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43年前,在校园一角,四校人用心移植下一棵青翠挺拔的小松树。 43年来,四校人传承青松质朴、坚韧、豪迈的品格,铸就了丰盈的“青松文化”,并将此文化深深根植在学校课程开发之中,构建了本校的特色课程。2015年,我们从学生综合评价的五个维度出发,确定了 “铸青松品质课程,育学子核心素养”的青松课程文化建设思路。将国家、地方课程的本质与学科特长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松香、松趣、松韵、松德”四类课程——“青松课程”,让学生在“青松课程”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一创新实践改变了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呆板、僵化的现状,适应了不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松香济达——启迪思维,提升能力
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堂课,而每一堂课落实所依托的载体是课本。现如今普通的课本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抓好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有着深远意义。
因此,我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扎扎实实挖掘国家课程建设者所赋予每一门课程的内涵,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学校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将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国家课程标准的研讨与梳理。通过“添、改、合、减”的策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开发和调整,形成一套独具四校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
数学学科,主要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四大板块着手,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创编并实施符合四校特色的主题教学的校本课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围绕课本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计算游戏,使计算教学更加特色化;在探索美丽的图形与几何中,让图形为生活服务;充分应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语文学科,老师们围绕单元内容,设置具有学科特色的拓展主题性阅读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思念”为主题的单元中,可以增设朱自清《背影》、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等课外拓展阅读内容;可以表演课本剧、情景剧、音乐剧、话剧;可以研究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相关链接;可以进行创作、改编、续写、缩写,不同的主题单元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表演、爱上表达、爱上写作。
在美术学科中,不仅将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同时还分别设置了“学做纸浆画”“儿童创意水粉”“小小手学剪纸”三个校本课程。为了落实校本课程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一至三年级每学期安排两周剪纸课程,一节水粉课;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安排两周剪纸课程,一节纸浆画课程。后期学校还将着手书法校本课程的编写,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了解与传承。
在体育学科中,我校启动“武动童年”创建活动,自编了武术操,开发了洪拳武术特色课程;编写了以跳绳、踢毽子为主题的“三跳课程”;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状况,分年级、梯度开展,在“足球”和“篮球”教学方面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科学学科,我校结合四校航空地域特色资源,以“飞机”为突破口,挖掘航模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到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再到对科学与技术、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思考,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孩子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松趣开怀——树立志向,发展特长
如果说“松香课程”的建设是想让四校学子在博、雅、趣、远的课堂教学中,牢固掌握知识,那么“松趣课程”的开发,就是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感受到各学科的独特魅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松趣课程”正是如此,通过创建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科特色,探寻知识的奥秘,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并能够将学科中所学到的内容在活动中应用自如,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围绕“松趣课程”宗旨,设置了以学科内容为主题的“四节”活动
1.“神采奕奕艺术节”,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美术组主办的校園文化衫绘制、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的美术比赛、剪纸比赛、书画比赛、折纸大赛等,音乐组的才艺展示、唱“三歌”及爱国主义歌曲联唱活动。这些活动以不同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拓宽文化视野,发展审美情操。
2.“言近旨远读书节”,学校将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在海量阅读方面,每个年级给每位学生推荐8本必读书目,8本选读书目,并且每本书由教研组一位老师进行梳理指导阅读,学校、班级通过“好书推荐”和“读书小报”“知识问答”等方式进行评选。在深度阅读方面,要求一个班的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通过“朗读”“诵读”“表演”“小报”“连环画”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爱上读书。接受阅读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3.“神采飞扬数学节”,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们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主题。例如,一年级的七巧板,二年级的方向和位置,三年级巧填运算符号等,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扬帆远航体育科技节”。学校制订活动方案,利用平台宣传倡议,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体育节以跳绳和踢毽子为主,制作30天打卡表,学生完成每天30分钟的锻炼任务,家长督促并帮助记录练习成绩,一个月后,学校组织跳绳和踢毽子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奖励。科技节则分别选取“风筝”“飞机”为主题,分年级开展,如一、二年级折纸飞机、设计风筝;三、四年级制作风筝;五、六年级放飞风筝、设计飞机模型等,不断深化主题,拓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渠道。
(二)小青松社团大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除了妙趣横生的“四节”活动外,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每周一、周五的少儿泥塑、儿童书画班、管乐民乐、舞蹈、武术、击剑、篮球等30多个社团,每周二鋼笔字练习,周三、周四阅读、诵读、趣味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发展特长,彰显个性。
