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20例临床观察

来源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给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300 mg/次,分别于第0、1、2、3、4周注射1次,随后每4周1次,于第4、8、12周时记录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治疗4周时,PASI均值为2.52±0.91,6例达PASI 90,2例达PASI 100;8周时,PASI均值为0.99±0.55,8例达PASI 90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痤疮患者外周血中IL-6、TNF-α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寻常痤疮患者114例,其中轻度35例、中度43例、重度36例,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痤疮患者外周血中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243)。轻度、中度、重度患者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
目的:评价线上教学模式在临床前牙体修复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1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45名)和对照组(46名).实验组应用线上教学法,对照组应用
报告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患者女,50岁,反复全身红色斑块伴疼痛4个月,加重2 d。皮肤科检查:颈部及双上肢分布大小不等红色斑块,皮损边缘略隆起于皮面,呈环状,未见水疱及破溃,触痛阳性。上唇少许糜烂面。组织病理符合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改变。入院后查血液系统异常,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予EA方案预化疗。三个月后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0例老年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1例(42%),中毒性表皮坏死症型药疹17例(34%),红皮病型药疹11例(22%),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2%)。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为抗癫痫药物(11例,占22%),单一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最多(10例,占20%)。治愈或好转出院43例,总有效率达86%,死亡1例(2%),放弃治疗6例(12%)。结论:老年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和别嘌呤醇,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
近期,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通知》《福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管理规定》,将家访情况计入工作量。根据要求,福州市每个学生家庭每学年至少接受两次学校家访(入户家访一次,校园约见一次)。家访情况将纳入班主任、年段长等级考评和校长、教师年度绩效考评范畴,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考核、教育督导、文明校园及平安校园等考核评价范畴,作为学校、教师评先评优工作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糖皮质激素应用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PCT升高的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及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荨麻疹活动度、PCT值改变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治疗3 d后,研究组疾病活动度评分(2.18±0.86)低于对照组(3.1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5);两组PCT水平均有下降,研究组(0.11±0.17)明显低于对照组(0.2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临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防控梅毒迫在眉睫。疫苗开发作为防控病原体感染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梅毒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近年来梅毒疫苗研究进展,以期为遏制梅毒传播提供帮助。
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以T细胞介导免疫炎症和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两种疾病在免疫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共患病和治疗方法方面有很多共性,但也存在差异。两种疾病的相似性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对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生异常反应,其增殖和分化发生改变,这也是两种疾病表型的主要原因。但两种疾病的T细胞极化方向存在差异。本文重点从T细胞免疫失衡机制方面对银屑病与AD两种疾病的共性与差异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1 g疗法和强力霉素7 d疗法在临床治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门诊所有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剔除未按标准剂量及疗程、未接受判愈试验、接受其他可能影响疗效药物治疗患者资料。结果:68例初始接受单剂量阿奇霉素1 g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治愈率为79.4%(54/68),19例接受强力霉素7 d疗法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治愈率为100%(19/19)。使用不同厂家药物,在治疗完成后较短的时间进行判愈试验可能会导致微生物治愈率被低估。结论:
特应性皮炎(AD)是目前最常见、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免疫性皮肤病之一。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上皮细胞会因机械创伤、细菌和外源性蛋白酶等触发因素释放IL-33,IL-33通过长型血清刺激因子-2(ST2)和多种细胞上的IL-1受体附件结合,并激活第2组固有淋巴细胞(ILC2s)、Th2细胞、肥大细胞等,产生系列细胞因子,促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AD表症发生和加重。另外,IL-33可能作用于AD表皮屏障功能受损-反复瘙痒循环。为了进一步探究AD的分子机制,寻求新的药物使用策略,提高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