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联网实现远程医疗信息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u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成为重要的解决方法。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针对目前远程医疗领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物联网技术及3G网络技术,设计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及其业务支撑平台,为远程健康监护、远程急救及远程诊疗等业务提供保障。
  [关键词] 物联网 3G网络 远程医疗 远程健康监护 远程急救 远程诊疗
  
  引言
  医疗卫生是重大民生问题,但目前存在众多问题,突出问题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供应严重不足,而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充足但利用效率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成为重要的解决方法。医疗资源充裕地区的医护人员借助远端医疗信息采集设备,通过电信运营商覆盖全国的网络资源,完成对远端患者的诊疗和监护等,从而实现对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远程医疗领域,主要包括健康监护、急救服务、遠程诊疗,其需求如下:
  第一,人们希望通过尽可能便捷、有效、成本低廉的健康监护系统,对个人的健康体征信息进行监护和跟踪,实现预防在先。
  第二,急救模式上,改变目前以呼叫受理+病人双向转运为主、院前车内救助与入院救治相互独立的状况,建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各区急救分站,逐渐实现救援中心—急救分站—急救网络医院一体化,争取急救时间,完成信息共享,提高救治效率。
  第三,改变目前患者与医生面对面时进行基本体征监测的状况,在院内患者的体征信息实现远程提前检查,以缩短诊疗时间。从而高效利用医疗资源。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医疗事件发生场景、业务流程及监护终端类型的不同划分为远程健康监护、远程急救和远程诊疗三个子系统。其对应的典型业务场景分别为家庭(包括室内和户外)、车载(急救车)、医院。
  在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护子系统中,通过家庭用心电监测仪、血压计、血糖仪等传感仪器设备,监测、收集、整理测量数据,将其通过汇聚节点或网关设备发送到卫生健康监测业务服务平台。专业医护人员可通过监测数据,并参考患者基本健康档案信息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结论,并进行健康指导,同时监测业务服务平台具有专家知识库系统进行辅助诊断。该系统可与呼叫中心、短信中心、PUSHMAIL等系统结合对被监护者进行提醒、告知。
  在车载的远程急救子系统中,主要针对严重心率失常、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风险患者救助过程中,为了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需要实现在院前救治过程的诊疗信息与院中、院后诊断治疗信息协同共享。在急救车内对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征信息、车内视频信息与急救中心(站)、医院多方实现实时共享。
  在医院的远程诊疗子系统中,需要在门诊部候诊区或住院部病房中对患者的体征信息实现远程体征监测,使得医生在诊疗前已获取患者第一手并真实性较高的体征监测信息,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救治准确率。
  以下逐一介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主要几部分:
  远程健康监护子系统
  一、系统概述
  远程健康监护子系统提供了一种通过对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测来研究远程监测对象生理功能的方法。有助于病情恶化的早期预报并在病情突然恶化时向医疗中心报警以获得及时的救助。远程健康监护子系统应用主要包括:心电监护、慢病监护等。
  二、系统架构及实现过程
  远程健康监护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及数据分析展示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
  通过带有数据输出接口的心电、血氧、血压等各种生理参数监护仪对被监测对象进行数据采集。该部分与正常的医疗监测过程基本相同,但该监护仪具有的数据输出接口,可将采集到的监测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出来。数据发送时机分为三种(1)按照固定周期定时发送数据。(2)对参数进行阈值判断,符合条件时发送数据。
  数据传输部分:
  该数据传输部分包括两个流向的数据处理。
  从监护仪出发的采集数据到达监护网关,经过一定的处理后通过因特网或3G网络进行上传,对于一些数据量较小的数据也可采用电话拨号的方式进行上传。
  从监护中心出发的查询数据到达网关,经过一定的处理后通过无线方式到达监护仪端,监护仪端按照查询条件上传符合要求的数据。
  · 数据分析展示部分
  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将上传的数据与被监测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绑定,结合医疗专家知识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监护中心终端上进行展示,专业医疗人员通过展示的信息和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判断,通过操作平台界面发出符合一定格式的诊疗建议信息,经由呼叫中心、短信中心、PUSHMAIL系统等通知至用户。
  图一、远程健康监护子系统
  · 远程急救子系统
  远程急救子系统是通过物联网及3G网络技术,实现车载便携心电监护仪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急救中心数据中心,同时在监控台与医生工作站实时显示;同时车内视频信息实时传输至急救中心数据中心,在监控台与医生工作站实时显示。此外急救中心也可实时定位急救车地理位置信息。
