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未满28天的宝宝称为新生儿,新生宝宝可爱但也很娇弱,容易发生不适。当才出生的宝宝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时,许多父母都搞不清楚宝宝是生病了还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否应该去医院就诊。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从而在宝宝发生不适时从容应付。
脐炎
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宝宝出生后3~7天自行脱落。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如果脐带伤口处理不当,造成细菌入侵、繁殖,则可发生脐炎。脐炎可以表现为脐渗液、渗血或脓液凝结,如不及时处理,还可发展为局部红肿,脓液渗出,细菌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但是,家长们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新生儿脐炎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这期间的预防及护理需家长共同参与:
◆消毒时应将脐带残端提起,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
◆脐带潮湿、渗液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采用2%碘酒及75%酒精清洗消毒,每日2~3次。
◆如果脐部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治疗。
◆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如果有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
马牙
在新生宝宝的牙床上,有时会发现有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斑点,数目不等,还比较硬,看起来有些像牙,但实际上这不是牙,我们俗称为“马牙”。这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种上皮细胞堆集而成的角化上皮珠,属于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不需治疗,在数周内可自行消退。过去有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有人认为不挑掉马牙会妨碍以后出牙,因此有的用针挑破,有的用布给擦掉。结果,将宝宝的口腔黏膜弄破了,甚至引起发炎、败血症。其实这些都是这毫无科学根据的。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针挑,如遇到个别长得比较大,宝宝有不适的表现时,应该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粟粒疹
粟粒疹也是新生宝宝比较常见的皮疹之一,最多见于宝宝的鼻尖、鼻翼处,面部和躯干偶尔也会看到。粟粒疹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的,表现为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妈妈看到宝宝漂亮的脸上有这些小疙瘩后,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不过,不用担心。一方面这些小疙瘩既不疼,也不会感染,另一方面,不用治疗,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几周内小疙瘩会自行消失的。
结膜炎
有的小宝宝出生后没几天,两只眼睛就出现了黄白色的分泌物,而且越来越多,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们都很着急,这是为什么呢?宝宝是上火了吗?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与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因为新生宝宝的鼻泪管比较短,而且狭窄,容易发生堵塞,一旦堵塞则会出现泪向外溢,还会出现结膜充血或有脓性分泌物的情况,这就是结膜炎。新生宝宝容易患结膜炎还与宝宝的抵抗力低、泪腺尚未发育完善、眼泪少有关。
那么如何预防结膜炎呢?
◆妈妈在照料宝宝时,双手及衣服一定要保持清洁,千万不能用不干净的手帕擦洗宝宝的脸和眼。
◆清除宝宝眼部分泌物时,要先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再轻轻擦洗。注意棉签不能反复应用。
◆清除睫毛上的分泌物时,可用消毒棉球浸上温开水后轻轻擦拭,一次用一个棉球,直到擦干净为止。
◆对宝宝用过的物品,特别是毛巾、手帕要进行消毒。
◆如果眼部分泌物无减少,或出现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的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鹅口疮
正常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呈红润透亮的健康颜色,平滑可爱。可是有些宝宝口腔黏膜会长出一些像奶块一样的东西,又像是一些积存在黏膜上的稀粥残渣,不易擦掉,严重时连成片状,布满于口腔两侧、上下唇内侧、舌面、牙龈、上腭等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鹅口疮了。这是因为宝宝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分泌量少,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导致口腔感染。
鹅口疮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它的发生与哺乳用具消毒不严、乳母乳头不干净,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有关,部分宝宝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健康的宝宝通常可以自愈。
年轻的父母应该如何防治宝宝的鹅口疮呢?
