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往往存在诸如学习松懈懒惰、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上网,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一些不良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心理并没有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有效地引导他们。这就造成他们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或是与学校、同学、家长的冲突不断,违规违纪行为经常发生等干扰班风的现象。因此,要转变和提升班级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加强责任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责任感; 教育; 提升班风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45-002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中专班的风气,往往存在许多共同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懒惰、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时间上网,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
对于这类班级风气形成的原因,我曾进行过系列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类班级中,愿意主动承担班级工作任务的仅占5%,愿意主动去帮助关心同学的有8%;认为对社会、对他人奉献只是一种手段,索取才是真正的目的占了11.4%;认为生活第一需要是金钱的有52.4%;还有57%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的学习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更令人心痛的是有71%的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是造成他们今天这种状况的完全责任人。
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转变和提升班级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责任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是班风提升的前提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少年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六类: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任务责任心、过失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等,而这六类又可以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自我相关的责任心,如自我责任心、任务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另一类则涉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
由于人们对自我和人我关系的认知发展速度不同,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向人我关系认知的转化之中。根据这一发展特点,我们把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A.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B.经常反省的习惯;C.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D.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E.服务他人的习惯,有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方面。
作为教育者清楚地知道,有明确的目标并不代表就有了良好的结果。学生责任心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的。要引导已经形成了某些不良意识或是行为习惯的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常规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可以放弃传统的“报告团式”的说教方式,邀请几位通过自身努力在工作岗位中成绩突出的同学来到他们中间进行自由交流,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笔者尝试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有些意外的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谁是你最喜欢的人?你最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你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你是如何拜师的……通过交流,学生受到的教育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思想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而感恩、宽容、责任和真诚是面对挫折最好的“心态调节器”。更多的学生懂得了对别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的道理,懂得了责任心可以变为动力,动力可以转化为能力的道理。之后,同学提出:“对自己负责,学会求知进取;对他人负责,学会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和孝敬家长;对班级负责,学会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的班风口号。
笔者看到了这些同学积极向上的愿望,于是立即趁热打铁,开展了“如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大讨论。学生们谈到了自己的各种心理困惑:学习基础太弱、家长盼子成龙成凤的压力、对自己前途的灰心等等;但更多的学生开始谈论“我在为谁学习?”“班风不好,我有没有责任?”以及“今后我应该怎样做”等。笔者十分兴奋的意识到:良好的责任意识已经悄悄潜入学生心里,这就为以后的责任教育和班风的转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责任教育日常化,是树立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班风,需要每一个学生的自觉维护。而只有有责任心的学生,才会关心班集体的荣誉、风气等。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关心自己的班级,才能达到遏制不良现象,提升良好班风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责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一时一事中、一言一行的积累中,循序渐成。这要求教师要明确这样一个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风的主导者。教师要学会听取和采纳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和对班级责任的承担过程中提升班风。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且还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给学生一定的锻炼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能力有时候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认为学生不能做的事,可能他们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经验,经常和学生交流班级里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告知学生需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是出主意想办法。当教师们经常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甚至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比如开展干部竞选、让学生自己分配劳动任务、自主管理班级纪律、主持班会、开展他们自己所喜爱的活动等等时,学生才能在切实体验承担责任的甘苦中,养成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责任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迸发出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地关心、爱护自己学习生活的空间,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热爱自己的班级、学校和学习,做到处处尽责,事事负责,班级的良好风气才能悄然而生。 第三,让学生学会为自我服务和他人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关键
“为自我服务”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许多学生都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
“为自我服务”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自尊、自立的一种表现。只有对自我有责任心的人,才会“为他人服务”,才能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会关心班集体荣辱,才会将自己的心与班级凝结在一起。
为了达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请你为自己做一件事;为家人做一件事;为你的朋友做一件事;为班级做一件事;为你的邻居或是社区做一件事,并记下你的心得。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的体会是多种多样的。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前几天,我在课堂上与同学讲话,老师当众点名批评了我。当时觉得很丢面子,为了挽回‘尊严’,我当即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口不择言,辱骂了老师。看见老师生气的样子,原以为老师会变本加厉的报复,没想到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刚才我的批评方式可能有不妥的地方,才会让你如此的激动。如果我的批评有损伤你的尊严的地方,我先道歉。但是,上课随意讲话,是错误的。因为上课随意讲话,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吧,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不能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课后我们再交流,好吗?’说实在的,当时我就有点愧疚。这次的作业中,虽然没有让我们为老师做一件事,但这是我最希望做的,所以,我给老师送了一张自制的卡片,以表达我的歉意。希望老师能够原谅我,那样我会很快乐!”从这个学生朴实的言语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我想通过这件事,这个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审视自己的错误,并学会用行动进行弥补,这也正是我布置这一次作业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做了什么,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为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中,感受到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的责任心。
