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可见新闻敏感对于记者多么重要。笔者认为构成记者最核心的职业素养就是新闻敏感。
【关键词】新闻敏感 记者职业 素养
关于新闻敏感,有学者这样定义:所谓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事件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敏感是天生的,是一种直觉感知。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记者需要一种天生的鉴别力,判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漫切尔甚至把新闻敏感称作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工作者的“特异功能”,这就把新闻敏感神秘化了,是典型的唯心的观点。本人认为新闻敏感有它的先天性,也就是说,新闻敏感的形成,须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它既依赖于先天的品质,又依赖于后天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许多记者的智力因素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差异。然而,往往只有少数优秀的记者采写出好新闻,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记者之间的差异大多出在新闻敏感上。胸怀正义、社会责任感强、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记者比其他人的新闻敏感就更强。这样的记者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时,能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判断、预见这一事实所产生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新闻敏感强的记者总是独具慧眼,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能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取决于记者的职业敏感。
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前途。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怎样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呢?现笔者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感
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立场必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长期以来,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确保导向正确,其次才是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要求,否则导向错误,影响力越大,产生的负面效应越坏,所以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和最基本的原则。作为记者,必须牢记这一任务和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感。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记者要识别某个线索或事件的新闻价值,可以从新鲜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多种要素去判断,但是关键的要素是重要性。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以政治因素为依据的。我们党和国家的历任主要领导人,都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提出严格要求。“政治家办报(毛泽东语)”、“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邓小平语)”、 “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江泽民语)”等等,这就要求记者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清现实社会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只要记者不断地学习、领会新的政策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他的政治敏感就能不断提高。
二、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记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绝大多数的新闻记者都能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他们中有许多人为了热爱的新闻事业,不畏严寒酷暑,不讲报酬条件,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但随着媒体的泛商业化,一些记者迷失方向,甚至是道德良知泯灭,社会责任感缺失,唯利是图,打着监督的幌子招摇撞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对此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称“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我们现在受到最大的伤害是来自记者,来自不负责任的媒体”。孔庆东做出激烈批评的缘由,是认为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存在失实现象。不过他因此而否定整个行业价值的激烈言辞还是过于偏激。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担当。强烈的责任感,是触发记者新闻敏感的正能量,责任感越强,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一位胸怀正义、具有高尚道德良知的记者,他的社会责任感越强,才会对国家振兴、人民富裕心存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当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全局在胸、高屋建瓴。
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农机下乡了》电视短新闻的产生,充分说明了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一个记者的重要性。对于沿袭几千年传统农耕方式的中国农民来说,农机无疑是一件新鲜事物,有关部门让农机下乡,可以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具体举措。记者决定对这一惠民好做法予以宣传报道。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发现了一系列奇怪现象:送农机下乡的车队不下乡,只在城市繁华区转;被通知等候购农机的农民迟迟等不到农机,只好遗憾离去;更令人生气的是有关部门还特意安排农民“托儿”买农机,显示活动成效……于是,记者心生愤慨,转换报道视角,将新闻定位在批评某些领导爱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干实事、只追求虚假政绩的官僚作风。从而对整个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终于挖出一条揭露形式主义的好新闻。在完成这个报道的过程中,如果当时记者没有怀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而是附和某些部门和企业敷衍了事,那么,这条针砭时弊的好新闻就不会问世。
三、坚持学习实践,实现厚积薄发
新闻记者综合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认识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闻记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在现代社会,新闻记者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知识,重视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的了解,重视对知识经济、电脑信息等方面的掌握,做博学的杂家。
新闻记者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敏感度就不同:知识越广博,实践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够认识到一个事物的意义和内涵,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只有理论、实践积累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时,新闻敏感才能被直觉的火花所燃亮。相反,其知识贫乏,经验缺乏, 新闻敏感就如同顽石,那么即使发生了重大的新闻事件,也极有可能无法认识到新闻事件的意义,与新闻事件擦肩而过。
四、坚持“三贴近”,做到以人为本
生活是新闻之源。每个新闻记者只有真正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上,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采写出有深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才能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告诫新闻界晚辈 “勿忘人民”,反映了新闻界老前辈对年轻人的关心,更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才是新闻的不竭之源,是增强新闻敏感的根之所系。
穆青同志坚持“三贴近”,身体力行。笔者亲身见证了穆老对生活的热爱。2000年4月,穆老来到枞阳县采风摄影,览长江,登浮山,走田头,徜徉在浓浓春色中,已是七十九岁高龄的穆青老人用相机不停地捕捉着一幅幅江南特有的红花草、油菜花美景,他不时指着前方镜头说:“这里的生活气息太浓了。”
近年来,新闻战线坚持“三帖近”原则,广泛开展了“大练兵”活动,扎实推进 “走转改”行动,广大新闻记者走到乡村社区,走到企业车间,深入边陲一线,与人民群众话家长里短,与广大官兵道鱼水深情,深入实践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文风蔚然、生活气息浓郁的优秀新闻作品。□
