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生命是个大话题。但生命又是我们每一个人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包含生存、生活、生死、生态四大块。但如今的教育,我们更在意唯智与唯形的改造。社会在快速发展,以前的一些價值系统和道德体系在瓦解甚至崩溃,这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新一代,可能是一种灾难。因为不论你受到过何种教育,我们最后都得面对生活,都得回到生命本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除了关注孩子如何考试、升学、择业的同时,更要关注教育孩子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迈向生命的圆满、充实和幸福 ,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生命教育亟需回归!这是每位家长需要关注的,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该重视的。
二、生命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严重缺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幸福。何谓幸福?梁恕俭说,幸福是为心灵找到诗意栖居的港湾,为生命找到来去自由的归宿,为他人找到超越苦难的良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幸福吗?这是对积习已久的教育现状拷问。如今社会言必谈成功,学校注重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对于如何培养对“人”的尊重,到现在还是没能落实到位。学校情志教育缺乏,而我们的家长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我们的下一代对生命的淡漠越来越严重。当我们看到听到一个又一个青年、少年甚至学童自杀、杀人,而这些惨剧就发生在追求“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成名,让社会和谐”教育目标的当下,这是不是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呢?生命教育回归应该从哪里开始?
三、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生命教育亟待回归
当下家庭必须填补生命教育的空白,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只有家庭学校齐抓共管,才能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懂得善待和关爱其他的生命,从而全己和成人。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对个体实施生命教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1.生存教育是基础,生命可贵
学习技巧,安全生存。学会生存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成为教育的四大支柱。道理很简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那一切都是虚空。生存教育应该成为家庭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幸存七岁女孩在遭遇不幸时能想起其家长平常对于生存技能教育,因此才能获救。家长和学校都有这个义务教会孩子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孩子才能应对。
认知生死,珍爱生命。生命是人的“存在”的方式。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得光荣”,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2015年哈市火灾造成5名消防员牺牲,烈火中的英雄们用生命守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在寄托哀思和崇敬之余,我们也应反思他们牺牲的原因,这才是对烈士的尊重,对生命的应有的敬畏。死者已矣,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给相关部门上一堂生命的教育课呢?
2.生活教育是核心,珍惜拥有
儿时养性,孩童养正。培根指出:“形成于少年时期的习惯最为良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热爱生命,包括热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热爱。这要求父母在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中对生命的意义有真切的感悟和教导。除了教孩子爱自己,还教会孩子关爱他人,教会孩子熟悉与人相处的法则,懂得尊重,知道宽容,学会协作。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孩子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共容共存。生活中很多残害生命的事件,都是由于交往不当而导致的。当孩子既肯定自我,又接纳他人,他们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生死教育是关键,死生亦大
生死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要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现象与规律,启发孩子思考和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珍爱、欣赏、尊重生命。另外,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死亡教育。一直以来,受传统的忌讳“死亡”观念的影响,家长、老师、社会教育对“死亡”的回避,加上玄幻作品和网络游戏等对“死亡”的误导,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错误的概念,造成孩子对死亡的看法模糊甚至无知。要适时让孩子明白生命有长幼之分,寿夭之别,让孩子明白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过来。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看似“可怕”的死亡教育,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死,所以我们个人更应该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生态教育是目标,懂得敬畏
施韦泽指出:“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生态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告诉孩子,我们的生命是要依赖其他生命而存在,人不能狂妄,生命有层级,但生命平等。必须学会与其他生命共存。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敬畏。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从小培养环保理念,共同维护美丽的家园。与此同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趋向个人、社会和整个生态的和谐。
结语: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呼吁我们家长和学校,不能只有应试和成功教育,更应该有生命教育。家庭学校都应该成为守护孩子生命的乐园,你们应该成为培植孩子生命意识的导师,教育如果充满智慧和情怀,孩子的生命才会更加安全、健康、精彩和幸福。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在教育中多关切孩子的生命教育,当每个孩子都快乐,每个学校都是成长的乐园,全天下父母都是幸福的父母,那么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美好和谐的社会!