◆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
◆每次喂奶前,先将乳头清洗干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病变面积较大的宝宝可以用2%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后,局部涂1%龙胆紫,或用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每日2~3次。
◆如果宝宝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乳腺肿胀
乳腺肿胀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这是宝宝在胎儿期受到妈妈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挤压宝宝的乳房,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如果是女宝宝,乳腺发炎后有可能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会影响乳汁分泌。所以家庭护理上只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就可以了。
脐炎
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宝宝出生后3~7天自行脱落。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如果脐带伤口处理不当,造成细菌入侵、繁殖,则可发生脐炎。脐炎可以表现为脐渗液、渗血或脓液凝结,如不及时处理,还可发展为局部红肿,脓液渗出,细菌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但是,家长们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新生儿脐炎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这期间的预防及护理需家长共同参与:
◆消毒时应将脐带残端提起,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
◆脐带潮湿、渗液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采用2%碘酒及75%酒精清洗消毒,每日2~3次。
◆如果脐部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治疗。
◆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如果有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
马牙
在新生宝宝的牙床上,有时会发现有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斑点,数目不等,还比较硬,看起来有些像牙,但实际上这不是牙,我们俗称为“马牙”。这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种上皮细胞堆集而成的角化上皮珠,属于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不需治疗,在数周内可自行消退。过去有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有人认为不挑掉马牙会妨碍以后出牙,因此有的用针挑破,有的用布给擦掉。结果,将宝宝的口腔黏膜弄破了,甚至引起发炎、败血症。其实这些都是这毫无科学根据的。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针挑,如遇到个别长得比较大,宝宝有不适的表现时,应该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粟粒疹
粟粒疹也是新生宝宝比较常见的皮疹之一,最多见于宝宝的鼻尖、鼻翼处,面部和躯干偶尔也会看到。粟粒疹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的,表现为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妈妈看到宝宝漂亮的脸上有这些小疙瘩后,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不过,不用担心。一方面这些小疙瘩既不疼,也不会感染,另一方面,不用治疗,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几周内小疙瘩会自行消失的。
结膜炎
有的小宝宝出生后没几天,两只眼睛就出现了黄白色的分泌物,而且越来越多,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们都很着急,这是为什么呢?宝宝是上火了吗?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与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因为新生宝宝的鼻泪管比较短,而且狭窄,容易发生堵塞,一旦堵塞则会出现泪向外溢,还会出现结膜充血或有脓性分泌物的情况,这就是结膜炎。新生宝宝容易患结膜炎还与宝宝的抵抗力低、泪腺尚未发育完善、眼泪少有关。
那么如何预防结膜炎呢?
◆妈妈在照料宝宝时,双手及衣服一定要保持清洁,千万不能用不干净的手帕擦洗宝宝的脸和眼。
◆清除宝宝眼部分泌物时,要先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再轻轻擦洗。注意棉签不能反复应用。
◆清除睫毛上的分泌物时,可用消毒棉球浸上温开水后轻轻擦拭,一次用一个棉球,直到擦干净为止。
◆对宝宝用过的物品,特别是毛巾、手帕要进行消毒。
◆如果眼部分泌物无减少,或出现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的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鹅口疮
正常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呈红润透亮的健康颜色,平滑可爱。可是有些宝宝口腔黏膜会长出一些像奶块一样的东西,又像是一些积存在黏膜上的稀粥残渣,不易擦掉,严重时连成片状,布满于口腔两侧、上下唇内侧、舌面、牙龈、上腭等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鹅口疮了。这是因为宝宝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分泌量少,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导致口腔感染。
鹅口疮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它的发生与哺乳用具消毒不严、乳母乳头不干净,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有关,部分宝宝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健康的宝宝通常可以自愈。
年轻的父母应该如何防治宝宝的鹅口疮呢?
◆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
◆每次喂奶前,先将乳头清洗干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病变面积较大的宝宝可以用2%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后,局部涂1%龙胆紫,或用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每日2~3次。
◆如果宝宝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乳腺肿胀
乳腺肿胀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这是宝宝在胎儿期受到妈妈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挤压宝宝的乳房,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如果是女宝宝,乳腺发炎后有可能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会影响乳汁分泌。所以家庭护理上只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就可以了。