随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看似古老,却十分有用的游戏——“绑腿跑”,让学生在活动中再一次体验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集体的关怀、帮助和影响;认识到集体的发展、兴盛需要每个成员的关心、努力和协作;认识到良好班风靠的是每一个人的维护,从而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第四,对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与对不良后果的惩罚,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手段
对积极责任行为的及时强化是责任心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面对的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较多,其责任行为常常不能表现得十分明显,所以,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经常迟到的学生这几天没再迟到;经常打乱课堂纪律的,这一天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从来不讲卫生的,今天参加了卫生打扫……教师要学会忽略学生这样做的一些随机原因,比方说是心血来潮等等,都应对这种“闪光点”给予其及时的强化,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给予表扬,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行为动机,促进其责任行为的再次出现。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加强,班级管理也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惩罚。教师要强调学生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该他们自己负责的事,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承担,不能让任何人去承担他们的过失。学生就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他应尽的职责。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决不可帮助他们从客观上去找原因,而要强制学生去检查自身的主观原因。然后,教师要用自然后果惩罚法。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不负责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的不良后果的再次发生。比如:对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要求他在完成该完成的作业以后,再布置一些新题,要求他完成;对于逃避劳动的学生,可以布置加倍的劳动量以示惩戒……在不良后果的惩罚中,教师绝不可以心慈手软,不可以让学生有犯了错,也许可以逃避处罚的希望。但是,但不良后果发生时,教师也不能只是批评、指责,尤其是不能用一些定论性的语言,如:“你就永远这样,改不了了!”“你这样的人,能干出什么好事情!”……
采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高其表现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以促进班风的改进。
第五,教师身先垂范,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催化剂
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为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的说:“身先垂范。”
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在其行为的熏陶之下,其学生也能习得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而如果教师言行不一、不负责任,他的行为也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消极、不良的负面榜样,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应该每天准时甚至每天提早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过问自己所教班级的事情,及时检查自己学科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管理好自己的课堂,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严守规章,这样,学生感到无机可趁,渐渐的就不会再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发生了。班风因此会自然好转,学风也会日渐浓郁。
作为教师,也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言行对学生所起的榜样作用,尽可能的去关心、帮助学生,重承诺,与学生一起认真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集体责任心。当教师不小心犯错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影响和教育儿童的目的,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树立起良好的班级风范。
总之,要改变一个班级的风貌,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因为只有具备责任心的人,才会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才会懂得尊敬理解他人,才会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才会去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责任感; 教育; 提升班风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45-002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中专班的风气,往往存在许多共同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懒惰、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时间上网,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
对于这类班级风气形成的原因,我曾进行过系列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类班级中,愿意主动承担班级工作任务的仅占5%,愿意主动去帮助关心同学的有8%;认为对社会、对他人奉献只是一种手段,索取才是真正的目的占了11.4%;认为生活第一需要是金钱的有52.4%;还有57%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的学习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更令人心痛的是有71%的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是造成他们今天这种状况的完全责任人。
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转变和提升班级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责任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是班风提升的前提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少年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六类: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任务责任心、过失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等,而这六类又可以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自我相关的责任心,如自我责任心、任务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另一类则涉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
由于人们对自我和人我关系的认知发展速度不同,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向人我关系认知的转化之中。根据这一发展特点,我们把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A.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B.经常反省的习惯;C.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D.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E.服务他人的习惯,有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方面。
作为教育者清楚地知道,有明确的目标并不代表就有了良好的结果。学生责任心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的。要引导已经形成了某些不良意识或是行为习惯的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常规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可以放弃传统的“报告团式”的说教方式,邀请几位通过自身努力在工作岗位中成绩突出的同学来到他们中间进行自由交流,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笔者尝试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有些意外的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谁是你最喜欢的人?你最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你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你是如何拜师的……通过交流,学生受到的教育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思想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而感恩、宽容、责任和真诚是面对挫折最好的“心态调节器”。更多的学生懂得了对别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的道理,懂得了责任心可以变为动力,动力可以转化为能力的道理。之后,同学提出:“对自己负责,学会求知进取;对他人负责,学会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和孝敬家长;对班级负责,学会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的班风口号。
