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虽然直播能赚钱,但对社区环境打击颇重,良莠不齐的主播让原来积累下来的有品味用户纷纷吐槽。同时,短期内《LOOK直播》的付费率在直播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无法取得突破,连达到4%都很困难,而且歌手唱歌、老师教学等不接地气的直播,其娱乐性、互动性低于秀场、游戏,打赏金额并不高,音乐直播月均用户消费注定远不及主流的映客和YY。截至发稿前,《LOOK直播》热度并不高,排在App Store娱乐榜单100名开外,这还是依赖网易云音乐流量扶持的结果。
其三,2019年5月“因乐交友”小程序内测。填写个人基本资料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对歌曲的喜好推荐“好友”,假如两人互相点了小红心(即表示想认识对方),就可以开启聊天,类似于陌生人社交APP《探探》,只不过不同的是匹配前提是音乐,而不只是“看脸”,被用户质疑是“披着音乐外皮的涉黄APP”。
除此之外,“因乐交友”简单粗暴的收费模式也让用户难以接受。用户每天想获得更多推荐次数,需要开通28元人民币/月(首次开通优惠为12元人民币)的VIP,而想要与“想认识你的人”进行聊天,还需要开通30元人民币/月的特权,等于需要付42元人民币(首次开通)才能和好友聊天,相当于网易云音乐黑胶会员的5倍、探探会员的4倍,暴露了其急于扭亏为盈的动机。
其四,2019年7月上线云村社区。在重新上线的《网易云音乐》APP中,云村社区代替了“朋友”板块,保留原有的“动态”页面,并新增“广场”页面,定位于用户围绕音乐展开交流讨论、创作分享和情感表达的音乐社区。云村社区上的内容被称为Mlog,支持“文字 音乐”和“视频 音乐”。与上线短视频问题多多类似,以UGC为主的云村社区也面临抄袭侵权的烦恼,部分营销号直接搬运大V的相关文章和低精度短视频,把Mlog变成了“Copylog”。
阿里未必能让网易云音乐变得更好
不难看出,为了构建社区这一差异化优势,网易云音乐可谓折腾不止,简直操碎了心,但效果真的一般,用户不满情绪正在升高,“不务正业”和“音乐体验弱”等负面声音越来越多。要知道,用网易云音乐的人多少带点情怀,他们难以忍受其为了商业化而生硬加入各种鸡肋功能,只想简简单单地听歌,周杰伦的版权也许比陌生人社交和音乐社区更具吸引力。


因此,网易云音乐用户流失在所难免,这是个潜在隐忧。尽管其宣称总用户数突破8亿,但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易云音乐月活跃用户数仅为1.39亿,活跃用户与总用户数字之间的差异让人不禁怀疑是否一场数字游戏。当然,站在网易云音乐的角度看,业绩压力使其无法回到过去纯粹的音乐播放器时代,用户再不爽也要在“陌生人社交 音乐社区”上一條道走到黑。
财报显示,2018年网易云音乐所属业务板块亏损3.26亿元人民币,背负着巨大的盈利压力,在盈利之前,除了仰仗网易“输血”,还离不开外部融资。今年第二季度,网易收入增幅同比下降6.4%,创下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能给网易云音乐的支持愈发有限,这次拿到7亿美元融资“止血”,的确有机会使其可以进一步扩充版权和发力社区。但让人心生疑虑的是,网易云音乐是否终有一天会像网易考拉一样,都是曾为网易带来过极大想象力且大幅度拔高公司市值的业务,完成历史使命后便会卖身阿里回本。
再进一步想,现在版权成本、短视频和云村都非常“烧钱”,这对于想要与腾讯音乐系抗衡的网易云音乐而言显得杯水车薪。更何况,阿里领投的7亿美元没那么好拿,尽管阿里持股比例在10%到30%,网易仍手握控制权,但网易云音乐不可能对其诉求完全不管不顾,而一旦兼顾后或有可能继续“跑偏”。
从虾米音乐多次传出卖身来看,其不被内部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虾米音乐已不在阿里大文娱版图之中,其重心已从在线音乐转移到与音乐、短视频有关的创新项目上,另一方面得到阿里投资的网易云音乐,大有取代不争气的虾米音乐成为对抗腾讯系的排头兵之势。
不难看出,在阿里星球“凉凉”、虾米音乐下滑的情况下,阿里才会选择下注网易云音乐来继续自己的“音乐梦”。只不过,网易云音乐能帮其顺利圆梦吗?笔者看不尽然,相反网易云音乐可能被阿里拖累。
众所周知,阿里一向对财务投资不感兴趣,青睐于业务耦合的战略投资。外界对其投资风格的常见评价是:“风格激进”“想要的会不惜代价搞到手”“控制欲”,乃至“投的一些公司逐渐品牌都消失了,只剩下给阿里造血”。可以想象,为了尽可能削弱腾讯音乐系的领先优势,当网易云音乐将不得不贯彻阿里更多需求的时候,走着走着可能会失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