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疗效研究

来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7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8)与B组(n=59).两组患儿均给予镇静、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保持呼吸道顺畅、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B组患儿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9%(56/59),显著高于A组的82.8%(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两组患儿PaC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0、CRP水平均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低于A组的22.4%(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有助于患儿恢复.
其他文献
创伤骨科是临床骨科学古老而重要的分支,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无论是高能量致伤因素所致的严重复杂创伤还是低能量导致的老年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均给创伤骨科的临床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献发现,优化治疗策略、提升手术技术、加速康复进程、实现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创伤骨科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目的:探讨血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159例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和重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2组血L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