三、松韵濡染——润物无声,美化心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校本课程的范畴。“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四校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在我们的青松校园中,随处可以看到具有学科特色的环境布置。例如,主席台后边的背景墙上,整齐地排列着二十四节气,两侧的文化长廊雕刻着与节气所对应的古诗词。当师生漫步文化长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还有深切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走在校园的楼梯上,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的一幅幅美术大课的艺术作品,不断地鼓励着学生们向往艺术、追逐艺术的脚步。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各班级突出校园主题,设立“艺术角”和“轻松书吧”,教室四周张贴“四JING(静、净、竞、敬)”标语,“入校即静,入班即学”,正是在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里,孩子们才能感受到环境所带来的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每天晨读时的美文欣赏、下午15分钟的英语广播与15分钟的轻松习字,国旗下演讲和课本剧等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内容,更让孩子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除了校园环境的熏陶,教师的引领作用更是重中之重。学校定期组织教师练习钢笔字、粉笔字,扎扎实实锤炼教师基本功。每学期通过录制美文诵读音频、微课制作等活动,更新强化教学理念。躬耕善教的四校老师一直奋战在教改的潮流前线,期望用自己的烛火之光照亮孩子的前行之程。
四、松德树人——规范行为,练就自然
“立德树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举足轻重,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我们确立了“松德课程”的重要位置,主要目的是规范学生的习惯。一方面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依托“主题教育周”推出一个好习惯,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逐步强化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通过“史上今日”的主题实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感;通过“主题研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爱上自然风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现代科技。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与大队部工作高度融合,力争使德育活动多姿多彩。
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语文学科教师和学生运用课本剧、情景剧的方式一同研究历史、民俗、自然环境、英雄人物等,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科学学科开展“科技制作大赛”“科普讲座”,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开阔眼界,树立远大目标。
体育学科融会在学校的“三礼”中,一年级的入学礼,需要体育老师下到各班进行队列队形的训练和校训校风讲解,使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能深刻感受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与大队部联合开展的“我是小小交警员”“自理大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让松德课程内容熠熠生辉。
“松德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每一次的活动,它更深入到每一节课堂。我校在每一节课中将学生的团队合作列为重点。在合作中,学生懂得谦让,善于倾听,懂得互帮互助,能够合作共赢。这些都是“松德”课程的体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品德,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风雨几载,执著进取,菁菁校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青松课程”为特色的新课程改革,给西航四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挑战无处不在,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将根据学生评价的五个维度,继续挖掘和完善我校的“青松文化”,赋予“青松课程”以更多的内涵,让青松品质为四校学子铸魂筑梦。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四校
一、松香济达——启迪思维,提升能力
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堂课,而每一堂课落实所依托的载体是课本。现如今普通的课本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抓好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有着深远意义。
因此,我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扎扎实实挖掘国家课程建设者所赋予每一门课程的内涵,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学校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将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国家课程标准的研讨与梳理。通过“添、改、合、减”的策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开发和调整,形成一套独具四校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
数学学科,主要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四大板块着手,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创编并实施符合四校特色的主题教学的校本课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围绕课本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计算游戏,使计算教学更加特色化;在探索美丽的图形与几何中,让图形为生活服务;充分应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语文学科,老师们围绕单元内容,设置具有学科特色的拓展主题性阅读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思念”为主题的单元中,可以增设朱自清《背影》、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等课外拓展阅读内容;可以表演课本剧、情景剧、音乐剧、话剧;可以研究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相关链接;可以进行创作、改编、续写、缩写,不同的主题单元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表演、爱上表达、爱上写作。
在美术学科中,不仅将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同时还分别设置了“学做纸浆画”“儿童创意水粉”“小小手学剪纸”三个校本课程。为了落实校本课程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一至三年级每学期安排两周剪纸课程,一节水粉课;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安排两周剪纸课程,一节纸浆画课程。后期学校还将着手书法校本课程的编写,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了解与传承。
在体育学科中,我校启动“武动童年”创建活动,自编了武术操,开发了洪拳武术特色课程;编写了以跳绳、踢毽子为主题的“三跳课程”;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状况,分年级、梯度开展,在“足球”和“篮球”教学方面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科学学科,我校结合四校航空地域特色资源,以“飞机”为突破口,挖掘航模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到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再到对科学与技术、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思考,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孩子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松趣开怀——树立志向,发展特长