(作者:枞阳县文广局广电台副台长)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新闻敏感 记者职业 素养
关于新闻敏感,有学者这样定义:所谓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事件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敏感是天生的,是一种直觉感知。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记者需要一种天生的鉴别力,判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漫切尔甚至把新闻敏感称作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工作者的“特异功能”,这就把新闻敏感神秘化了,是典型的唯心的观点。本人认为新闻敏感有它的先天性,也就是说,新闻敏感的形成,须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它既依赖于先天的品质,又依赖于后天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许多记者的智力因素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差异。然而,往往只有少数优秀的记者采写出好新闻,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记者之间的差异大多出在新闻敏感上。胸怀正义、社会责任感强、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记者比其他人的新闻敏感就更强。这样的记者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时,能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判断、预见这一事实所产生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新闻敏感强的记者总是独具慧眼,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能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取决于记者的职业敏感。
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前途。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怎样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呢?现笔者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感
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立场必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长期以来,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确保导向正确,其次才是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要求,否则导向错误,影响力越大,产生的负面效应越坏,所以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和最基本的原则。作为记者,必须牢记这一任务和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感。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记者要识别某个线索或事件的新闻价值,可以从新鲜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多种要素去判断,但是关键的要素是重要性。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以政治因素为依据的。我们党和国家的历任主要领导人,都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提出严格要求。“政治家办报(毛泽东语)”、“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邓小平语)”、 “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江泽民语)”等等,这就要求记者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清现实社会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只要记者不断地学习、领会新的政策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他的政治敏感就能不断提高。
二、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记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绝大多数的新闻记者都能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他们中有许多人为了热爱的新闻事业,不畏严寒酷暑,不讲报酬条件,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但随着媒体的泛商业化,一些记者迷失方向,甚至是道德良知泯灭,社会责任感缺失,唯利是图,打着监督的幌子招摇撞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对此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称“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我们现在受到最大的伤害是来自记者,来自不负责任的媒体”。孔庆东做出激烈批评的缘由,是认为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存在失实现象。不过他因此而否定整个行业价值的激烈言辞还是过于偏激。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担当。强烈的责任感,是触发记者新闻敏感的正能量,责任感越强,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一位胸怀正义、具有高尚道德良知的记者,他的社会责任感越强,才会对国家振兴、人民富裕心存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当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全局在胸、高屋建瓴。
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农机下乡了》电视短新闻的产生,充分说明了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一个记者的重要性。对于沿袭几千年传统农耕方式的中国农民来说,农机无疑是一件新鲜事物,有关部门让农机下乡,可以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具体举措。记者决定对这一惠民好做法予以宣传报道。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发现了一系列奇怪现象:送农机下乡的车队不下乡,只在城市繁华区转;被通知等候购农机的农民迟迟等不到农机,只好遗憾离去;更令人生气的是有关部门还特意安排农民“托儿”买农机,显示活动成效……于是,记者心生愤慨,转换报道视角,将新闻定位在批评某些领导爱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干实事、只追求虚假政绩的官僚作风。从而对整个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终于挖出一条揭露形式主义的好新闻。在完成这个报道的过程中,如果当时记者没有怀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而是附和某些部门和企业敷衍了事,那么,这条针砭时弊的好新闻就不会问世。
三、坚持学习实践,实现厚积薄发
新闻记者综合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认识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闻记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在现代社会,新闻记者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知识,重视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的了解,重视对知识经济、电脑信息等方面的掌握,做博学的杂家。
新闻记者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敏感度就不同:知识越广博,实践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够认识到一个事物的意义和内涵,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只有理论、实践积累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时,新闻敏感才能被直觉的火花所燃亮。相反,其知识贫乏,经验缺乏, 新闻敏感就如同顽石,那么即使发生了重大的新闻事件,也极有可能无法认识到新闻事件的意义,与新闻事件擦肩而过。
四、坚持“三贴近”,做到以人为本
生活是新闻之源。每个新闻记者只有真正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上,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采写出有深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才能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告诫新闻界晚辈 “勿忘人民”,反映了新闻界老前辈对年轻人的关心,更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才是新闻的不竭之源,是增强新闻敏感的根之所系。
穆青同志坚持“三贴近”,身体力行。笔者亲身见证了穆老对生活的热爱。2000年4月,穆老来到枞阳县采风摄影,览长江,登浮山,走田头,徜徉在浓浓春色中,已是七十九岁高龄的穆青老人用相机不停地捕捉着一幅幅江南特有的红花草、油菜花美景,他不时指着前方镜头说:“这里的生活气息太浓了。”
近年来,新闻战线坚持“三帖近”原则,广泛开展了“大练兵”活动,扎实推进 “走转改”行动,广大新闻记者走到乡村社区,走到企业车间,深入边陲一线,与人民群众话家长里短,与广大官兵道鱼水深情,深入实践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文风蔚然、生活气息浓郁的优秀新闻作品。□
(作者:枞阳县文广局广电台副台长)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