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力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无差异化的商品属性,使电力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标准化建设加强火力发电厂成本管控、提升人员素质及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火力发电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电厂;运行管理;实践及创新
引言
传统的电厂成本控制方式,主要通过自身加强管理、优化运行等方式施策,而立足价值链上利益相关者视角实施成本控制研究不够、措施不多。为此,下文以A火力发电厂为例,从价值链的全新视角,浅谈发电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该公司为某大型发电集团旗下火电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1运行标准化管理建设的意义
企业“提质增效”,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电力市场化步伐加快,煤电上网标杆接连下调,燃煤价格高企,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给人身及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安全生产风险量化与预控,是运行管理的新需求。
2标准化建设在电厂运行管理中的实践及创新
2.1成本维持
煤电企业成本维持主要从对五大成本维持要素的管控着手即:材料要素、设备要素、人员要素、质量要素、其他成本要素等。材料要素——采购材料时应减少一切浪费。对燃煤电厂而言,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消耗材料成本,加强材料和备品配件的管理,平衡利库,保持合理库存;提倡修旧利废,及时合理处置废旧物资。因燃煤成本占燃煤电厂总发电成本的70%左右,占整个材料成本的95%以上,下面将主要阐述燃料要素的精益管控:与煤炭企业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为寻求稳定的煤炭供应渠道,煤电企业可与煤炭企业直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联合起来与煤炭企业谈判,利用用量优势,取得优惠合理的煤炭价格。加强与运输企业的合作,确保运输通畅。煤电企业要加强与运输企业的合作,努力实现点对点运输,保证煤炭及时、高效的供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运输方式,如铁路直达、海运直达、“海进江”、“海转陆”等,既确保煤炭运输又便于优化运输路径降低运输成本。严把煤炭质量关,合理采购经济煤种。火力发电企业在购进煤炭时必须要严格把握质量关,制定明确的煤炭质量标准,确保所购煤炭的发热量、挥发份、水份、灰份、灰熔点和含硫量等指标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燃煤电厂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可适量采购经济煤种,加强配煤掺烧管理,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设备要素——现代燃煤电厂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现场监管,适时对现场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提前排查故障隐患,成为现代煤电企业提高发电效率,实行精益管理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实行设备责任制,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推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将设备点检与巡检结合、远方监控与就地检查结合、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结合、维护作业与检修作业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缺陷和隐患,提高设备可靠性;提倡状态检修,合理延长检修间隔,控制检修台次,优化检修项目,避免过度检修,提高检修效率。
2.2电厂价值链及成本控制分析
企业的商业活动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更是控制成本、创造效益的价值源泉。为便于分析,在此将发电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产权链三个维度,综合分析燃煤电厂的成本控制措施。内部价值链。燃煤电厂的生产主系统由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分别实现了从化学能向热能、从热能向机械能、从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最终将煤炭转化为电能,送至千家万户。从内部价值链视角看,电厂成本控制的发力点在燃烧系统上,要通过配煤掺烧、燃烧调整、余热利用等方式降低燃料消耗;在汽水系统上,要通过优化运行、及时消缺等方式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汽水损失;在电气系统上,要通过节能降耗措施,降低厂用电消耗。横向产业链。产业链是电厂与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交易形成的价值链。对于燃煤电厂来说,与上游燃料、设备、资金等供给方交易,形成上游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与下游电网、供热企业等需求方交易,形成下游产业链,从而产生了营业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从横向产业链视角看,电厂成本控制的发力点基于产业链上游,就是控制与煤矿交易形成的燃料费、与银行交易形成的财务费用、与设备厂商交易形成的物资材料费等成本费用。基于产业链下游,就是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向电网公司、热力企业、用能大户售出更多的电力、热力产品,从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度电煤耗。纵向产权链。产权链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价值链。A电厂隶属于国有大型电力集团旗下的火电上市公司。从纵向产权链视角看,电厂成本控制的发力点利用母公司的规模优势和谈判议价能力,在燃料采购、财务融资、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电厂支持,帮助电厂控制成本费用。
2.3推行量化管理,客观评价运行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效能
量化管理是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计算规范完成计划任务的管理模式。岗位标准是实施量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流程再造的活动,编制了岗位工作任务表,其内容包括:工作类别、工作目的、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工作效果。依托运行标准化体系,发电部建立起一套的标准化运行报表体系:通过报表模板化,规范报表的分析模块及分析要求,通过报表流转流程的规范化,落实各环节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的报表结构,推进专业技术管理的精细化;通过节能分析、运行分析两个系列明确了发电部两条腿走路的管理方向,一边是重参数优化重节能降耗管理,一边是重安全重设备可靠性管理。
2.4构建模块化培训体系,实现运行培训标准化
发电部建立适宜的中长期培训规划,细化年度培训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分析、岗位说明和职责梳理,建立运行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将能力素质指标划分为若干培训子模块,组建小而精的培训单元,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的培训体系,从而实现对运行人员的“一岗一标”精准培训;同时从多方位开展培训,融合专业培训与班组培训的不同侧重点,“以考促训”、“以练促训”、“以奖促训”相结合,实现技术、技能的同步提升;建立“运行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超前谋划专业技术管理梯队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火电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结语
本文就加强标准化建设,实现火力发电厂成本管控、提升人员素质及整体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就成本维持、电厂价值链及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标准化建设加强运行量化管理提升设备可靠性,通过标准化人员培训管理提升人员能力素质,从而增强火电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奕锋.论市场经济下发电厂生产运行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3,(14).
[2]王哲,郭淑艳.电厂运行管理组织形式的改革[J].一重技术,2013,(5).