笔者看到了这些同学积极向上的愿望,于是立即趁热打铁,开展了“如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大讨论。学生们谈到了自己的各种心理困惑:学习基础太弱、家长盼子成龙成凤的压力、对自己前途的灰心等等;但更多的学生开始谈论“我在为谁学习?”“班风不好,我有没有责任?”以及“今后我应该怎样做”等。笔者十分兴奋的意识到:良好的责任意识已经悄悄潜入学生心里,这就为以后的责任教育和班风的转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责任教育日常化,是树立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班风,需要每一个学生的自觉维护。而只有有责任心的学生,才会关心班集体的荣誉、风气等。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关心自己的班级,才能达到遏制不良现象,提升良好班风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责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一时一事中、一言一行的积累中,循序渐成。这要求教师要明确这样一个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风的主导者。教师要学会听取和采纳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和对班级责任的承担过程中提升班风。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且还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给学生一定的锻炼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能力有时候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认为学生不能做的事,可能他们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经验,经常和学生交流班级里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告知学生需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是出主意想办法。当教师们经常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甚至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比如开展干部竞选、让学生自己分配劳动任务、自主管理班级纪律、主持班会、开展他们自己所喜爱的活动等等时,学生才能在切实体验承担责任的甘苦中,养成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责任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迸发出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地关心、爱护自己学习生活的空间,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热爱自己的班级、学校和学习,做到处处尽责,事事负责,班级的良好风气才能悄然而生。 第三,让学生学会为自我服务和他人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关键
“为自我服务”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许多学生都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
“为自我服务”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自尊、自立的一种表现。只有对自我有责任心的人,才会“为他人服务”,才能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会关心班集体荣辱,才会将自己的心与班级凝结在一起。
为了达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请你为自己做一件事;为家人做一件事;为你的朋友做一件事;为班级做一件事;为你的邻居或是社区做一件事,并记下你的心得。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的体会是多种多样的。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前几天,我在课堂上与同学讲话,老师当众点名批评了我。当时觉得很丢面子,为了挽回‘尊严’,我当即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口不择言,辱骂了老师。看见老师生气的样子,原以为老师会变本加厉的报复,没想到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刚才我的批评方式可能有不妥的地方,才会让你如此的激动。如果我的批评有损伤你的尊严的地方,我先道歉。但是,上课随意讲话,是错误的。因为上课随意讲话,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吧,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不能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课后我们再交流,好吗?’说实在的,当时我就有点愧疚。这次的作业中,虽然没有让我们为老师做一件事,但这是我最希望做的,所以,我给老师送了一张自制的卡片,以表达我的歉意。希望老师能够原谅我,那样我会很快乐!”从这个学生朴实的言语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我想通过这件事,这个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审视自己的错误,并学会用行动进行弥补,这也正是我布置这一次作业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做了什么,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为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中,感受到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的责任心。
随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看似古老,却十分有用的游戏——“绑腿跑”,让学生在活动中再一次体验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集体的关怀、帮助和影响;认识到集体的发展、兴盛需要每个成员的关心、努力和协作;认识到良好班风靠的是每一个人的维护,从而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第四,对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与对不良后果的惩罚,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手段
对积极责任行为的及时强化是责任心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面对的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较多,其责任行为常常不能表现得十分明显,所以,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经常迟到的学生这几天没再迟到;经常打乱课堂纪律的,这一天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从来不讲卫生的,今天参加了卫生打扫……教师要学会忽略学生这样做的一些随机原因,比方说是心血来潮等等,都应对这种“闪光点”给予其及时的强化,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给予表扬,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行为动机,促进其责任行为的再次出现。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加强,班级管理也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惩罚。教师要强调学生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该他们自己负责的事,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承担,不能让任何人去承担他们的过失。学生就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他应尽的职责。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决不可帮助他们从客观上去找原因,而要强制学生去检查自身的主观原因。然后,教师要用自然后果惩罚法。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不负责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的不良后果的再次发生。比如:对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要求他在完成该完成的作业以后,再布置一些新题,要求他完成;对于逃避劳动的学生,可以布置加倍的劳动量以示惩戒……在不良后果的惩罚中,教师绝不可以心慈手软,不可以让学生有犯了错,也许可以逃避处罚的希望。但是,但不良后果发生时,教师也不能只是批评、指责,尤其是不能用一些定论性的语言,如:“你就永远这样,改不了了!”“你这样的人,能干出什么好事情!”……
采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高其表现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以促进班风的改进。
第五,教师身先垂范,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催化剂
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为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的说:“身先垂范。”
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在其行为的熏陶之下,其学生也能习得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而如果教师言行不一、不负责任,他的行为也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消极、不良的负面榜样,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应该每天准时甚至每天提早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过问自己所教班级的事情,及时检查自己学科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管理好自己的课堂,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严守规章,这样,学生感到无机可趁,渐渐的就不会再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发生了。班风因此会自然好转,学风也会日渐浓郁。
作为教师,也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言行对学生所起的榜样作用,尽可能的去关心、帮助学生,重承诺,与学生一起认真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集体责任心。当教师不小心犯错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影响和教育儿童的目的,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树立起良好的班级风范。
总之,要改变一个班级的风貌,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因为只有具备责任心的人,才会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才会懂得尊敬理解他人,才会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才会去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