧的应用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看到一篇对比中西方教师如何讲述《灰姑娘》故事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教师讲述《灰姑娘》故事的不同方式,通过对比师生互动的差异,通过对比教师引导方式的不同,从细节之处全面展现了同样一堂课,不同的讲述方式、引导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上的巨大差异,也使得教育心理技巧运用的重要性突显了出来。
  下面节选文章部分内容,一起来看一下中西方教师讲述《灰姑娘》故事的差异。
  
  中国:
  老师:今天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这还要预习?老得都掉渣了。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
  老师: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分总……
  老师: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有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又有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
  
  西方: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
  学生: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但是,只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过了好一会)
  学生: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从以上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也看到了不同教育方式下孩子们的不同反应。对于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深入讨论和分析,在此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注意力的原理及利用
  当人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把整个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力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太家正在上课,一个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注意他。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当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维持在学习的内容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有自觉目的,是不需要努力就能保持的注意。例如,学生熟练自如地解答习题,司机驾轻就熟地操纵车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依靠有意注意进行学习,就会因过分紧张而引起身心疲劳和注意涣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因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正确运用无意注意,既可减轻学习负担,又可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尽量创设有利环境,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如讲课时适当变换语气、语言风趣幽默、利用体态、手势等。在人的主观状态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特点。
  如果学生更多的是靠意志力来维持有意注意,那么意志力相对薄弱的同学的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如此,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吃力,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二、引导式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提出有效的问题也是其教学水平和对教育心理掌握水平的体现。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回答,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应该清楚提问的目的所在。一般而言,教师的提问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目的。
  1 激发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如本文中引用的:“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 回忆具体知识或信息。如:“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3 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如:
  “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4 发现问题。如:“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提问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在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主要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能进一步思考,把得到的启发迁移到生活中更多的事情中。
  
  三、给予学生及时的强化和鼓励
  鼓励或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观念和期望行为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获得一种“我能行”的正向的自我效能感。这种积极力量和正向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长远的,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西方版本的灰姑娘故事讲述中,老师多次说到的“是的”,“对,你们说得很好”,“天哪,你们太棒了”就是很好地采用了强化和鼓励技巧的例子。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字眼,对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能不断地感到自己被认同、被鼓励,学习起来越来越有兴趣,因此往往会有更多额外的收获。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课堂气氛是和谐融洽的,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很愉悦。
  以上三点关于教育心理技巧的讨论是看完中西方教师讲述灰姑娘故事的差异有感而发的。此外,教师抱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可能会对其能否积极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技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茨(A.L.Gates)曾经向教师们提出建议:当别人向你询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
  “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该建议倡导的就是一种合理的教育理念,一种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该理念和定位是为了帮助教师们为自己教师的角色予以正确的定位。
  毕竟,教师只有在正确合理的教育理念和角色定位下,教育心理的技术和技巧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和灵活地运用,教育的效果才能发生根本的转变。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08级税务班)
  责任编辑 王红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