[3]张淑霞.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4).
[4]張丽娟.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电厂;运行管理;实践及创新
引言
传统的电厂成本控制方式,主要通过自身加强管理、优化运行等方式施策,而立足价值链上利益相关者视角实施成本控制研究不够、措施不多。为此,下文以A火力发电厂为例,从价值链的全新视角,浅谈发电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该公司为某大型发电集团旗下火电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1运行标准化管理建设的意义
企业“提质增效”,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电力市场化步伐加快,煤电上网标杆接连下调,燃煤价格高企,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给人身及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安全生产风险量化与预控,是运行管理的新需求。
2标准化建设在电厂运行管理中的实践及创新
2.1成本维持
煤电企业成本维持主要从对五大成本维持要素的管控着手即:材料要素、设备要素、人员要素、质量要素、其他成本要素等。材料要素——采购材料时应减少一切浪费。对燃煤电厂而言,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消耗材料成本,加强材料和备品配件的管理,平衡利库,保持合理库存;提倡修旧利废,及时合理处置废旧物资。因燃煤成本占燃煤电厂总发电成本的70%左右,占整个材料成本的95%以上,下面将主要阐述燃料要素的精益管控:与煤炭企业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为寻求稳定的煤炭供应渠道,煤电企业可与煤炭企业直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联合起来与煤炭企业谈判,利用用量优势,取得优惠合理的煤炭价格。加强与运输企业的合作,确保运输通畅。煤电企业要加强与运输企业的合作,努力实现点对点运输,保证煤炭及时、高效的供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运输方式,如铁路直达、海运直达、“海进江”、“海转陆”等,既确保煤炭运输又便于优化运输路径降低运输成本。严把煤炭质量关,合理采购经济煤种。火力发电企业在购进煤炭时必须要严格把握质量关,制定明确的煤炭质量标准,确保所购煤炭的发热量、挥发份、水份、灰份、灰熔点和含硫量等指标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燃煤电厂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可适量采购经济煤种,加强配煤掺烧管理,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设备要素——现代燃煤电厂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现场监管,适时对现场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提前排查故障隐患,成为现代煤电企业提高发电效率,实行精益管理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实行设备责任制,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推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将设备点检与巡检结合、远方监控与就地检查结合、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结合、维护作业与检修作业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缺陷和隐患,提高设备可靠性;提倡状态检修,合理延长检修间隔,控制检修台次,优化检修项目,避免过度检修,提高检修效率。
2.2电厂价值链及成本控制分析
企业的商业活动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更是控制成本、创造效益的价值源泉。为便于分析,在此将发电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产权链三个维度,综合分析燃煤电厂的成本控制措施。内部价值链。燃煤电厂的生产主系统由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分别实现了从化学能向热能、从热能向机械能、从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最终将煤炭转化为电能,送至千家万户。从内部价值链视角看,电厂成本控制的发力点在燃烧系统上,要通过配煤掺烧、燃烧调整、余热利用等方式降低燃料消耗;在汽水系统上,要通过优化运行、及时消缺等方式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汽水损失;在电气系统上,要通过节能降耗措施,降低厂用电消耗。横向产业链。产业链是电厂与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交易形成的价值链。对于燃煤电厂来说,与上游燃料、设备、资金等供给方交易,形成上游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与下游电网、供热企业等需求方交易,形成下游产业链,从而产生了营业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从横向产业链视角看,电厂成本控制的发力点基于产业链上游,就是控制与煤矿交易形成的燃料费、与银行交易形成的财务费用、与设备厂商交易形成的物资材料费等成本费用。基于产业链下游,就是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向电网公司、热力企业、用能大户售出更多的电力、热力产品,从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度电煤耗。纵向产权链。产权链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价值链。A电厂隶属于国有大型电力集团旗下的火电上市公司。从纵向产权链视角看,电厂成本控制的发力点利用母公司的规模优势和谈判议价能力,在燃料采购、财务融资、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电厂支持,帮助电厂控制成本费用。
2.3推行量化管理,客观评价运行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效能
量化管理是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计算规范完成计划任务的管理模式。岗位标准是实施量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流程再造的活动,编制了岗位工作任务表,其内容包括:工作类别、工作目的、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工作效果。依托运行标准化体系,发电部建立起一套的标准化运行报表体系:通过报表模板化,规范报表的分析模块及分析要求,通过报表流转流程的规范化,落实各环节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的报表结构,推进专业技术管理的精细化;通过节能分析、运行分析两个系列明确了发电部两条腿走路的管理方向,一边是重参数优化重节能降耗管理,一边是重安全重设备可靠性管理。
2.4构建模块化培训体系,实现运行培训标准化
发电部建立适宜的中长期培训规划,细化年度培训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分析、岗位说明和职责梳理,建立运行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将能力素质指标划分为若干培训子模块,组建小而精的培训单元,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的培训体系,从而实现对运行人员的“一岗一标”精准培训;同时从多方位开展培训,融合专业培训与班组培训的不同侧重点,“以考促训”、“以练促训”、“以奖促训”相结合,实现技术、技能的同步提升;建立“运行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超前谋划专业技术管理梯队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火电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结语
本文就加强标准化建设,实现火力发电厂成本管控、提升人员素质及整体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就成本维持、电厂价值链及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标准化建设加强运行量化管理提升设备可靠性,通过标准化人员培训管理提升人员能力素质,从而增强火电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奕锋.论市场经济下发电厂生产运行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3,(14).
[2]王哲,郭淑艳.电厂运行管理组织形式的改革[J].一重技术,2013,(5).
[3]张淑霞.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4).
[4]張丽娟.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