如果说“松香课程”的建设是想让四校学子在博、雅、趣、远的课堂教学中,牢固掌握知识,那么“松趣课程”的开发,就是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感受到各学科的独特魅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松趣课程”正是如此,通过创建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科特色,探寻知识的奥秘,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并能够将学科中所学到的内容在活动中应用自如,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围绕“松趣课程”宗旨,设置了以学科内容为主题的“四节”活动
1.“神采奕奕艺术节”,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美术组主办的校園文化衫绘制、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的美术比赛、剪纸比赛、书画比赛、折纸大赛等,音乐组的才艺展示、唱“三歌”及爱国主义歌曲联唱活动。这些活动以不同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拓宽文化视野,发展审美情操。
2.“言近旨远读书节”,学校将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在海量阅读方面,每个年级给每位学生推荐8本必读书目,8本选读书目,并且每本书由教研组一位老师进行梳理指导阅读,学校、班级通过“好书推荐”和“读书小报”“知识问答”等方式进行评选。在深度阅读方面,要求一个班的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通过“朗读”“诵读”“表演”“小报”“连环画”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爱上读书。接受阅读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3.“神采飞扬数学节”,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们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主题。例如,一年级的七巧板,二年级的方向和位置,三年级巧填运算符号等,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扬帆远航体育科技节”。学校制订活动方案,利用平台宣传倡议,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体育节以跳绳和踢毽子为主,制作30天打卡表,学生完成每天30分钟的锻炼任务,家长督促并帮助记录练习成绩,一个月后,学校组织跳绳和踢毽子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奖励。科技节则分别选取“风筝”“飞机”为主题,分年级开展,如一、二年级折纸飞机、设计风筝;三、四年级制作风筝;五、六年级放飞风筝、设计飞机模型等,不断深化主题,拓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渠道。
(二)小青松社团大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除了妙趣横生的“四节”活动外,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每周一、周五的少儿泥塑、儿童书画班、管乐民乐、舞蹈、武术、击剑、篮球等30多个社团,每周二鋼笔字练习,周三、周四阅读、诵读、趣味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发展特长,彰显个性。
三、松韵濡染——润物无声,美化心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校本课程的范畴。“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四校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在我们的青松校园中,随处可以看到具有学科特色的环境布置。例如,主席台后边的背景墙上,整齐地排列着二十四节气,两侧的文化长廊雕刻着与节气所对应的古诗词。当师生漫步文化长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还有深切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走在校园的楼梯上,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的一幅幅美术大课的艺术作品,不断地鼓励着学生们向往艺术、追逐艺术的脚步。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各班级突出校园主题,设立“艺术角”和“轻松书吧”,教室四周张贴“四JING(静、净、竞、敬)”标语,“入校即静,入班即学”,正是在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里,孩子们才能感受到环境所带来的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每天晨读时的美文欣赏、下午15分钟的英语广播与15分钟的轻松习字,国旗下演讲和课本剧等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内容,更让孩子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除了校园环境的熏陶,教师的引领作用更是重中之重。学校定期组织教师练习钢笔字、粉笔字,扎扎实实锤炼教师基本功。每学期通过录制美文诵读音频、微课制作等活动,更新强化教学理念。躬耕善教的四校老师一直奋战在教改的潮流前线,期望用自己的烛火之光照亮孩子的前行之程。
四、松德树人——规范行为,练就自然
“立德树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举足轻重,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我们确立了“松德课程”的重要位置,主要目的是规范学生的习惯。一方面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依托“主题教育周”推出一个好习惯,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逐步强化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通过“史上今日”的主题实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感;通过“主题研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爱上自然风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现代科技。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与大队部工作高度融合,力争使德育活动多姿多彩。
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语文学科教师和学生运用课本剧、情景剧的方式一同研究历史、民俗、自然环境、英雄人物等,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科学学科开展“科技制作大赛”“科普讲座”,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开阔眼界,树立远大目标。
体育学科融会在学校的“三礼”中,一年级的入学礼,需要体育老师下到各班进行队列队形的训练和校训校风讲解,使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能深刻感受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与大队部联合开展的“我是小小交警员”“自理大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让松德课程内容熠熠生辉。
“松德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每一次的活动,它更深入到每一节课堂。我校在每一节课中将学生的团队合作列为重点。在合作中,学生懂得谦让,善于倾听,懂得互帮互助,能够合作共赢。这些都是“松德”课程的体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品德,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风雨几载,执著进取,菁菁校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青松课程”为特色的新课程改革,给西航四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挑战无处不在,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将根据学生评价的五个维度,继续挖掘和完善我校的“青松文化”,赋予“青松课程”以更多的内涵,让青松品质为四校学子铸魂筑梦。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