生命是个大话题。但生命又是我们每一个人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包含生存、生活、生死、生态四大块。但如今的教育,我们更在意唯智与唯形的改造。社会在快速发展,以前的一些價值系统和道德体系在瓦解甚至崩溃,这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新一代,可能是一种灾难。因为不论你受到过何种教育,我们最后都得面对生活,都得回到生命本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除了关注孩子如何考试、升学、择业的同时,更要关注教育孩子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迈向生命的圆满、充实和幸福 ,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生命教育亟需回归!这是每位家长需要关注的,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该重视的。
二、生命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严重缺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幸福。何谓幸福?梁恕俭说,幸福是为心灵找到诗意栖居的港湾,为生命找到来去自由的归宿,为他人找到超越苦难的良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幸福吗?这是对积习已久的教育现状拷问。如今社会言必谈成功,学校注重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对于如何培养对“人”的尊重,到现在还是没能落实到位。学校情志教育缺乏,而我们的家长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我们的下一代对生命的淡漠越来越严重。当我们看到听到一个又一个青年、少年甚至学童自杀、杀人,而这些惨剧就发生在追求“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成名,让社会和谐”教育目标的当下,这是不是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呢?生命教育回归应该从哪里开始?
三、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生命教育亟待回归
当下家庭必须填补生命教育的空白,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只有家庭学校齐抓共管,才能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懂得善待和关爱其他的生命,从而全己和成人。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对个体实施生命教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1.生存教育是基础,生命可贵
学习技巧,安全生存。学会生存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成为教育的四大支柱。道理很简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那一切都是虚空。生存教育应该成为家庭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幸存七岁女孩在遭遇不幸时能想起其家长平常对于生存技能教育,因此才能获救。家长和学校都有这个义务教会孩子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孩子才能应对。
认知生死,珍爱生命。生命是人的“存在”的方式。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得光荣”,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2015年哈市火灾造成5名消防员牺牲,烈火中的英雄们用生命守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在寄托哀思和崇敬之余,我们也应反思他们牺牲的原因,这才是对烈士的尊重,对生命的应有的敬畏。死者已矣,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给相关部门上一堂生命的教育课呢?
2.生活教育是核心,珍惜拥有
儿时养性,孩童养正。培根指出:“形成于少年时期的习惯最为良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热爱生命,包括热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热爱。这要求父母在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中对生命的意义有真切的感悟和教导。除了教孩子爱自己,还教会孩子关爱他人,教会孩子熟悉与人相处的法则,懂得尊重,知道宽容,学会协作。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孩子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共容共存。生活中很多残害生命的事件,都是由于交往不当而导致的。当孩子既肯定自我,又接纳他人,他们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生死教育是关键,死生亦大
生死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要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现象与规律,启发孩子思考和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珍爱、欣赏、尊重生命。另外,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死亡教育。一直以来,受传统的忌讳“死亡”观念的影响,家长、老师、社会教育对“死亡”的回避,加上玄幻作品和网络游戏等对“死亡”的误导,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错误的概念,造成孩子对死亡的看法模糊甚至无知。要适时让孩子明白生命有长幼之分,寿夭之别,让孩子明白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过来。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看似“可怕”的死亡教育,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死,所以我们个人更应该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生态教育是目标,懂得敬畏
施韦泽指出:“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生态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告诉孩子,我们的生命是要依赖其他生命而存在,人不能狂妄,生命有层级,但生命平等。必须学会与其他生命共存。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敬畏。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从小培养环保理念,共同维护美丽的家园。与此同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趋向个人、社会和整个生态的和谐。
结语: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呼吁我们家长和学校,不能只有应试和成功教育,更应该有生命教育。家庭学校都应该成为守护孩子生命的乐园,你们应该成为培植孩子生命意识的导师,教育如果充满智慧和情怀,孩子的生命才会更加安全、健康、精彩和幸福。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在教育中多关切孩子的生命教育,当每个孩子都快乐,每个学校都是成长的乐园,全天下父母都是幸福的父母,那么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美好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