  远程急救子系统通过在急救车内安装车载急救网关设备,在对病人进行生命支持与监护,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的同时,与医院保持联系,通过该设备实现急救车和医院之间的视频对话及生理数据的实时传递。由医院会诊专家根据急救车内的实时视频及病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远程急救指导。医院会诊专家利用视频对话和分析传送过来的车载急救仪器测出的病人生理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病人现状,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 远程诊疗子系统
  通过物联网及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满足院内待诊患者随时随地获取体征信息数据,并将其及时准确地传送至医生工作站;医务工作者综合此数据及病人以往数据进行诊断。
  远程诊疗子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患者在候诊时测量个人体征信息,供医生坐诊提供参考依据。
  医生查房时,通过无线终端设备调出患者体征信息,综合判断患者病情。
  医生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体征信息的实时监测。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业务支撑
  为了更可靠和有效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在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中设置了业务支撑平台,完成对终端、业务、计费和客户的管理。
  终端管理:终端管理主要是指提供终端的入网测试、型号管理、状态监测、故障管理、参数配置、远程控制、升级下载等功能。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是指对接入物联网医疗健康监测业务平台的各项业务提供包括申请、测试、审批、部署、发布等管理功能。
  计费管理
  计费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支撑系统接口,为医疗健康监测业务的营销、账务、计费提供支撑。根据订购关系,对终端应用之间的消息按照某种策略进行鉴权和路由转发。
  时间可控特性是指网络限制物联网终端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发起业务或接收数据。核心网需要提供根据时间可控特性对物联网终端执行接入控制,进一步,支撑平台还需要提供利用时间可控特性对物联网终端或行业用户进行区分计费。
  客户信息管理
  客户信息管理主要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受理客户的开户、业务开通,录入和维护客户的详细资料,受理客户投诉、建议等管理。
  结束语
  本文结合远程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和技术特点,将物联网技术[8]、3G网络与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结合起来,通过系统解决方案和业务支撑平台为远程健康监护、远程急救和远程诊疗业务提供有效和可靠的服务。节约了患者时间和医疗成本,均衡利用了优势医疗资源,提高了救治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虹.3G时代远程医疗的关键技术.中国医院,2010(07):47~50
  [2] 赵泽,崔莉.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信息与控制,2006(02):265~269
  [3] 吴水才,李浩敏,白燕萍,杜芳芳.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设计.仪器仪表学报,2007,(06):1035~1039
  [4]潘巨龙,李善平,吴震东,张道远.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社区卫生保健监护系统设计.传感技术学报,2009(06):838~843
  [5]马祖长,孙怡宁,梅涛.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通信学报,2004,(04):114~124■
其他文献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支教活动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生中广泛开展支教服务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
[摘 要] 讲述增值税转型改革对贵州电网公司财务的影响和收益。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贵州电网财务 影响和收效    一、前言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是自1994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以来,历史上单项税制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增值税作为我国目前第一大税种,2007年占到
在高尔夫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既有利于高尔夫审美文化的传播,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运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为农民工开展切实有效的职业指导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增强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面前人
近代早期湖南图书出版业在整个湖南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力的推动了近代湖南的思想的革新。探索这一时期的出版史背景,将有利于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轨迹。
针对交通肇事案件频发的现状,我国除在《刑法》中对交通肇事罪进行规定外,还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以期求得对该行为的有效遏制。但对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学界有诸多看法,也影响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